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开漏和推挽模式的区别

在GPIO配置中,开漏输出(Open-Drain)推挽输出(Push-Pull)的对比如下:

1. 电路结构对比

推挽输出(Push-Pull):包含两个MOS管(PMOS和NMOS),形成互补对称电路。

VDD|
PMOS (上拉)|
Output ←─┬─→ 外部电路|
NMOS (下拉)|
GND

开漏输出(Open-Drain)仅有一个NMOS管(下拉部分),无内置上拉。

(无内部上拉)|
NMOS (下拉)|
Output ←─┬─→ 外部电路 + 上拉电阻 → VDD|
GND

2. 输出特性对比

特性推挽输出开漏输出
高电平由PMOS主动提供(强驱动)依赖外部上拉电阻(驱动能力弱于推挽)
低电平由NMOS主动提供(强驱动)由NMOS主动提供(强驱动)
输出固定高/低电平,无高阻态低电平或高阻态(需外部上拉)
兼容性仅支持单一电源电压(如3.3V)支持多电压系统(如3.3V与5V设备通信)
内部PMOS+NMOS互补驱动仅NMOS,无上拉
驱动强(高低电平均主动驱动)低电平强,高电平依赖外部
总线冲突处理易短路,需硬件协调(设计避免)天然支持“线与”逻辑, 无短路风险(仅单管)
功耗静态电流低,切换时瞬态电流较高高电平时依赖上拉电阻电流

适用

场景

  • 数字信号高速传输:如SPI、I2C(主设备模式)、UART的TX引脚。

  • 驱动LED/继电器:需要强高低电平驱动的场合。

  • 总线竞争少的系统:多个设备不会同时驱动同一信号线。

  • 多设备总线通信:如I2C(SDA/SCL)、1-Wire总线,避免电平冲突。

  • 电平转换:与不同电压设备通信(如3.3V MCU控制5V器件)。

  • 线与(Wired-AND)逻辑:多个开漏输出连接同一线,任一设备拉低即全局低电平。

3. 关键注意事项

开漏模式上拉电阻选择:根据总线电容和速度需求。标准模式:4.7kΩ、快速模式:1kΩ。阻值过小 → 电流大、功耗高;阻值过大 → 上升沿变缓。

高阻态的意义:开漏输出在关闭时呈现高阻态,允许其他设备驱动同一线路。

Q:为什么开漏输出高电平比推挽慢?
A:开漏的高电平靠上拉电阻对寄生电容充电,上升时间由RC常数决定(τ=R×C)。推挽由PMOS主动拉高,驱动能力更强。

Q:能否用推挽模式实现I2C通信?
A:绝对不可!多设备会因同时输出高低电平而短路。I2C必须使用开漏模式:

  • 多主机仲裁:多个设备可同时驱动总线,开漏避免短路。

  • 电平兼容:上拉电阻可接不同电压(如3.3V或5V)。

  • 电路连接

    主机1 (SDA开漏) ────┬───→ 上拉电阻 → VDD (3.3V/5V)
    主机2 (SDA开漏) ────┘


http://www.dtcms.com/a/323621.html

相关文章:

  • QT第一讲- Qt初探
  • XSS攻击演示
  • 常用信号深度解析(SIGINT、SIGPIPE、SIGALRM、SIGTERM等)
  • 101-基于Python的个性化音乐推荐系统
  • 码上爬第三题【协程+浏览器调试检测】
  • 本文章分享一个本地录音和实时传输录音给app的功能(杰理)
  • [GPU]什么是“硬件TL”在UnityURP中的体现
  • 疏老师-python训练营-Day40训练和测试的规范写法
  • 并发编程基础:继承Thread vs 实现Runnable - 深入解析与最佳实践
  • Tob大客户销售面试经验
  • 华为交换机进阶功能和场景化配置
  • 最长回文子串(马拉车/Manacher‘s )算法
  • P1053 [NOIP 2005 提高组] 篝火晚会
  • 【C/C++】详解内存对齐问题,C语言内存对齐整理
  • vulhub-Beelzebub靶机
  • 计算网络相关知识
  • 第15届蓝桥杯Scratch图形化省赛初级组2024年8月24日真题
  • 模型微调与RAG在问答系统中的对比分析
  • [激光原理与应用-205]:光学器件 - LD与DFB的比较
  • leetcode 11. 盛最多水的容器 -java
  • Kubernetes CronJob bug解决
  • B站小波变换视频笔记
  • 原创邮件合并Python工具使用说明(附源码)
  • python---变量作用域
  • 零拷贝技术:提升传统I/O的性能
  • 【C++】string 的特性和使用
  • 欢迎走进《励曼旋耕》
  • LintCode第547题-两数组的交集
  • leetcode 49. 字母异位词分组 - java
  • [激光原理与应用-202]:光学器件 - 增益晶体 - Nd:YVO₄增益晶体的制造过程与使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