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模拟经验谈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讨论完后,来谈谈传输线的模拟。传输线在学术上它会是无损的(为了发Paper通常都用这个当借口),但对于在做实务上的讯号传输,怎么可能会无损无辐射,所以说会模拟只会一半,会建出与实际相同传输线模型才是真的专业。在高速传输的世代,对于IC产业或电子制造产业,传输线如何布线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事实上,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以分成四个种类。倒ㄈ型(a)、L型(b)、T型(c)、π型(d),在SPICE模拟上可以选择任一模型来等效或是直接用传输线模型来做。但就简单分析而言,L型会相对直观一些。如下图。
传输线等效模型[1]
若是使用模拟软体的传输线模型,会需要输入特征阻抗,传输线的波速与长度等。这边我早期在念书时,有犯过一个错误,提醒大家一下。我之前一直认为讯号传输都会一直是以光速来传递,但这句话只对一半。只能说天线是,但传输线不是。天线讯号能量是在空气中传递,但传输线是有金属导体的,还会随频率等效电容与电感。在前的文章有说过,传输速率会因为介电系数↑,传输线波速↓。但以电路来说就是将电压或电流做两次偏微分得到
传输线波速[1]
所以以一般的RG-58传输线的波速约为2x10^8 m/s,这个在模拟输入错了,模拟人生也就差不多了,开玩笑的,只能说我也是在这上吃了闷亏。
这篇文章不是谈如何模拟传输线,而算是一些模拟准则的分享。当要模拟一段传输线,要使用Lump元件来完成时,在教科书上都会说要△Z(传输线长度)趋近于零。当然模拟时传输线最小变化量建立一组Lump元件模型当然是最好,但重点是要多小? 根据经验法则是二十分之一波长(λ/20)来建一组Lump模拟元件是最基本的。下图来比较一下模拟差异分别在△z=λ/5和△z=λ/20。
△z=λ/5 [1]
△z=λ/20 [1]
绿色线是入射电压Vin,红色为经过传输线后输出之电压Vout,可以看出切的越细,传输线模拟就会越准确。
参考资料
1.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田庆城,高频信号传输特性与电路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