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AI 安全、可解释性与伦理合规
核心:技术落地必修课 — 规避风险、赢得信任 🚦
技术不是黑匣子,尤其当它影响人、钱、或隐私时。把这些能力纳入产品生命周期(从需求→开发→CI→灰度→上线→运维)能显著降低法律与声誉风险,也更容易在客户/监管面前证明“我们做过认真评估”。
目录
核心:技术落地必修课 — 规避风险、赢得信任 🚦
1. 对抗攻击与防御(深化)
1.1 攻击类型详解与真实案例要点
1.2 工程化防御策略与实现建议
1.3 Prompt Injection:专门针对 LLM 的防护
2. 模型可解释(深化与工具链)
2.1 可解释能力分层设计(业务视角)
2.2 实用示例:Attention 可视化与决策路径追踪
3. 隐私保护(更实操)
3.1 联邦学习实践要点
3.2 差分隐私(工程化示例)
3.3 API 与查询层面的隐私防护
4. 法规与合规(实用检查清单)
4.1 针对 PIPL / GDPR / CCPA 的要点速查表
4.2 DPIA(数据保护影响评估)模板要素
5. 亮点:对抗安全 CI 流程(扩展)
5.1 更完整的 GitHub Actions + 报告产出
5.2 Canary 与灰度中的自动化检测策略
6. 监控、告警与演练(SRE/ML-Ops 角度)
6.1 推荐监控指标表(可直接用)
6.2 事件响应(Incident Playbook)模板
7. 实用附件:代码片段、模板与可复制清单
7.1 Prompt Injection 检测中间件示例(Flask)
7.2 差分隐私训练(PyTorch + Opacus)简要示例
7.3 DPIA 简明模板(Markdown)
结语 — 把工程、制度、法律编织成“可审计”的能力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