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学习笔记——VGA简介
一、VGA简介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一种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视频传输的标准协议,由IBM公司于1987年推出,因其分辨率高、显示速度快、颜色丰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彩色显示器领域。
二、VGA接口及引脚定义
这是母头引脚,公头与之对应。
引脚 | 定义 |
1 | 红基色(RED) |
2 | 绿基色(GREEN) |
3 | 蓝基色(BLUE) |
4 | 地址码2(ID BIT2) |
5 | 自测试 |
6 | 红色地(RGND) |
7 | 绿色地(GGND) |
8 | 蓝色地(BGND) |
9 | 保留 |
10 | 数字地(GND) |
11 | 地址码0(ID BIT0) |
12 | 地址码1(ID BIT1) |
13 | 行同步(HSYNC) |
14 | 场同步(VSYNC) |
15 | 地址码3(ID BIT3) |
引脚1、2、3传输的是模拟信号。
RGB信号在使⽤时的位宽有三种常见格式:
RGB332:R:G:B = 3:3:2 ----->8位宽
RGB565:R:G:B = 5:6:5 ----->16位宽
RGB888:R:G:B = 8:8:8 ----->24位宽
位宽越大,显示的颜色越丰富。
三、VGA显示原理
VGA显示器采用图像扫描的方式进行图像显示,将构成图像的像素点,在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的同步下,按照从上到下,由左到右的顺序扫描到显示屏上。
横着是行同步信号,竖着是场同步信号。
个人感觉:有点像点阵屏扫描方式。(可以去看看我写的点阵屏)
FPGA——学习笔记之8x8的RGB点阵屏0~F字符的依次显示_fpga rgb点屏-CSDN博客
四、VGA时序标准
一个行扫描周期:同步+后沿+左边框+有效图像+右边框+前沿
一个场扫描周期:同步+后沿+上边框+有效图像+底边框+前沿
结合起来看就是这样的,在写代码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参照。
五、VGA显示模式及相关参数
分辨率:有效区间
时钟频率=行帧长 x 列帧长 x 刷新率
如:640x480@75模式下
行同步信号的有效图像:也即是像素点是640
场同步信号的有效图像:480
也是分辨率
时钟频率 = 800x525x75=31.5MHz
以上就是关于VGA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