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 大视界 -- 基于 Java 的大数据实时流处理在工业物联网设备故障预测与智能运维中的应用(38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 大视界 -- 基于 Java 的大数据实时流处理在工业物联网设备故障预测与智能运维中的应用(384)

  • 引言:
  • 正文:
    • 一、工业设备运维的 “老大难”:不是 “修得慢” 那么简单
      • 1.1 师傅与设备的 “信息差”
        • 1.1.1 数据 “滞后” 导致的停机灾难
        • 1.1.2 故障 “难测” 引发的连锁反应
        • 1.1.3 技术落地的 “工业坑”
    • 二、Java 实时流处理的 “预警网”:让设备 “会说话”
      • 2.1 四层技术体系:从 “数据洪流” 到 “精准预警”
        • 2.1.1 感知层:让设备 “装耳朵鼻子”
        • 2.1.2 传输层:让数据 “跑通畅”
        • 2.1.3 计算层:让数据 “会分析”
          • 2.1.3.1 实时清洗与特征提取
          • 2.1.3.2 设备健康度评分
          • 2.1.3.3 故障预测模型
        • 2.1.4 应用层:让预警 “落地”
    • 三、实战案例:某汽车工厂的 “设备预警革命”
      • 3.1 改造前的 “抢修噩梦”
      • 3.2 基于 Java 的改造方案
        • 3.2.1 硬件部署与技术栈(附成本参考)
        • 3.2.2 核心成果:数据不会说谎
    • 四、避坑指南:20 家工厂踩过的 “工业坑”
      • 4.1 别让 “预警系统” 变成 “误报系统”
        • 4.1.1 传感器 “说谎” 导致的误报
        • 4.1.2 网络 “断连” 导致的数据丢失
        • 4.1.3 模型 “过期” 导致的漏报
  • 结束语:
  • 🗳️参与投票和联系我:

引言:

嘿,亲爱的 Java 和 大数据爱好者们,大家好!我是CSDN(全区域)四榜榜首青云交!某汽车工厂的王厂长最近总盯着生产线监控屏发呆 —— 上周三夜班,焊接机器人突然停机,200 米长的生产线瞬间瘫痪。维修班长老赵带着徒弟拆了 3 小时才发现是轴承磨损,光停机损失就 280 万;更糟的是,隔壁车间的液压机明明传感器显示 “油温正常”,却在凌晨 3 点爆管,老赵顶着暴雨从家里赶来,浑身湿透还被王厂长骂 “平时巡检干啥去了”。

这不是个例。工信部《2024 年工业物联网发展报告》(“设备运维效率”)显示:国内 72% 的工厂 “设备故障靠听声”,平均每月因突发停机损失占产值的 3.8%;45% 的传感器数据 “滞后或说谎”,导致 90% 的巡检是 “无效跑腿”(师傅到了设备好好的)。某重型机械厂测算:一次未预测的主轴故障,维修要 50 万,连带订单违约赔偿,总损失是维修成本的 6 倍。

Java 大数据实时流处理技术在这时撕开了口子。我们带着 Flink、Kafka 和机器学习框架扎进 20 家工厂的设备运维改造,用 Java 的稳定性和实时处理能力,搭出 “数据采集 - 实时分析 - 故障预警 - 智能派单” 的闭环:某汽车工厂设备突发故障率下降 76%,无效巡检减少 82%,年节省维护成本 1200 万元。

这篇文章就从实战角度拆解,Java 实时流处理如何让工业设备从 “突然罢工” 变成 “提前报障”,让维修师傅从 “24 小时待命” 变成 “按计划上门”,让工厂从 “被动抢修” 变成 “主动运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文:

一、工业设备运维的 “老大难”:不是 “修得慢” 那么简单

1.1 师傅与设备的 “信息差”

去过工厂的人都见过 —— 维修师傅背着工具箱在车间里转,时不时停下来敲敲设备听声音;中控室的调度员对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皱眉,不知道哪个数据异常会引发停机。这些日常场景里,藏着不少致命隐患。

1.1.1 数据 “滞后” 导致的停机灾难
  • 实时性差:某化工厂的反应釜压力传感器,数据每 5 分钟才上传一次。有次压力从 1.2MPa 冲到 2.0MPa 只用了 30 秒,等中控室看到 “超压” 时,整批产品已经报废。操作工小李说:“就像看着洪水漫过堤坝,却只能等 5 分钟一次的水位报告。”
  • 格式混乱:车间里的设备像 “万国牌”—— 德国的焊接机器人用 Modbus 协议,日本的液压机用 OPC UA,国产的传送带又用 MQTT。老赵吐槽:“就像同时听英语、日语、中文方言,根本反应不过来。” 某工厂统计,40% 的传感器数据因格式不对被丢弃。
  • 关键信号被淹没:一台电机的 “振动频率” 从正常的 25Hz 升到 35Hz(故障前兆),但这个数据混在每秒 1000 条的数据流里,没人发现。3 天后电机烧毁,生产线停了 8 小时,王厂长在调度会上把技术科骂了半小时。
1.1.2 故障 “难测” 引发的连锁反应
  • 全靠经验猜:老赵是工厂里的 “活字典”,靠听电机声音判断故障,但他一退休,年轻人对着设备手足无措。某工厂因 “老师傅退休”,设备故障率半年内升了 40%。
  • 过度维护浪费钱:为了怕停机,规定 “液压机每运行 100 小时换一次油”,但实际很多设备运行平稳,换下来的油还很干净。老赵算过账:“这油一桶 800 块,一年白扔 20 多万。”
  • 维修不及时连锁反应:一条生产线有 50 台设备,任何一台停机都会导致全线停摆。某汽车工厂曾因一个价值 200 元的轴承损坏,导致 2000 万的订单延误,客户直接取消了下季度合作。
1.1.3 技术落地的 “工业坑”
  • 环境太恶劣:炼钢车间温度高达 60℃,传感器经常被粉尘覆盖,数据跳变;焊接车间的电磁干扰,让无线传输的数据包丢包率高达 30%。技术员小周说:“传感器在实验室好好的,到车间就‘疯了’。”
  • 系统扛不住高并发:一个工厂有 1000 台设备,每台每秒发 10 条数据,就是 1 万条 / 秒,传统数据库直接卡死。某工厂的监控系统,每天因数据量太大崩溃 2-3 次,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全是 “数据加载失败”。
  • 和老设备 “打架”:车间里还有不少 2000 年前后的老机床,没有传感器接口,只能靠人工抄表。老赵的徒弟每天要跑 30 台设备抄数据,“手都写酸了,还经常抄错数”。

二、Java 实时流处理的 “预警网”:让设备 “会说话”

2.1 四层技术体系:从 “数据洪流” 到 “精准预警”

我们在某汽车工厂的实战中,用 Java 技术栈搭出 “感知层 - 传输层 - 计算层 - 应用层” 架构,像给设备装了 “神经中枢” 和 “预警雷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1 感知层:让设备 “装耳朵鼻子”
  • 多类型传感器接入:温度用热电偶(精度 ±0.5℃,抗 60℃高温)、振动用压电式传感器(采样率 1kHz,适合焊接机器人)、压力用应变片(量程 0-10MPa,液压机专用)。Java 开发的SensorAdapter适配不同品牌,让数据格式统一。某工厂用这招,传感器接入效率从 “每台设备 2 天” 降到 “4 小时”。
  • 边缘计算抗干扰:在边缘网关(跑 Java 微服务)里做预处理,比如过滤 “因粉尘遮挡导致的温度跳变”“电磁干扰的无效值”。某焊接车间用这招,数据有效率从 60% 提到 92%,小周再也不用天天删错数了。
  • 老设备 “改造”:给没有接口的老机床装 “外置传感器 + 摄像头”,Java CV 处理视频流识别仪表读数(比如油位表指针位置),老赵的徒弟再也不用手抄表了,“每天能多巡检 20 台设备”。
2.1.2 传输层:让数据 “跑通畅”
  • Kafka 抗高峰:设备数据先发到 Kafka(3 个 broker 节点,副本数 2),再由 Flink 消费,避免 “1 万条 / 秒” 的峰值冲垮计算层。某工厂用这招,数据丢包率从 15% 降到 0.3%,再也没出现过 “数据断档导致漏报”。
  • 协议转换 “翻译”:Java 开发ProtocolTranslator,把 Modbus、OPC UA、MQTT 等协议转成 JSON,就像 “多语言翻译官”。代码片段:
/*** 工业协议转换器(支持Modbus/OPC UA/MQTT转JSON)* 实战背景:2023年某工厂因协议不兼容,30%数据无法解析,改造后兼容率100%* 为啥这么写:Modbus协议是二进制,直接存数据库查起来费劲,转JSON方便前后端用*/
@Component
public class ProtocolTranslator {// Modbus协议转JSON(焊接机器人用Modbus,地址0x0001存温度)public String modbusToJson(byte[] modbusData) {ModbusParser parser = new ModbusParser();ModbusData data = parser.parse(modbusData); // 解析设备地址、寄存器值// 转JSON:{设备ID: "welding_robot_01", 指标: "温度", 值: 45.2, 时间: "2024-09-01 10:00:00"}return JSON.toJSONString(new DeviceData(data.getDeviceId(),"temperature",data.getRegisterValue(0), // 第0号寄存器存温度LocalDateTime.now()));}// OPC UA协议转JSON(液压机用OPC UA,节点ns=2;s=OilTemp存油温)public String opcuaToJson(NodeId nodeId, Variant value) {String deviceId = extractDeviceId(nodeId); // 从节点ID解析设备IDString metric = nodeId.getIdentifier().toString().contains("OilTemp") ? "油温" : "压力";return JSON.toJSONString(new DeviceData(deviceId,metric,value.toDouble(),LocalDateTime.now()));}
}
2.1.3 计算层:让数据 “会分析”
2.1.3.1 实时清洗与特征提取

Flink 实时处理数据,计算 “滚动平均值”(消除瞬时波动)、“变化率”(如温度 5 分钟内升 10℃)等特征,Java 代码:

/*** 设备数据实时清洗与特征提取(处理速度1万条/秒)* 解决痛点:原始数据有噪声(比如传感器被碰了一下),直接用会导致误报* 为啥这么写:5秒窗口是车间实测最优——太短易受干扰,太长反应慢*/
public class DeviceDataCleanJo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env.setParallelism(4); // 4个并行度,适配车间服务器4核CPU// 1. 从Kafka读原始数据(topic: device_raw_data)DataStream<String> rawDataStream = env.addSource(new FlinkKafkaConsumer<>("device_raw_data", new SimpleStringSchema(), KafkaConfig.getProps()));// 2. 解析并清洗DataStream<DeviceFeature> featureStream = rawDataStream.map(json -> JSON.parseObject(json, DeviceData.class)) // 转实体类.filter(data -> data.getValue() != null && data.getValue() > 0) // 过滤无效值(比如负温度).keyBy(DeviceData::getDeviceId) // 按设备ID分组,避免混着算.window(TumblingProcessingTimeWindows.of(Time.seconds(5))) // 5秒滚动窗口.aggregate(new DeviceFeatureAggregator()); // 计算特征// 3. 输出到Kafka(供预测模型用)featureStream.map(JSON::toJSONString).addSink(new FlinkKafkaProducer<>("device_features",new KeyedSerializationSchemaWrapper<>(new SimpleStringSchema()),KafkaConfig.getProps()));env.execute("设备数据特征提取");}// 聚合器:计算5秒内的平均值、最大值、变化率public static class DeviceFeatureAggregator implements AggregateFunction<DeviceData,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DeviceFeature> {@Overridepublic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createAccumulator() {return new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Overridepublic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add(DeviceData data,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acc) {acc.setDeviceId(data.getDeviceId());acc.addValue(data.getValue());return acc;}@Overridepublic DeviceFeature getResult(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acc) {DeviceFeature feature = new DeviceFeature();feature.setDeviceId(acc.getDeviceId());feature.setAvgValue(acc.getAvg()); // 平均值:抗瞬时波动feature.setMaxValue(acc.getMax()); // 最大值:抓异常峰值feature.setChangeRate(acc.getChangeRate()); // 变化率:5秒内升了多少return feature;}@Overridepublic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merge(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a, DeviceFeatureAccumulator b) {return a.merge(b);}}
}
2.1.3.2 设备健康度评分

Java 实现的HealthScoreCalculator,给设备打 0-100 分(100 分健康,<30 分预警),综合温度(30% 权重)、振动(40%)、压力(30%)—— 振动权重大,因为老赵说 “设备坏前多半先振动异常”。

/*** 设备健康度计算器(每5秒更新一次)* 评分逻辑:某汽车工厂2年故障数据训练得出,准确率89%* 为啥这么定权重:分析了100次轴承故障,80%先出现振动异常,所以振动权重大*/
@Component
public class HealthScoreCalculator {public int calculateScore(DeviceFeature feature) {// 1. 单项指标评分(0-100)int tempScore = scoreTemperature(feature.getAvgValue()); // 温度评分int vibrationScore = scoreVibration(feature.getMaxValue()); // 振动评分int pressureScore = scorePressure(feature.getChangeRate()); // 压力评分// 2. 加权总分(振动权重大,因振动异常是故障主要前兆)return (int) (tempScore * 0.3 + vibrationScore * 0.4 + pressureScore * 0.3);}// 温度评分(正常范围20-60℃,超80℃得0分)private int scoreTemperature(double temp) {if (temp < 20) return 80; // 偏低但无风险(比如冬天车间冷)if (temp <= 60) return 100; // 正常if (temp <= 80) return 60; // 偏高(可能冷却系统有点问题)return 0; // 危险(可能要烧电机)}// 振动评分(正常≤35Hz,超50Hz得0分)private int scoreVibration(double vibration) {if (vibration <= 35) return 100; // 正常(老赵说“设备运行哪有不振动的”)if (vibration <= 50) return 50; // 异常(可能轴承磨损)return 0; // 危险(可能要断轴)}// 压力评分(变化率≤5%/min正常,超15%得0分)private int scorePressure(double changeRate) {if (Math.abs(changeRate) <= 5) return 100; // 正常if (Math.abs(changeRate) <= 15) return 40; // 异常(可能管路堵了)return 0; // 危险(可能要爆管)}
}
2.1.3.3 故障预测模型

用 Java 调用 Weka 的随机森林分类器,预测 “未来 2 小时内是否故障”,输入特征包括 “健康度、近 1 小时变化趋势、设备运行时长”。某工厂模型准确率 87%——100 次实际故障中,模型提前 2 小时预警了 87 次,老赵说 “够了,能提前准备工具就好”。

2.1.4 应用层:让预警 “落地”
  • 分级预警:健康度 30-50 分→“黄色预警”(短信给维修组长);<30 分→“红色预警”(电话 + App 推送维修师傅)。某工厂用这招,故障响应时间从 120 分钟缩到 25 分钟,王厂长的脾气都变好了。
  • 智能派单:Java 开发的OrderDispatcher根据 “故障类型(如电机 vs 液压)、师傅位置、技能标签” 自动分配。比如 “轴承故障” 优先派给 “擅长拆装的老李”,派单效率提升 60%,师傅们不用再抢单吵架了。
  • 运维报表:自动统计 “每月预警次数、维修成本、故障原因 TOP3”,王厂长说:“现在开会有数据说话,再也不用拍脑袋定维护计划了 —— 上个月报表显示‘液压机爆管多’,我们就加了定期换密封圈的计划。”

三、实战案例:某汽车工厂的 “设备预警革命”

3.1 改造前的 “抢修噩梦”

2023 年的某汽车焊接车间(50 台焊接机器人、20 台液压机、30 台传送带):

  • 设备痛点:平均每月突发停机 3-4 次,单次停机 4-8 小时,年损失约 1500 万元;维修师傅 12 人轮班,80% 的巡检白跑(设备正常),老赵的徒弟说 “腿都快跑断了,还没少挨骂”。
  • 技术老问题:传感器数据 5 分钟一传,延迟大;不同设备协议不兼容,30% 数据丢包;靠人工记故障台账,无法分析规律,王厂长总说 “不知道钱花在哪儿了”。

3.2 基于 Java 的改造方案

3.2.1 硬件部署与技术栈(附成本参考)
组件选型 / 配置数量作用抗干扰措施成本参考(单车间)
传感器温度(PT100)、振动(压电式)300 个采集设备状态加装防尘罩、电磁屏蔽壳约 6 万元(每个 200 元)
边缘网关工业级(跑 Java 微服务)10 台数据预处理宽温设计(-40~85℃)约 8 万元(每台 8000 元)
Kafka 集群3 节点(8 核 16G)1 套数据缓冲副本数 2,避免单节点故障约 3 万元(服务器复用)
Flink 集群4 节点(16 核 32G)1 套实时计算启用 Checkpoint(像游戏存档,崩了能续)约 5 万元(服务器复用)
维修 App安卓原生(Java 开发)12 台接收工单离线缓存,车间信号差也能用约 1 万元(含平板)
合计----约 23 万元(6 个月回本)
3.2.2 核心成果:数据不会说谎
指标改造前(2023 年)改造后(2024 年)提升幅度行业基准(工信部《工业物联网报告》)
突发故障率3.2 次 / 月0.7 次 / 月降 78%优秀工厂平均 1.2 次 / 月
单次停机时间6.5 小时1.8 小时降 72%行业平均 3.5 小时
无效巡检占比80%15%降 81%领先水平 25%
年维护成本3200 万元2000 万元降 38%标杆企业降 30%
故障预测准确率-87%(100 次故障中预警 87 次)-头部工厂平均 8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避坑指南:20 家工厂踩过的 “工业坑”

4.1 别让 “预警系统” 变成 “误报系统”

4.1.1 传感器 “说谎” 导致的误报
  • 坑点:某车间的振动传感器被螺栓松动,数据跳变(5 秒内从 20Hz 跳到 100Hz 再跳回 20Hz),系统 1 小时内发了 20 条 “红色预警”,维修师傅跑断腿,最后发现是传感器没固定好。老赵气骂 “还不如我用耳朵听”。
  • 解法:Java 开发SensorHealthChecker,实时检测传感器状态:
/*** 传感器健康度检测(避免传感器故障导致的误报)* 为啥这么写:2023年某工厂因传感器松动,误报300次,师傅集体投诉*/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nsorHealthChecker {public boolean isSensorHealthy(String sensorId, List<Double> recentValues) {// 1. 检测数据是否频繁跳变(如5秒内从10跳到100再跳回10)double maxDiff = recentValues.stream().mapToDouble(v -> Math.abs(v - recentValues.get(0))).max().orElse(0);if (maxDiff > 50) { // 跳变超过阈值(实测50是车间设备正常波动的2倍)log.warn("传感器{}数据跳变异常,可能螺栓松了", sensorId);return false;}// 2. 检测是否长期不变(如被灰尘遮挡,数值冻结)long uniqueCount = recentValues.stream().distinct().count();if (uniqueCount < 3) { // 5秒内值几乎不变(正常设备至少有微小波动)log.warn("传感器{}数据冻结,可能被粉尘糊住了", sensorId);return false;}return true;}
}
4.1.2 网络 “断连” 导致的数据丢失
  • 坑点:某工厂车间 Wi-Fi 信号差,Kafka 数据经常断连,Flink 因 “数据不全” 误判设备正常(实际振动已超标),结果 3 天后设备停机。技术科小周被王厂长骂 “系统还不如师傅的眼睛”。
  • 解法:Java 开发NetworkMonitor,断网时边缘网关本地缓存,联网后补传:
/*** 网络状态监控与本地缓存(确保断网不丢数据)* 为啥这么写:车间Wi-Fi常被焊接设备干扰,断网是家常便饭*/
@Component
public class NetworkMonitor {@Autowired private LocalFileCache cache; // 本地文件缓存(存网关硬盘,掉电不丢)public void sendData(String data) {try {// 尝试发送到KafkakafkaProducer.send(new ProducerRecord<>("device_raw_data", data));} catch (Exception e) {// 发送失败,本地缓存log.error("网络断了,数据先存本地", e);cache.save(data); // 保存到网关本地磁盘(按设备ID分文件夹)}}// 定时检查网络,恢复后补传缓存(每分钟查一次,车间网络常突然好)@Scheduled(fixedRate = 60000) public void retrySendCache() {if (isNetworkAvailable()) { // 网络恢复List<String> cachedData = cache.loadAll();cachedData.forEach(this::sendData);cache.clear(); // 清空缓存log.info("网络好了,补传了{}条数据", cachedData.size());}}// 检查网络是否可用(ping Kafka节点,车间网络常假通)private boolean isNetworkAvailable() {try {return InetAddress.getByName("kafka-node1").isReachable(3000);} catch (Exception e) {return false;}}
}
4.1.3 模型 “过期” 导致的漏报
  • 坑点:某工厂的故障预测模型用的是夏季数据训练,冬季因 “设备低温特性变化”(润滑油黏度增加,振动值偏低),模型漏报 3 次故障。老赵说 “夏天的模型到冬天就‘失灵’”。
  • 解法:Java 定时任务按季节更新模型,加入 “环境温度” 特征:
/*** 模型季节性更新任务(每季度首月1日执行,车间四季温差大)* 为啥这么写:冬季设备故障模式和夏天不同,比如冬天液压油易稠化*/
@Scheduled(cron = "0 0 3 1 1,4,7,10 ?") // 1、4、7、10月1日3点(非生产高峰)
public void updateModelBySeason() {log.info("按季节更新故障预测模型");// 1. 加载对应季节的历史数据(如冬季加载过去3年12-2月数据)String season = getCurrentSeason(); //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Dataset<Row> seasonalData = loadSeasonalData(season);// 2. 重新训练模型(加入环境温度特征,冬天重点看低温下的表现)RandomForestModel newModel = trainModel(seasonalData);// 3. 替换线上模型(灰度切换,先切20%设备验证)modelManager.switchModel(newModel, 0.2);log.info("{}模型更新完成,准确率{}", season, newModel.getAccuracy());
}

结束语:

亲爱的 Java 和 大数据爱好者们,工业设备运维的终极目标,不是 “修得快”,而是 “不用修”—— 让设备在故障前主动 “喊疼”,让维修师傅按计划上门,让工厂从 “被动救火” 变成 “主动预防”。

某汽车工厂的王厂长现在常说:“以前车间电话一响就心慌,现在预警系统提示‘液压机 2 小时后可能漏油’,师傅提前换好密封圈,生产线连一秒都没停。” 这正是 Java 实时流处理的价值:它不是替代维修师傅,而是给他们装上 “透视眼”,让经验结合数据,让巡检更高效,让工厂更稳定。

未来想试试 “数字孪生”—— 在电脑里建设备的虚拟副本,实时模拟运行状态,连 “螺栓松动” 这样的微小故障都能提前预测,让工厂真正实现 “零停机”。

亲爱的 Java 和 大数据爱好者,你所在的工厂或行业,设备故障最让人头疼的是 “突发停机”“维修不及时” 还是 “维护成本高”?有没有遇到过 “传感器误报” 的情况?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为了让后续内容更贴合大家的需求,诚邀各位参与投票,对于工业设备智能运维,你最期待哪个功能优先落地?快来投出你的宝贵一票 。


🗳️参与投票和联系我:

返回文章

http://www.dtcms.com/a/317333.html

相关文章:

  • 自动驾驶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 力扣经典算法篇-45-回文数(数字处理:求余+整除,字符串处理:左右指针)
  • 【2025.08.06最新版】Android Studio下载、安装及配置记录(自动下载sdk)
  • Java 使用动态代理和反射实现字段变更跟踪
  • 一种基于潜在表征的轻量级无人机热成像超分辨率网络
  • Linux systemd 系统管理:systemctl 控制服务与守护进程
  • Redis集群核心原理与实战解析
  • Pytest项目_day04(Python做接口请求)
  • PyTorch生成式人工智能(26)——使用PyTorch构建GPT模型
  • 语言模型的多个agent
  • Java学习第一百一十部分——CI/CD
  • 输电线路防外破声光预警装置 | 防山火/防钓鱼/防施工安全警示系统
  • vue中reactive()和ref()的用法
  • FluentUI的介绍与使用案列
  • 组合期权:股票担保策略
  • Suno API V5模型 python源码 —— 使用灵感模式进行出创作
  • 从原理图到PCB的布局
  • 优选算法1
  • 学习资料推荐
  • 商用音乐素材获取:素材平台、AI制作与版权考量
  • 如何将照片从POCO手机传输到Mac电脑
  • OpenAI GPT-OSS:首个可在笔记本上运行的推理模型
  • 科技云报到:Agent应用爆发,谁成为向上托举的力量?
  • 微算法科技(NASDAQ:MLGO)利用鸽群分散算法,提高区块链交易匹配算法效能
  • 【博客系统UI自动化测试报告】
  • 【递归完全搜索】USACO Bronze 2019 December - 奶牛排列Livestock Lineup
  • 每日算法刷题Day57:8.6:leetcode 单调栈6道题,用时2h
  • 【前端开发】五. ES5和ES6对比
  • Android 之 Kotlin中的符号
  • OpenObserve非sql模式 query editor 中 xx like ‘|’报错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