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燃气末端天然气加臭剂四氢噻吩监测方案

  • 总则 

1.1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燃气末端加臭检测系统,对所购仪表提出功能设计、仪表装置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及现场的安装施工。

1.2 本技术方案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要求和有关中国国家GB系列、电力行业DL系列和其它行业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设计及产品;同时必须满足中国国家的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要求。

1.3 本技术方案保证供方所提供的是技术可靠、工艺先进,并经过运行实践证明的成熟产品。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到供方开始制造之日的这段时间内,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供方应遵守这些要求,具体内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 本技术方案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 本技术方案未尽事宜,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 技术标准规范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5479-1995)

《城镇燃气报警控制系统技术规程》(CJJ/T 146-2011)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 50493-2019)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2006 )

上述所列技术标准是完成合同工作所达到的最低标准。对于某些属于国家性或地区性的标准和规范,如有更高标准,按高标准执行。

  • 解决方案设计
  • 设备使用场景描述

天然气无色无味、易燃易爆,泄漏后不易被发现,极具危险性。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对天然气进行加臭处理 ,定期检测天然气中的加臭剂含量,保证用气安全。

四氢噻吩检测仪可对指定现场的待测气体进行实时浓度监测和定时检测,待测气体经过进气口通过电池阀控制进入到传感器气室,检测完成后由出气口排放到燃气现场放散管中,以此保证气体排放安全性问题得到解决。

传感器采用电化学原理,传感器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样气中传感器寿命缩短;因此设计吹扫式气室设计,避免传感器中毒,延长传感器寿命和给传感器检测必需介质氧气。

  • 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好处

1、直接提升安全性--实时泄漏预警

原理:监测仪器可24小时连续检测天然气浓度,当浓度超过预设阈值(如爆炸下限的10%-25%)时,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通知。

效果:相比人工巡检(通常每日1-2次),实时监测可将泄漏响应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秒级,避免事故扩大。

2、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减少人工巡检投入

效率对比:1套监测系统可替代3-5名巡检人员的工作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10-20万元。

精准性:传感器精度可达±3%FS(满量程),远高于人工嗅闻或肥皂水检测的可靠性。

3、提升居民信任与社区形象--增强安全感

透明化公示:通过社区APP或公告栏实时展示监测数据,让居民直观了解燃气安全状态。

应急演练:结合监测系统开展燃气泄漏应急演练,提升居民自救能力,增强社区凝聚力。

  1. 采样口位置选择:压力表口 vs 专用测压口

1) 专用测压口的优势(推荐)

取压原则:应位于气流稳定的直管段,远离阀门、弯头等扰流元件(距离≥5倍管径)。  

气体管道取压方位:必须位于管道横截面上部(避免液滴或杂质进入),且取压口轴线与流线夹角≤5°。  

开口要求:内壁无毛刺、倒角,口径宜小(典型6~10mm)以减少滞后。  

对比压力表口的缺陷:压力表接口常位于侧面或顶部,但易受安装位置限制(如靠近阀门或弯头),导致气流紊乱,THT浓度采样失真。  

若必须使用压力表口,需满足:拆卸压力表后加装三通转接头(如M20转Φ10快插接头),并确保导压管垂直无毛刺;  

仅适用于无专用测压口且直管段不足的应急场景。

  1. 采样口安装规范

安装步骤:  

  1. 在调压柜出口直管段压力表口或专用测压口顶部开设取压口,加装三通转接头。  

  2. 加装双阀组(靠近取压口安装切断阀+检修阀),相对压力大于45kpa时需要加装减压阀。

  3. 导压管末端配置快插接头4分接头用于连接检测仪。

  1. 放散管集成方案与压力控制

1. 排放口安装位置

首选放散管内:将检测仪排气端接入调压柜放散管垂直段(避免积液),距放散阀下游≥500mm处。  

防堵设计:加装止回阀,防止雨水/异物倒灌;排放管需向上排放至安全区域。

http://www.dtcms.com/a/314869.html

相关文章:

  • lwIP 代码解析:sys_arch.c
  • 从 0 到 1 构建高质量微调数据集:大模型落地的基石
  • 单向链表练习
  • Linux Shell:常用命令汇总
  • 邻近标记技术:研究蛋白互作的利器(一)
  • 论文Review LIO Multi-session Voxel-SLAM | 港大MARS出品!体素+平面特征的激光SLAM!经典必读!
  • 简要探讨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发展历史
  • 每天学一个Linux命令(38):vi/vim
  • 决策树(回归树)全解析:原理、实践与应用
  • Excel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销售管理分析仪】
  • 编译 Paddle 遇到 flashattnv3 段错误问题解决
  • PostgreSQL——表的基本操作
  • 前端接入通义千问(各大模型接入方法类似)
  • 【Spring Boot 快速入门】六、配置文件
  • 15个命令上手Linux!
  • 回归分析:从数据类型到预测模型的核心逻辑
  • 8.4 打卡 DAY 33: 第一个神经网络 - MLP的构建与训练
  • 《时间之隙:内存溢出》
  • [自动化Adapt] 数据脱敏 | 文本替换/图像模糊 | 引擎热插拔 | 多队列并行处理
  • 网络资源模板--基于Android Studio 实现的消消乐游戏
  • ffmpeg下载windows教程
  • 高密度客流识别精度↑32%!陌讯多模态融合算法在智慧交通的实战解析
  • 模拟IC设计提高系列8-运算跨导放大器OTA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 Amplifiers
  • Cursor国产平替重磅开源!离线研发AI助手,拒绝云端受制于人
  • 【数据结构初阶】--顺序表(一)
  • BD202402跑步 线性求逆元 素数筛 数学
  • 数分思维13:AB测试
  • 开源网页生态掘金:从Bootstrap二次开发到行业专属组件库的技术变现
  • 复杂场景识别率↑31%!陌讯多模态融合算法在智慧环卫的实战解析
  • 上一篇文章的补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