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w_ctx中clip_area和buf_area的区别,为什么看起来差不多?
你的感觉很自然,但其实 clip_area
和 buf_area
看起来相似,本质作用完全不同,你可以理解为:
🎯 核心区别一句话总结:
clip_area
控制“你画的东西是否可见”;
buf_area
告诉 LVGL:“你这次要画的目标区域是哪块 framebuffer”。
📌 举个现实类比:
假设你在画画:
buf_area
是你铺在桌子上的画布的一块区域(画布的实际区域)clip_area
是你面前一张“带洞”的模板纸(你只能透过洞看到画面)
你可以这样理解二者:
项目 | 说明 | 影响 |
---|---|---|
buf_area | 表示当前绘图命令要作用的 framebuffer 的哪一块 | 决定坐标偏移、写入哪个buffer |
clip_area | 限定当前绘图命令的“可见区域” | 超出这个区域的内容会被裁剪掉不显示 |
🎨 实际例子
假设:
你现在只想重绘屏幕中部一块
200x100
区域而你画了一个矩形,坐标是
{0, 0, 300, 300}
,超出屏幕中部了
如果你设置:
draw_ctx->buf_area = {100, 100, 299, 199}; // 中间这块是画布
draw_ctx->clip_area = {100, 100, 299, 199}; // 只能看到中间这一块
那么即使你调用 lv_draw_rect()
画了一个大矩形,它也只会画出 clip_area 内的那一部分。并且因为 buf_area
也是那一块区域,坐标还要偏移处理后写入 framebuffer。
✅ 哪些时候看起来“好像等效”
你在调试中之所以觉得这两个“等效”,是因为你常常设置它们一样:
draw_ctx->clip_area = &area;
draw_ctx->buf_area = &area;
这种写法是有效的,而且在局部刷新的时候很常见。但:
clip_area
是逻辑限制(不让画出去)buf_area
是物理目标(写进哪里)
它们重叠只是巧合,不代表等效。
🧠 小结
对象 | 控制作用 | 会影响什么 |
---|---|---|
clip_area | 可视性裁剪区域 | 超出部分会被裁剪,不显示 |
buf_area | 绘图目标缓冲区区域 | 控制绘图最终写入的目标位置和坐标偏移 |
如果你要在双 buffer 下分别画两次相同内容,你主要关注的是:
每一帧开始时的
buf_area
是哪块 → 那就画进去clip_area
设为buf_area
,确保只画你要更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