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DAY15-RSTP
STP回顾及不足
网桥之间通过发送配置BPDU,进行选举出来根网桥,根端口,指定端口,堵塞端口。选举规则如下。
为了避免临时环路的出现,STP定义了物种状态,每一个状态之间的作用都不一样,如下表
TCN BPDU:
在拓扑发生改变的时候,会导致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存在不及时更新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一定的错误,而正常的MAC地址表老化时间为5分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TP定义了一个特殊的BUPD---TCN BUDP
作用:告诉根网桥网络拓扑有所改变。
触发条件:
1.有端口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且该网桥至少包含一个指定端口
2.有端口从Forwarding状态或Learning状态转变为Blocking/Disable状态。
TCN BUPD报文格式:
第7位是用来确认的,第0位是用来标识这是一个TCA BPDU。
当网桥从根端口往上发送一个TCN BPDU。第0位为1。此时收到这个TCN BPDU的网桥会回复一个确认TCA BPDU,第7位为1。当根网桥收到TCN BUPD之后,给所有网桥发送TC置位的BPDU,修改MAC表老化时间300s为15s
STP不足
1.收敛时间长(主动收敛,被动收敛,拓扑改变TCN,MAC表老化)
2.拓扑变化收敛机制不灵活(主机频繁上下线时,网络会产生大量TCN)
RSTP的概念及改进
STP收敛慢是因为状态多,而且接口类型少导致的,MSTP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RSTP相较于STP的改进
RSTP端口状态

RSTP的端口角色


RSTP BPDU格式
RSTP中对BPDU的处理

也就意味着,每一个网桥都能发送BPDU。
RSTP快速收敛原理
边缘端口机制

根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根端口可以直接转换成转发模式,因为每个非根网桥只有一个,就算全部都是转发状态,他是形成不了环路的。
指定端口快速切换机制
从根网桥开始进行P/A机制。过程:首先根网桥发送给连接的非根网桥一个Propasal,然后费根网桥会临时将所有非根端口调成阻塞转换(边缘端口除外)。然后给根网桥发送一个Agreement。此时根网桥就完成了P/A机制。然后再由离根网桥最近的网桥进行P/A机制。如果在这个期间,有哪个接口收到Agreement,则就会成为阻塞状态。
前提:P/A机制必须是点到点的链路。否则就会进行STP收敛。
RSTP拓扑改变处理机制
拓扑改变条件
STP中拓扑改变触发条件:
1.有端口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且该网桥至少包含一个指定端口
2.有端口从Forwarding状态或Learning状态转变为Blocking/Disable状态。
RSTP中拓扑改变触发条件:
1.只有非变换端口转变成Forwaring状态时,产生拓扑改变
拓扑改变处理机制
1.在两倍Hello时间内向所有其它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发送TC置位BPDU报文。
2.清除除接收到TC报文的端口之外的所有指定端口和根端口学习的MAC地址(能接受到TC报文的接口网络拓扑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只有没有接收到的才会发生改变,这是一个数学问题。)
注:与前面不同,这个时候不在使用TCN而是这个网桥直接发送RST BPDU,告诉其他网桥网络发生变化。
STP与RSTP的兼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