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研所(SIH)恢复重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by血研所创始所长王振义院士)
在血研所(SIH)恢复重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同仁、医学界的同道们、亲爱的同事们: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SIH)的恢复重建誓师大会。站在这里,我深感责任重大,亦满怀希望。血液学研究,是医学领域的一座高峰,它承载着无数患者的生命希望,凝聚着几代医学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
血研所的重建,绝非简单的机构恢复,而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一次使命的再出发。它象征着我们对医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对患者生命的深切关怀,对医学事业的无悔奉献。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与大家共同思考几个问题:我们为何要重建血研所?我们肩负着怎样的责任?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迈向未来?
医学研究的初心与使命
医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生命的奥秘,守护人类的健康。血液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进展直接关系到无数血液病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到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技术,从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到免疫治疗的突破,血液学研究的每一次进步,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医学研究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它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接续奋斗。血研所的重建,正是为了延续这一使命,让我们的研究能够更深入、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于患者。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推动血液学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重建的意义与责任
血研所的重建,不仅是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庄严承诺。它意味着我们将整合最优秀的科研力量,汇聚最前沿的学术资源,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科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将致力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血液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重建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对医学事业的敬畏之心。医学是一门关乎生命的科学,每一个数据、每一项研究、每一次临床试验,都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期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研究,确保其科学性、严谨性和伦理性。我们要以患者的福祉为最高目标,让研究成果真正惠及临床,惠及千千万万的患者。
面向未来的宣誓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行动,迎接未来的挑战。血研所的重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以以下几个方向为指引,推动研究所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 医学研究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我们要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未知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转化,我们都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血液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注重团队协作。 医学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合作。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合,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是这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要以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攻克医学难题。
第三,强化临床转化。 医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患者。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推动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无论是新药的研发,还是新技术的应用,我们都要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让科研成果真正造福于民。
第四,培养青年人才。 医学事业的未来,在于青年。我们要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我们要以“传帮带”的精神,将血研所的优良传统和学术精神传承下去,让年轻人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中坚力量。
结语
各位同仁,医学研究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血研所的重建,是我们对医学事业的一次庄严宣誓,也是我们对患者的一份郑重承诺。让我们以今天的誓师大会为起点,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书写血研所新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铭记,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守护生命,造福人类。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科学的精神、创新的力量、合作的智慧,推动血液学研究迈向新的高峰。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患者生命的曙光;让我们的努力,成为医学进步的基石;让我们的奉献,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
谢谢大家!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