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等保测评、密评与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集中委托模式分析

信息系统监理、密评和等保测评服务的集中委托是指区域信息化项目主管部门统一整合同级多个部门多个项目的监理、密评和等保测评服务需求,以整体打包的形式委托给特定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三方机构,集中提供服务的模式;以往的自行委托则是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预算和权限,自行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本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或者特定信息化项目的监理、密评和等保测评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的不断探索创新,各地由传统自行委托模式过渡到集中委托模式的趋势初步显现。下面我将对采用集中委托模式的趋势及利弊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向建设单位、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影响。

等保测评、密评与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集中委托模式分析

一、集中委托的趋势分析

长期以来信息化建设中的等保测评、密评、监理等服务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的格局,各地信息化建设一般都把这三类服务视作独立的阶段性任务,由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自行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而信息化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和测评工作把控,更多体现在项目验收审查阶段,不会通过框架协议采购,将区域内所有信息化项目的等保测评、密评、监理等服务需求整体打包采购集中委托。

但是随着智慧城市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系统往往涉及多层级、多地域、多部门、多业务协同;涉及数据共享整合、集约化建设;涉及海量数据处理、复杂业务流程和前沿技术,这些新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由单一部门建设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边界,换而言之,只有依靠信息化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治理能力提升来补齐该部分能力的缺失,而等保测评、密评、监理等信息化项目第三方服务的集中委托,正是强化主管部门治理能力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此情况下,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逐步整合这类服务需求,逐渐形成整体打包集中委托这种采购模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一些实际的集中委托案例。

图1中,无锡市数据局将2024年市级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监理服务进行了集中委托。

图片

图1

图2中,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将2024年通用型政务信息化项目的等保测评、密评和监理服务实施了集中委托。

图片

图2

图3中,江苏省数据局在2025年4月挂出的采购意向中拟将某一批次政务信息化项目的等保测评、密评和监理服务进行集中委托。

图片

图3

二、集中委托对各方的影响

(一)对建设单位/部门影响

建设单位无需自行委托单独招标,这简化了委托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项目周期,后期整改也能基于统一标准推进,降低返工成本。而且集中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经过统一筛选,通常服务标准更加规范,项目建设风险得以降低。但另一方面,采用集中委托也会导致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灵活性的丧失,固定的服务机构可能导致服务商对行业或者部门特殊技术服务需求无法有效响应,或对突发事件无法快速解决。

(二)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影响

集中委托通常以“整体打包”形式招标,导致头部机构凭借规模和品牌优势占据超大份额,易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中小微机构可能因资质、规模不足被排除在集中委托体系外,这给他们的生存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不利于激活第三方服务市场活力,影响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三)对信息化主管部门影响

主管部门通过统一制定委托标准、建立框架协议,可统一管理并规范第三方服务标准。并在加强监管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减少项目自行委托中可能出现的采购猫腻。另外,主管部门通过整合区域内项目监理、等保测评和密评服务需求,以“批量委托”形式吸引优质第三方机构参与,通过规模效应,可以进一步降低服务采购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硬币的两面,采用集中委托模式对主管部门管理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在该模式下责任和风险都高度集中在主管部门,如何规避全局性和系统性风险值得深思。比如目前行业内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即如何避免某个或几个大机构利用集中委托模式,通过借壳挂靠、相互默契等方式,违规垄断区域内所有信息化项目决策阶段关键服务环节(可研、设计、第三方评审等)和实施阶段的监理和测评,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并为谋求机构一己私利,违规向项目潜在承建商提供便利,而导致整个信息化项目治理管理的失灵,这对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影响不可谓不小。

三、集中委托的优劣

(一)优势

1、集中委托降低采购成本。等保、密评、监理服务涉及大量重复的技术评估、人力投入,通过年度集中委托的“一次招标、全年复用”的模式,能锁定更优惠的批量价格能够获得长期订单。

2、集中委托可以提高采购效率。统一集中委托,各个流程集中完成,避免重复采购流程,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采购方在制定采购标准时,参考行业最新规范要求,促使三方机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3、通过集中委托降低了监管成本,又强化了对机构质量把控,最终推动等保、密评、监理行业技术服务升级。

(二)劣势:

1、采用集中委托会限制机构在细分领域的创新,削弱中小机构的技术优势,对于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的项目,可能在服务内容、实施时间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难以灵活调整。

2、协调困难,项目的需求差异、部门之间的意见分歧等,都可能导致沟通成本上升,协调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影响采购进度和项目实施效果。

3、集中委托的规模门槛、资质要求向中上机构倾斜,小机构因资金、资质不足,失去竞争力,导致影响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等保测评、密评与监理服务的集中委托模式,是信息化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和复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整合需求、统一标准,有效解决了传统自行委托模式效率低下、标准不一、监管薄弱等问题,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强化统筹监管、推动第三方机构专业化升级等方面优势明显。

但同时集中委托模式下,也存在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灵活性受限、中小机构生存空间被挤压、主管部门责任和风险过度集中等问题。未来需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和具体技术措施,平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中涉及的各类第三方服务的效率与灵活、集中与平衡、监管与赋能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探索集中委托和自行委托的边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们各得其所,以更好地适配当前信息化治理能力的客观需求。

http://www.dtcms.com/a/272032.html

相关文章:

  • 智慧监所:科技赋能监狱管理新变革
  • 「Java EE开发指南」如何用MyEclipse将Java项目转换为Web项目?
  • QT解析文本框数据——概述
  • NW710NW713美光固态闪存NW719NW720
  • Three.js+Shader实现三维波动粒子幕特效
  • 当前,AI只是能力放大器
  • 爬虫-正则使用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智能停车诱导与车位共享中的应用(341)
  • pycharm无法识别pip安装的包
  • C++之string类的实现代码及其详解(下)
  •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arxiv论文略读(155)
  • 处理Web请求路径参数
  • 基于odoo17的设计模式详解---访问模式
  • 构建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路径
  • 如何在 Ubuntu 上安装 Linux 杀毒软件 ClamAV,排除系统已经感染木马或病毒
  • 设计模式 - 教程
  • 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 低频低压减载装置
  • Go从入门到精通(20)-一个简单web项目-服务搭建
  • 循环神经网络(RNN)Python实现详解
  • 什么是VR实景漫游?VR实景的制作办法?
  • VR博物馆:概念与内涵
  • 广州华锐互动在各领域打造的 VR 成功案例展示​
  • 数字孪生技术引领UI前端设计新趋势: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应用
  • VBA即用型代码手册:Range对象 Range Object
  • vue3 uniapp 使用ref更新值后子组件没有更新 ref reactive的区别?使用from from -item执行表单验证一直提示没有值
  • 软考(软件设计师)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 QT - Qvector用法
  • 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模式(观察者模式)介绍与说明
  • 关于k8s Kubernetes的10个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