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路径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国家能源战略对新能源电站的规范化接入与精细化调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关键时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提升新能源高效消纳能力已成为核心议题。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17日正式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2025〕XX号)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分布式光伏项目必须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简称“四可”)的核心能力。这一政策刚性要求,标志着分布式光伏发展已进入标准化、智能化管控的新阶段。
行业痛点与技术挑战:功率精准控制成关键
当前分布式光伏项目,特别是工商业低压并网场景,普遍面临用户负荷与光伏出力不匹配的难题。光伏发电量无法就地完全消纳时,极易引发电网节点功率因数超标,对区域电网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构成显著威胁,不仅增加用户罚款与限电风险,更制约了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背景下,电网亟需提升对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适应性与精准管控能力。实现光伏发电功率的“可观、可测”是基础,“可调、可控”则是保障电网安全、提升消纳空间的核心技术手段。
SCU-7323:面向未来的智能边缘控制解决方案
CET中电技术深刻洞察行业需求与技术趋势,自主研发推出SCU-7323光伏智能控制器。该产品定位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智能化边缘控制核心,基于高性能边缘计算架构,搭载主流高性能处理器(全面支持国产化CPU平台)及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兼容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是一款集实时数据采集、精准功率控制、智能化策略执行为一体的专业设备。
核心价值与技术优势:
卓越性能保障: 具备毫秒级实时响应能力与亚秒级控制周期,确保功率控制的快速性与精准性,满足电网调度对调节速率与精度的严苛要求。
强大计算与兼容能力: 内置高性能边缘计算引擎,支持海量电站数据的本地化实时处理与分析;具备强大的南向通信能力,兼容市面上主流光伏逆变器的多种通信规约(如Modbus TCP/RTU, IEC 104, IEC 61850等),实现异构设备的统一接入与管理。
灵活丰富的控制策略: 支持基于调度指令、功率因数、电压、频率等多维约束条件的有功功率(P)与无功功率(Q)的精细化控制策略,具备定功率、功率因数、电压/频率下垂等多种控制模式,可灵活适配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云边协同,智慧运维: 与CET中电技术自主研发的“云上光伏”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深度协同,构建“智能边缘+云端大脑”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功率控制-能效分析-故障预警-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显著提升电站运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典型应用场景与价值实现:
工商业低压并网分布式光伏场站:
- 自动化数据采集+功率调控+就地监测,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实时感知与可调可控;
- 分布式光伏云上数字化运维+边缘产品远程运维整定,实现分布式光伏场站无人值守;
- 分布式边缘计算,保证数据24小时采集与传输,保障光伏并网全天候稳定运行;
高比例可再生发电接入的配电台区:
- 自动化数据采集+功率调控+就地监测,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实时感知与可调可控;
- 分布式光伏云上数字化运维+边缘产品远程运维整定,实现分布式光伏场站无人值守;
- 分布式边缘计算,保证数据24小时采集与传输,保障光伏并网全天候稳定运行;
虚拟电厂(VPP)资源聚合与调度响应:
- 支持不同规约光伏逆变器南向数据采集与有功/无功功率控制,实现台区分布式光伏的数据可观可测与发电可调可控;
- 调度指令快速响应,分布式光伏发电精准调控,提升台区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