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公共场所人脸识别设备备案合规要点

一、技术现状:机遇与风险并存

人脸识别技术以非接触式采集、自动化识别的优势,革新了传统身份验证模式。在安防领域,机场、车站的人脸识别系统助力快速筛查可疑人员;金融行业中,刷脸支付让交易瞬间完成;企业借助人脸识别实现智能考勤与门禁管理。但人脸信息作为终身不变的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被非法获取,可能导致身份冒用、诈骗等严重后果。此前,多地曝出商家未经同意采集顾客人脸数据用于营销,凸显行业规范的紧迫性。​


二、办法核心规范​

(一)基本要求与处理规则​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必须严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处理者需以弹窗提示、公告公示等直观方式,向用户明确告知信息收集目的、保存期限及使用方式。例如,商场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时,应在入口处设置显著标识说明用途。针对未成年人信息,需获得监护人书面同意,并采用独立存储、加密传输等特殊保护措施。人脸数据原则上存储于本地设备,确需传输时须经用户单独授权,且保存时间不得超过业务需求的最短期限。​

(二)技术应用安全规范​

除非无替代方案,禁止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如小区门禁系统应同时保留刷卡、密码等传统验证渠道。公共场所安装设备需经审批,明确划定采集区域,并在学校、医院等敏感场所设置禁用区域。系统需配备数据加密、异常访问预警等防护机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更要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三)备案义务​

当人脸信息存储量达到 10 万条,处理者需在 30 日内提交备案,内容包括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及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变更或停止服务时,需及时更新或注销备案,确保监管可追溯。

三、行业影响​

公共安全领域将收紧技术使用边界,限制在反恐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核心场景,居民小区随意 “刷脸” 现象将被禁止。金融机构需推行 “人脸识别 + 短信验证码” 双重验证,对大额转账强制人工复核。企业则要为员工提供工卡、指纹等替代验证方式,并在员工离职后 30 日内删除人脸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权益。​

该办法的落地,将有效遏制技术野蛮生长,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可控的框架下持续创新,实现科技便利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发展。​

相关文章:

  • 实战分享:DolphinScheduler 中 Shell 任务环境变量最佳配置方式
  • Python 实现桶排序详解
  • SNTP 协议详解:网络时间同步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 TLE9893-2QKW62S新建Keil MDK工程
  • VIN码识别解析接口如何用C#进行调用?
  • MySQL推出全新Hypergraph优化器,正式进军OLAP领域!
  • STM32CubeMX,arm-none-eabi-gcc简单试用
  • 软件开发方法:从结构化到领域驱动的演进
  • AI编译器战争:MLIR vs. OpenAI Triton的算子优化哲学对比 ——从矩阵乘法案例看两种范式的设计差异
  • go中的channel
  • Python Day34 学习
  • AXI3、AXI4 和 AXI5 的详细差异对比
  • Python条件语句完全指南:从if-else到模式匹配
  • NAT的映射类型详解:从基础到高级应用
  • Halcon联合QT ROI绘制
  • Spring Boot事务失效场景及解决方案
  • 超大规模模型训练中的 ZeRO 优化器与混合精度通信压缩技术
  • 【JavaSE】枚举和注解学习笔记
  • 编程日志5.27
  • AI情感陪伴在医疗领域的核心应用潜力
  • 网站建设硬件配置/cba最新积分榜
  • 怎么做网站滑动图片部分/网站关键词优化
  • 怎么做传奇私服网站/盘多多网盘搜索
  • 网站日历代码/网络营销是做什么的工作
  • 昆明购物网站建设/关键词网站排名软件
  • 建设部网站查不到注册证怎么回事/中国制造网外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