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零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编程----网络基本知识

目录

1. 计算机网络发展

        1.1 网络发展

         1.2 媒介

2 认识协议        

         2.1 为什么要有协议

        2.2 协议的本质

3 网络协议的初识

        3.1 什么是协议分层

        3.2 为什么会有

4.   OSI七层模型

        4.1 定义

5.  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5.1 有什么

6. 网络传输基本流程

        6.1 网络传输流程图

        6.2 数据的封装与分用

        6.3  报头 + 局域网

7 网络中的地址管理

        7.1 认识 IP

        7.2 MAC地址


1. 计算机网络发展

        1.1 网络发展

        这一部分简单的进行了解即可!第一阶段: 每个计算机都是独立设计的,这样的工作效率低下,于是为了计算机进行共同的协作,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完成数据的共享。

         1.2 媒介

        将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就需要使用局域网与广域网。注意这里的局域网以及广域网都知识相对的概念。

        局域网:通过交换机以及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广域网:将远隔千里的计算机都连接在一起。

2 认识协议        

         2.1 为什么要有协议

          协议相当于一种约定。不同的计算机之间想要进行数据的传送,就需要约定好传送的数据格式是什么。不仅仅需要约定好,不同的计算机的表达方式也必须相同。这个就是网络协议。

        2.2 协议的本质

        本质就是进行约定。这里提一下所有网络问题的本质为:都是传输距离变化的问题。

3 网络协议的初识

        3.1 什么是协议分层

        一个数据进行传送的时候会,经过协议的好几个层次,数据一层一层的进行传递。举个打电话的例子:我进行打电话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一个层次,电话机是一个层次。实际的网络传送中,会有7层。

        3.2 为什么会有

        a. 低耦合,每一层进行解耦的操作,是软件设计的优势,每层互不进行干扰。

        b. 高内聚,相同的功能分配在同一层当中。

        c.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

4.   OSI七层模型

        4.1 定义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和规范。但是实际的日常使用中,我们使用的TCP/IP四层协议。

5.  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5.1 有什么

        物理层:所有机器的连接到都是在物理层实现。

        数据链路层:网卡层。

        网络层:APR、IP、ICMP(网络层与传输层都在操作系统中实现)

        传输层:TCP, UDP、SCTP

        用户层: 传送发放数据。

6. 网络传输基本流程

        6.1 网络传输流程图

        通过这两个图片,可以看出数据的传送,从上到下进行传送到达底层时连接到了另外一台电脑。

        6.2 数据的封装与分用

        数据从应用层传递下来的时候需用进行封装的操作。也就是对于数据添加报头。由报头以及后面的数据组成的两个部分,称之为数据包

在不同的协议层数据包的称谓不同,传输层:段、网络层:数据报、连路层: 帧。在图中表现出来了封装以及解包的示意图。

        6.3  报头 + 局域网

        协议的最终表示都是需要报头!协议通过报头来进行表达,每一层数据在其中都有自己的

报头。数据到达不同层次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报头

        局域网:1.可以干什么:让在同一局域网中的两个设备进行直接通信,在同一局域网中会有好几台电脑,但是当我们指明了ip的时候就会让特定的两台设备进行连接。

                        2.如何连接:每台电脑都有网卡,这个网卡都有独立的”名字“,可以找到不同的设备。

7 网络中的地址管理

        7.1 认识 IP

        ip协议有两个版本,分别为 ipv4与 ipv6 我们广泛使用的时 ipv4.ip是用来表示网络中不同主机的地址。有 32 位,4个字节。在进行表述的时候也是使用”点分十进制“以及直接4字节的方法进行描述。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

        7.2 MAC地址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长度为48位, 及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在广域网中广泛使用。

      以上是对于计算网络中基础知识的了解,这个文章用于我的学习记录,如果是有其他的错误还请批评指正。如果对你有帮助还请给我点个赞👍👍👍。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尺规无法三等分任意角?
  • C++中IO类(iostream、fstream和sstream)知识详解和应用
  • IPython 常用魔法命令
  • 安全语音通信系统python
  • AGI大模型(33):LangChain之Memory
  • python炸鱼船
  • 【成品论文】2025年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B题50页保奖成品论文+matlab/python代码+数据集等(后续会更新)
  • 第十七次CCF-CSP算法(含C++源码)
  • Linux10正式版发布,拥抱AI了!
  • Python性能优化利器:__slots__的深度解析与避坑指南
  • 分布式锁总结
  • MSP430G2553 USCI模块串口通信
  • 【疑难杂症】Vue前端下载文件无法打开 已解决
  • S32K开发环境搭建详细教程(一、S32K IDE安装注册)
  • Spring 框架的JDBC 模板技术
  • 负载均衡笔记
  • python word 读取section.page_height参数错误
  • HarmonyOS:相机选择器
  • Halcon 单目相机标定测量
  • [python]opencv从源码编译python版本发现不生成cv2.pyd
  • 天津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网站/今天新闻头条新闻
  • 路由器做映射后 内网可以访问到我的网站 但是外网无法访问/宜昌网站建设公司
  • 网站开发的意义和目的/互联网行业最新资讯
  • 北京食药局网站年检怎么做/网络口碑营销
  • 如何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百度优化点击软件
  • 网站开发平台软件/销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