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模式:构建健壮、可扩展的 Serverless 应用
架构设计模式:构建健壮、可扩展的 Serverless 应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掌握了 Serverless 的基本概念,了解了 FaaS 和 BaaS 如何协同工作,学会了使用框架进行开发部署,并知道了如何监控和排查问题。现在,是时候从“能用”向“好用”迈进了。
仅仅将代码部署到 Lambda 函数中并不意味着你构建了一个好的 Serverless 应用。随着应用逻辑变得复杂,函数数量增多,服务间交互频繁,如果没有良好的架构设计,你可能会陷入“函数泥潭”——难以维护、测试和扩展。
本篇,我们将探讨一些在 Serverless 世界中被广泛证明行之有效的架构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帮助你构建出更健壮、可扩展、安全且易于管理的 Serverless 应用。
拥抱核心:事件驱动架构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 EDA)
Serverless 与事件驱动架构是天作之合。FaaS 函数天生就是由事件触发的,围绕事件来设计你的系统可以带来巨大的好处,尤其是解耦 (Decoupling)。
- 核心思想: 系统中的不同部分(服务或函数)不直接相互调用,而是通过异步的事件 (Events) 进行通信。一个服务完成某项工作后,会发布一个事件,其他关心这个事件的服务会订阅并响应该事件。
- 好处:
- 松耦合: 服务之间依赖性降低,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一个服务的失败不会直接拖垮另一个服务。
- 弹性与韧性: 如果某个服务暂时不可用,事件可以被暂存(如在队列中),待服务恢复后再处理,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
- 可扩展性: 可以轻松添加新的服务来订阅和响应现有事件,扩展系统功能。
常见的 EDA 模式 (以 AWS 服务为例):
-
发布/订阅 (Publish/Subscribe): 一个事件发布后,可以被多个不同的订阅者接收并处理。适用于一对多的通知场景。
- 实现: AWS SNS (Simple Notification Service), AWS EventBridge。
- 例子: 订单创建成功后,发布一个
OrderCreated
事件。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