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人脸识别系统中的隐私与数据权利保障

 

首席数据官高鹏律师创作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安防监控到移动支付,从门禁系统到社交媒体。然而,这项技术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隐私与数据权利的深刻担忧。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权利不受侵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法律问题。

一、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隐私与数据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和分析个人的面部特征信息来实现身份识别。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个人敏感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使用。首先,在信息收集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的告知和同意机制,个人可能浑然不知自己的面部信息已被采集,导致信息的收集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严重侵犯了个人的知情权。例如,一些商家在未经顾客明确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秘密采集顾客的面部信息用于商业分析,这无疑让个人隐私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之中。

其次,存储环节存在数据泄露的隐患。人脸识别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数据库遭受黑客攻击或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数据泄露,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冒用身份等违法活动,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此外,数据的使用范围和目的也可能超出最初的设定。部分企业和机构可能会将采集到的人脸识别数据用于其他未经个人同意的商业用途,如精准营销、用户画像等,进一步侵蚀了个人的数据权利。

二、法律框架下的隐私与数据权利保护依据

(一)宪法层面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脸识别数据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的一种,与公民的人格尊严紧密相连。非法收集、使用或泄露人脸识别数据,本质上是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侵犯,违反了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为隐私与数据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根本大法层面的支撑,任何侵犯个人隐私和数据权利的行为都将受到宪法的审视。

(二)民法典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人脸识别领域的隐私与数据权利保护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民法典明确将个人信息纳入民事权利保护范畴,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在人脸识别场景中,未经个人同意收集其面部信息、超出约定目的使用信息等行为,都构成对民法典相关规定的违反,个人有权依法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三)专门立法层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原则、处理规则、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为人脸识别数据的处理活动划定了清晰的法律边界。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设置了严厉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有力地威慑了违法违规行为,为个人隐私和数据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保障隐私与数据权利的关键法律措施

(一)严格的收集与使用规范

企业和机构在收集人脸识别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个人收集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以及如何使用和保护这些信息,并获得个人的明确同意。这种同意应当是具体、清晰的,而不是笼统的格式条款。例如,在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场所,应通过显著的标识、弹窗提示等方式,向个人详细说明信息收集的相关事宜,确保个人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决定是否提供信息。同时,在使用信息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约定的目的和范围进行,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改变使用目的。

(二)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数据安全是保障隐私与数据权利的重要环节。企业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这包括加密存储数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设置访问权限等,防止数据被泄露、篡改或丢失。此外,还应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对能够接触人脸识别数据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和培训,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其数据安全保护责任,防止内部人员滥用或泄露数据。

(三)明确数据主体权利

法律应赋予个人对其人脸识别数据的一系列权利,以确保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信息。个人有权查阅、复制、更正、删除其个人信息,有权要求数据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情况进行说明。例如,个人发现企业收集的自己人脸识别信息存在错误或不完整时,有权要求企业进行更正;如果个人不再愿意某个企业继续处理其人脸识别信息,有权要求企业删除相关信息。同时,个人还享有撤回同意的权利,即在任何时候,个人都可以撤回其对人脸识别信息处理的同意,数据处理者应当停止处理并按照规定删除相关信息。

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严峻的隐私与数据权利挑战。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保障个人的隐私与数据权利。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强化企业责任、加强监管执法等多方面的努力,构建起一个安全、可靠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而不是成为侵犯个人权益的工具。当个人面临隐私与数据权利被侵犯的情况时,寻求专业的法律支持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Supabase 的入门详细介绍
  • 【datawhale 组队学习】task01 第一章LLM介绍
  • ESP32C3连接wifi
  • 【PmHub后端篇】PmHub中基于自定义注解和AOP的服务接口鉴权与内部认证实现
  • 主流高防服务器技术对比与AI防御方案实战
  • Docker常用命令及示例大全
  • 构建你的第一个简单AI助手 - 入门实践
  • #跟着若城学鸿蒙# HarmonyOS NEXT学习之AlphabetIndexer组件详解
  • 【兽医电子处方软件】佳易王宠物医院电子处方管理系统:宠物医院诊所用什么软件?一键导入配方模板软件程序实操教程 #操作简单 #宠物医院软件下载安装
  • Python -将MP4文件转为GIF图片
  • 中国古代史5---隋唐时期
  • JavaScript 模块封装函数
  • 在scala中sparkSQL读入csv文件
  • maven工程跳过@SpringTest
  • Linux干货(一)
  • 需求实现与测试验证脱节,如何确保产品质量
  • 下周,Coinbase将被纳入标普500指数
  • 解锁 CPFR 潜力:电商智能补货优化算法的全链路设计与实战指南
  • 二叉树、红黑树与 B 树的对比
  • arctanx 导数 泰勒展开式证明
  • 国台办: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历史经纬清晰,法理事实清楚
  • 秦洪看盘|交易新逻辑,银行股成A股稳定器
  • 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从这些电影与影像,看到包容开放的上海
  • 解放军仪仗分队参加白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 长期对组织隐瞒真实年龄,广元市城发集团原董事韩治成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