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工_IP协议
2025.02.17:小猿网&网工老姜学习笔记
第19节 IP协议
- 9.1 IP数据包的格式(首部+数据部分)
- 9.1.1 IP协议的首部格式(固定部分+可变部分)
- 9.2 IP数据包分片(找题练)
- 9.3 TTL生存时间的应用
- 9.4 常见协议号
- 9.5 首部校验和
- 9.6 本章小结
网络层的基础协议:I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
- 网际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 TCP/IP体系结构网际层中的核心协议
9.1 IP数据包的格式(首部+数据部分)
9.1.1 IP协议的首部格式(固定部分+可变部分)
IP协议的首部格式分了很多行, 每一行是32位(每一行是4个字节),前5行共20个字节是固定部分,可变部分最大是40个字节
- 版本:IP协议的版本,一般是版本4(0100)
- 首部长度(固定部分+可变部分):IP数据包首部的长度(提示:1111;15x4=60;5x4=20;0101~1111)
- 区分服务:IP数据包的优先级别
- 总长度:首部长度(固定部分+可变部分)+数据部分长度
- 标识:分片用的,IP数据包唯一的序列号。帧的数据部分不超过1500B,过大的IP数据包需要分片,再交给链路层,同一数据包的所有分片标识都是一样的
- 标志:允不允许分片,是否是最后一个分片(第1位是保留位,第2位表示允不允许分片,第3位表示是否是最后1片)
- 片偏移:每一片相对于原数据的字节偏移
- 生存时间:数据包没经过1个路由器,生存时间就减1,如果生存时间是0,就活到头了,抛弃
- 协议:指明IP数据包的数据载荷是何种协议数据单元
- 首部检验和:用于检测在传输过程中IP首部是否出现了差错
9.2 IP数据包分片(找题练)
切割是针对数据部分进行切割
9.3 TTL生存时间的应用
- windows初始TTL一般为128(win10以后新版本为64)
- linux初始TTL一般为64
- 决定数据报的传播距离,每经过1个三层设备则减1
- 三层防环
- tracert/traceroute跟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