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现代TRIZ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相互接触分析
在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中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组件分析-CSDN博客中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产品进行组件分析,那么组件分析出来有什么作用呢?组件分析就是为了接下来相互接触分析使用的。
什么是相互接触
相互接触分析是功能分析的一部分,用于识别工程系统组件或超系统组件两两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接触的概念非常简单,相互接触了就算是相互接触。比如下图所示,女士与男士的衣服相互接触了。
相互接触分析主要是为了输出一个相互接触矩阵。因为如果发现其中某个组件与其它任何组件都没有相互接触,那么则说明这个组件是不会有功能的,而在系统功能分析中,我们讲到过,用户需求的就是产品的功能,功能才是产品的本质。如果完全没有功能,那我们可以将这个组件去掉。
相互接触矩阵操作步骤
相互接触分析的目的就是得到相互接触矩阵,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在矩阵的第一行中列出组件分析中所得到的组件,在第一列中也列出组件分析中得到的组件,顺序与第一行完全相同。
我们拿文章【质量管理】现代TRIZ中问题识别中的功能分析——组件分析-CSDN博客中已经识别出的眼镜组件和超系统组件(未完全)为例,进行相互接触分析。
将已经识别到的组件与超系统组件(未完全)列表如下:
两两分析组件,看二者有无相互接触,如果接触了就写上“+”号,如果没有接触就写上“-”号。一直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将表格填满。(注意不要只写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这样的话两部分我们是可以核对的,通过冗余的操作来防止分析出现错误)。
以下列出参考:
检查时我们可以以先看第一个列相互接触关系有6个加号,然后再看第一行相关关系也是6个加号。同时再看加号位置是++-+--+---++ 是一致的,其他行和列也是一样这么检查。
相互接触分析的注意事项
有的组件是靠场来相互接触的,比较容易被忽略,因此我们需要注意。
在做相互分析时,不要只做一半,应该将另一半也完成,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有遗漏。如下所示红色框,比如耳朵与其他组件的关系中,们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存在问题,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就能检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