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Script】十六、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

文章目录

  • 1、事件流
  • 2、事件捕获
  • 3、事件捕获
  • 4、阻止冒泡
  • 5、解绑事件
  • 6、鼠标经过事件的区别
  • 7、两种事件注册语法的区别

1、事件流

先举个形象的例子:你去西安大雁塔旅游

  • 出发找目的地时:先从你家出发,到陕西省西安市,再到雁塔区,最后到达大雁塔(捕获阶段)
  • 回家时:大雁塔出发,出雁塔区,再出陕西省西安市,再到你家(冒泡阶段)

对比给div绑定一个点击事件,当事件被触发时:会经历两个阶段,分别是捕获阶段、冒泡阶段,事件流则指的是事件完整执行过程中的这个流动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捕获即先从Document对象出发,到html再到body标签,最后找到div标签

  • 捕获阶段是 从父到子
  • 冒泡阶段是从子到父

2、事件捕获

事件捕获即从DOM的根元素开始去执行对应的事件 (从外到里),语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ddEventListener第三个参数传入 true 代表是捕获阶段触发(很少使用)
  • 若传入false代表冒泡阶段触发,默认就是false
  • 若是用 L0 事件监听,则只有冒泡阶段,没有捕获
// L0语法回顾,已过时
<button id="myButton">Click Me</button>
<script>
  const butt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utton');
  button.onclick = function() {
    alert('Button clicked!');
  };
</script>

事件捕获效果演示:用一个div嵌套一个div,加上document对象,形成爷爷、父亲、儿子链路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father {
            /* w500+h500+bgc快速生成 */
            width: 500px;
            height: 5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yellow;
        }

        .son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
    </style>
</head>

<body>
    <!-- .father>.son快速生成 -->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alert('这是爷爷元素document触发的')
        }, true)
        const fath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
        const son = document.querySelector('.son')
        fath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alert('这是父亲元素father触发的')
        }, true)
        so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alert('这是儿子元素son触发的')
        }, true)

    </script>
</body>

</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点击红色的儿子元素部分,因为红色部分也属于绿色的父亲div,更属于整个document,所以三个点击事件都触发,但因为现在addEventListener是true,所以,是事件捕获,从document到父div再到子div,因此,效果是:弹窗依次从父元素到子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事件捕获

此时,改成第三个参数不传,即冒泡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弹窗的触发顺序就是子到父:

// 结果依次为:
这是儿子元素son触发的
这是父亲元素father触发的
这是爷爷元素document触发的

事件冒泡🫧:当一个元素的事件被触发时,同样的事件将会在该元素的所有祖先元素中依次被触发

  • 当一个元素触发事件后, 会依次向上调用所有父级元素的同名事件,比如例子里的都是click事件,如果是父级元素,但是keyup事件,那依然不会冒泡🫧
  • 事件冒泡是默认存在的
  • L2事件监听第三个参数是 false,或者默认都是冒泡

4、阻止冒泡

默认就有冒泡阶段,所以容易导致影响到父级元素的同名事件,此时,就需要阻止冒泡阶段,让这个事件仅对当前元素对象生效:

  • 阻止事件冒泡需要拿到事件对象
  • 语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这个方法是阻止流动,即同时阻止了捕获阶段和冒泡阶段,但捕获阶段一般开发不用,因此,这个方法常常用来做阻止冒泡,同样用上面的例子,代码改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只会有一个弹窗,其父级元素的同名事件将被阻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解绑事件

事件绑定后,还可以解绑:

  • 传统L0语法下,也就是on事件的语法,直接使用null覆盖实现事件解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ddEventListener的语法,解绑事件通过:removeEventListener(事件类型, 事件处理函数, [获取捕获或者冒泡阶段]),因此,如下,匿名函数无法被解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举例:一次性点击

<body>
    <button>一次性点击</button>
    <script>
        const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tn.onclick = function() {
            alert('点击了')
            // 点击一次后就解除绑定,实现一次性点击, L0语法
            btn.onclick = null
        }
    </script>
</body>

当前语法:

<body>
    <button>一次性点击</button>
    <script>
        const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function fn() {
            alert('点击了')
            bt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fn)
        }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n)
    </script>
</body>

6、鼠标经过事件的区别

  • mouseover 和 mouseout 会有冒泡效果
  • mouseenter 和 mouseleave 没有冒泡效果 (推荐)

看下mouseover 和 mouseout的事件冒泡效果: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father {
            /* w500+h500+bgc快速生成 */
            width: 500px;
            height: 5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yellow;
        }

        .son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urple;
        }
    </style>
</head>

<body>
    <!-- .father>.son快速生成 -->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div>
    </div>
    <script>
        const fath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father')
        // 只给father绑定事件
        father.addEventListener('mouseover', function () {
            console.log('鼠标经过')
        })
        father.addEventListener('mouseout', function (e) {
            console.log('鼠标离开')
        })

    </script>
</body>

</html>

如上,只给大盒子绑定了两个事件:

  • 鼠标先经过大盒子,打印了一句鼠标经过,合理
  • 鼠标到达小盒子,算离开了大盒子,打印一句鼠标离开,合理
  • 同时又打印了一句鼠标经过,这是因为对于紫色的小盒子来说,它虽然没有鼠标经过事件,但是它会向上冒泡,它的父元素大盒子是有鼠标经过事件了,因此打印了一句鼠标经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换成mouseenter 和 mouseleave,就只会打印一次鼠标经过,因为mouseenter 和 mouseleave 不冒泡

7、两种事件注册语法的区别

传统on注册(L0):

  • 同一个对象,后面注册的事件会覆盖前面注册(同一个事件)
  • 直接使用null覆盖偶就可以实现事件的解绑
  • 事件被触发时,都是冒泡阶段执行的

事件监听注册(L2):

  • 语法:addEventListener(事件类型, 事件处理函数, 是否使用捕获)
  • 后面注册的事件不会覆盖前面注册的事件(同一个事件)
  • 事件被触发时,可以通过第三个参数去确定是在冒泡或者捕获阶段执行
  • 必须使用removeEventListener(事件类型, 事件处理函数, 获取捕获或者冒泡阶段)
  • 匿名函数无法被解绑

相关文章:

  • TIM定时器
  • 跟着尚硅谷学vue-day3
  • 《 Scikit-learn与MySQL的深度协同:构建智能数据生态系统的架构哲学》
  • Python调用吉客云库存接口
  • 【学Rust写CAD】30 Argb结构乘Alpha256(Argb.rs 乘法重载)
  • 开发项目问题——moviepy报错两处
  • 【项目管理】第6章 信息管理概论 --知识点整理
  • MySQL基础 [六] - 内置函数+复合查询+表的内连和外连
  • 前端用户列表与后端分页协同设计
  • 算法-- js排序
  • 43常用控件_使用qrc文件管理资源
  • 多类型医疗自助终端智能化升级路径(代码版.上)
  • [docker] 简单操作场景
  • 【Java设计模式】第6章 抽象工厂模式讲解
  • Linux系统学习Day0——了解和熟悉Linux系统的远程终端登录和数据传输
  • 远程主机可能不符合glibc和libstdc++ VS Code服务器的先决条件
  • 批量转换图片颜色模型为 GMK/CMYK/灰度等
  • 08-Spring MVC 请求处理流程全解析
  • webrtc-stats
  • 3.神经网络
  • 重庆党政代表团在沪考察,陈吉宁龚正与袁家军胡衡华共商两地深化合作工作
  • 《2025城市青年旅行消费报告》发布,解码青年出行特征
  • 保利发展前4个月销售额约876亿元,单月斥资128亿元获4个项目
  • 债券市场“科技板”来了:哪些机构能尝鲜,重点支持哪些领域
  • 巴称击落多架印度“阵风”战机,专家:小规模冲突巴空军战力不落下风
  • 中方对原产印度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商务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