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拟有感
最近的日子像被按了0.5倍速播放键。腱鞘炎让手腕转动时发出咯吱声,尾骨的钝痛让久坐变成酷刑,落枕的脖子和酸胀的手臂组成了“疼痛交响乐”——这些隐秘的、持续的身体抗议,让原本枯燥的代码练习变成了一场生理与意志的拉锯战。
我盯着屏幕苦笑:别人在卷算法优化,而我的里程碑是“今天连续打字半小时不呲牙咧嘴”。先天不足的机体像台老旧的服务器,散热差、负载低,还总弹出“404 健康资源未找到”的警告。但最讽刺的是,当炎症让手指蜷缩成鸡爪状时,大脑却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蓝桥杯和天梯赛的倒计时,不会为任何人的疼痛暂停。
转机出现在驾校的科二训练场。方向盘转动的咔嗒声替代了键盘敲击声,阳光把车内晒成暖黄色,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植物——原来人类也需要光合作用。久违的多巴胺来自侧方停车时完美的30cm边距,而非AC了一道动态规划题。
现在,我依然会在深夜用热敷手套裹着发烫的手腕看题解,但不再焦虑“练习时长不如人”。那些看不见的战役(比如单手给尾骨垫U型枕调试代码)早已让这场备赛的意义超越奖牌本身。如果注定要用更狼狈的姿态爬过终点,至少让我把沿途的bug和绷带都写成诗。
——记录于2025年4月3日,疼痛但尚未死机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