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责任链模式_行为型_GOF23


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多个处理请求的对象连成一条链,请求沿链传递直到被处理。它像现实中的“多级审批流程”——请假或报销时,申请会逐级提交给不同权限的领导,直到有人能处理为止。


一、通俗理解

假设你开发一个多级审批系统:

  1. 传统方式:用大量 if-else 判断不同金额的报销单由谁审批,代码臃肿且难以扩展。
  2. 责任链模式
    • 抽象审批人:定义统一的处理接口,并持有下一级审批人的引用。
    • 具体审批人(如组长、经理、CEO):各自处理权限内的请求,超出权限则转交下一级。
      最终只需将审批人连成链,客户端提交请求到链头,无需关心具体处理细节。

二、模式结构
  1. 抽象处理者(Handler):定义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设置下一处理者的方法(如 setNext())。
  2.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实现处理逻辑,若无法处理则转交下一级。
  3. 客户端(Client):创建处理链,发起请求。

三、适用场景
  1. 多级审批流程:如请假、报销、工单处理。
  2. 动态扩展处理逻辑:如日志过滤器、权限验证链。
  3. 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如 GUI 事件传递、网络请求拦截器。

四、代码实现
1. C++ 示例(报销审批链)
#include <iostream>  

// 抽象处理者  
class Approver {  
protected:  
    Approver* next = nullptr;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Approver) {  
        next = nextApprover;  
    }  
    virtual void handle(int amount) = 0;  
};  

// 具体处理者:组长  
class GroupLeader : public Approver {  
public:  
    void handle(int amount) override {  
        if (amount <= 1000) {  
            std::cout << "组长审批通过(金额:" << amount << "元)" << std::endl;  
        } else if (next) {  
            next->handle(amount);  
        } else {  
            std::cout << "无人能处理此金额!" << std::endl;  
        }  
    }  
};  

// 具体处理者:经理  
class Manager : public Approver {  
public:  
    void handle(int amount) override {  
        if (amount <= 5000) {  
            std::cout << "经理审批通过(金额:" << amount << "元)" << std::endl;  
        } else if (next) {  
            next->handle(amount);  
        }  
    }  
};  

int main() {  
    GroupLeader leader;  
    Manager manager;  
    leader.setNext(&manager);  

    leader.handle(800);     // 组长处理  
    leader.handle(3000);    // 经理处理  
    leader.handle(10000);   // 无处理  
    return 0;  
}  

输出

组长审批通过(金额:800元)  
经理审批通过(金额:3000元)  
无人能处理此金额!  

解析

  • 组长处理 ≤1000 元的请求,否则转交经理。
  • 经理处理 ≤5000 元的请求,更高金额无后续处理者。

2. Python 示例(日志过滤器链)
from abc import ABC, abstractmethod  

class LogHandler(ABC):  
    def __init__(self):  
        self.next = None  

    def set_next(self, next_handler):  
        self.next = next_handler  

    @abstractmethod  
    def handle(self, log_level, message):  
        pass  

class DebugHandler(LogHandler):  
    def handle(self, log_level, message):  
        if log_level == "DEBUG":  
            print(f"[DEBUG] {message}")  
        elif self.next:  
            self.next.handle(log_level, message)  

class ErrorHandler(LogHandler):  
    def handle(self, log_level, message):  
        if log_level == "ERROR":  
            print(f"[ERROR] {message}")  
        elif self.next:  
            self.next.handle(log_level, message)  

# 客户端  
debug = DebugHandler()  
error = ErrorHandler()  
debug.set_next(error)  

debug.handle("DEBUG", "调试信息")  # [DEBUG] 调试信息  
debug.handle("ERROR", "系统崩溃")  # [ERROR] 系统崩溃  
debug.handle("INFO", "普通日志")   # 无输出  

解析

  • DebugHandler 处理 DEBUG 日志,其他级别转交下一处理者。
  • 链式调用避免硬编码日志级别判断。

3. Java 示例(请假审批系统)
// 抽象处理者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  
    protected Approv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int days);  
}  

// 具体处理者:组长  
class GroupLeader extends Appro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int days) {  
        if (days <= 3) {  
            System.out.println("组长批准请假 " + days + "天");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handle(days);  
        }  
    }  
}  

// 具体处理者:经理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int days) {  
        if (days <= 7) {  
            System.out.println("经理批准请假 " + days + "天");  
        } else if (next != null) {  
            next.handle(days);  
        }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roupLeader leader = new GroupLeader();  
        Manager manager = new Manager();  
        leader.setNext(manager);  

        leader.handle(2);  // 组长处理  
        leader.handle(5);  // 经理处理  
        leader.handle(10); // 无处理  
    }  
}  

输出

组长批准请假 2天  
经理批准请假 5天  

解析

  • 组长处理 ≤3 天的请假,其余转交经理。
  • 责任链动态组合,新增审批人只需扩展链。

五、优缺点分析
优点缺点
1. 解耦请求与处理逻辑:客户端无需知道具体处理者1. 性能问题:长链可能导致请求传递慢
2. 灵活扩展:动态增减处理节点,符合开闭原则2. 调试困难:请求可能未被处理或循环传递
3. 单一职责:每个处理者专注自身逻辑3. 链配置错误风险:需确保链正确连接

六、总结

责任链模式通过链式传递请求,实现了处理逻辑的动态组合与解耦。适用于多级审批、日志过滤等场景,但需注意链长控制和错误处理。其核心价值在于:

  1. 灵活扩展:新增处理者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2. 职责分离:每个处理者只关注自身任务。
  3. 实际应用:如 Spring MVC 的拦截器链、Netty 的 ChannelPipeline。
http://www.dtcms.com/a/98915.html

相关文章:

  • MQTT之重复消息(5、TCP重连和MQTT重连)
  • 【研究方向】联邦|自然语言
  • 自动关机监控器软件 - 您的电脑节能助手
  • JavaScript中集合常用操作方法详解
  • RHINO 转 STL,解锁 3D 打印与工业应用新通道
  • QT图片轮播器(QT实操学习2)
  • Windows 下 Rust 快速安装指南
  • puppeteer+express服务端导出页面为pdf
  • JavaScript中的Math对象和随机数
  • [ 春秋云境 ] Initial 仿真场景
  • Linux系统中应用端控制串口的基本方法
  • GEO(生成引擎优化)实施策略全解析:从用户意图到效果追踪
  • CANoe入门——CANoe的诊断模块,调用CAPL进行uds诊断
  • 鸿蒙项目源码-外卖点餐-原创!原创!原创!
  • 【算法】二分查找总结篇
  • Java网页消息推送解决方案
  • 累积分布策略思路
  •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ml_logger.logbook‘
  • 组件组合和Context API在React中的应用
  • Go 语言规范学习(4)
  • 从系统架构、API对接核心技术、业务场景设计及实战案例四个维度,深度解析1688代采系统
  • 征程 6E mipi tx 系列之方案介绍
  • 知能行每日刷题
  • 【2.项目管理】2.7 进度控制习题-2
  • 蓝桥杯省模拟赛 字符串拼接
  • 基于Web的交互式智能成绩管理系统设计
  • 【书籍】DeepSeek谈《软件开发的201个原则》
  • 从Manus到OpenManus:AI智能体技术如何重塑未来生活场景?
  • vector的模拟实现01
  • C++运算符重载、类的转换构造函数和类型转换函数的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