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初识哈希表

一、题意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要求你在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的那两个整数,并返回它们的数组下标。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数组中同一个元素不能使用两遍。

示例:
给定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因为 nums[0] + nums[1] = 2 + 7 = 9
所以返回 [0, 1]

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遍历数组 nums,对于每个元素 num,计算 target - num 的值。
检查这个差值是否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
如果存在,说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两个数的和为 target,返回这两个数的下标。
如果不存在,将当前元素 num 及其下标存入哈希表中。

二、代码

1.代码的实现

def twoSum(nums, target):
    # 创建一个空的哈希表
    hash_table = {}
    # 遍历数组及其下标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 计算差值
        complement = target - num
        # 检查差值是否在哈希表中
        if complement in hash_table:
            # 如果存在,返回两个数的下标
            return [hash_table[complement], i]
        # 将当前元素及其下标存入哈希表
        hash_table[num] = i

# 测试代码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print(twoSum(nums, target))

总结

enumerate() 函数:enumerate() 是 Python 的内置函数,它的作用是将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字符串等)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的索引。它返回的是一个枚举对象,该对象包含了一系列的元组,每个元组由索引和对应的元素值组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 enumerate() 函数的使用:
nums = [2, 7, 11, 15]
for i, num in enumerate(nums):
print(f"索引: {i}, 值: {num}")

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如下:
索引: 0, 值: 2
索引: 1, 值: 7
索引: 2, 值: 11
索引: 3, 值: 15

相关文章:

  • 详解接口的常见请求方式
  • 机器学习(八)
  • 1342 摆放小球
  • uniapp中props的用法
  • 3.24学习总结 Java多态+包和final关键字
  • 大文件切片上传和断点续传
  • Typora1.10破解教程
  • 数智读书笔记系列024《主数据驱动的数据治理 —— 原理、技术与实践》
  • SSM整合
  • MySQL MVCC的快照读和当前读区别,Redis的RDB+AOF混合持久化流程。
  • 用SVG绕过浏览器XSS审计
  • Axure项目实战:智慧城市APP(五)新闻资讯、就业信息(动态面板)
  • 微调0.5 B-32B模型要达到85%的准确率需要的数据和资源-会话质检和会话小结
  • 比手动备份快 Iperius全自动加密备份,NAS/云盘/磁带机全兼容
  • MagicFlow-防火墙网关-任意文件读取漏洞
  • 如何面对自己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逃避(一)
  • c++R 格式
  • 超融合服务器是什么
  • python中使用openssl构建root证书,CSR,并验证
  • Go 语言 fmt 模块的完整方法详解及示例
  • 高飞已任南航集团党组副书记
  • 对谈|“大礼议”:嘉靖皇帝的礼法困境与权力博弈
  • 网易有道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7%:有能力在今年实现更强劲的利润增长
  • 一周文化讲座|“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 百色一女子称家委会强制排班被迫抱婴儿校门口站岗?区教育局:自愿参与
  • 澎湃·镜相第二届非虚构写作大赛初选入围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