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起航20 小会会的成长型思维
本周小会会提交了几个产品方案,那么我们两个也多了很多互动。
场景一:
第一个产品是说项目分摊的,项目分摊只是少数员工会涉及的场景,小会会把这个标记放在了项目选择的前面,根据项目分摊的选项,决定项目是单选还是多选。这个思路没问题,也比较顺。但我考虑到项目分摊只有少量用户会用到,是不是不要让它展现的这么明显?
小会会向我反馈了之前想对其做权限控制的,用户没同意。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是不是把项目分摊放到项目选择的后面并只显示为“分摊”,这样用户默认只需要选择一个项目,仅当少量用户会用到分摊的时候,才去触动这个开关并且触发多项目的选择。
其实我也不确定我的方案就是最佳的,但我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小会会的方案其实也中规中矩,但小会会表示自己再思考思考。
场景二:
小会会提报了预算相关的产品方案。对于预算,我一直有个心结,我问过小会会,我们的预算到底包含哪些能力,能不能用产品架构的方式画出来?一直也没有得到反馈。
本次,我又老话重提,并且给小会会找了一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的文章,让小会会重点看看其中的第二、第三段,参考整理我们自己的产品架构。
其实我们自己的产品能力要比文章中的能力更强大,但是,是不是强大就是对的,这点大家都没有思考过。在预算这个领域,标准的能力应该包含哪些,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哪些没有做?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标准解决方案是什么,怎么能证明我们的解法是正确的?这个问题不只限于预算,我们很多产品都有这样的情况。
我比较意外,小会会回复我说“我看看我们和他们的差异,后续有没有借鉴的地方。”,我点了赞。
这两件事,明显感觉小会会对于产品的思考增加了,心态上也更愿意听取意见了,因为之前我们讨论产品方案时,我会感觉到她的抵触和不认可。
这是非常重要的成长,我为小会会感到高兴。这是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转变,从这时候开始,小会会的成长就进入了快车道,在产品领域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