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eNSP实战】配置NAPT(含动态NAT)

拓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求:

  1. 10.0.1.10和10.0.1.11这两个地址给内网计算机做NAPT使用
  2. 设置地址如图所示

AR1接口配置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0.0.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0.0.1.2

AR2接口配置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ip address 10.0.1.2 255.255.255.0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10.0.0.1 255.255.255.0 

下面开始配置NAPT策略

  1. 在AR1路由器上创建公网地址池:
[AR1]nat address-group 1 10.0.1.10 10.0.1.11	# 创建地址池,编号1,地址从10.0.1.10开始到10.0.1.11结束,共两个地址
  1. 需要配置ACL策略定义允许通过NAPT访问私网网段
[AR1]acl 2000	
[AR1-acl-basic-2000]rule 5 permit source 192.168.0.0 0.0.0.255
[AR1-acl-basic-2000]rule 10 deny
[AR1-acl-basic-2000]quit
  1. 在AR1的连接Internet端的GE 0/0/0 接口上配置NAPT
[A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A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
  no-pat  Not use PAT		# 如果不带no-pat,就是动态NAT
  <cr>    Please press ENTER to execute command 
[AR1-GigabitEthernet0/0/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 指定acl策略和地址池编号; 这里没有选择no-pat就是NAPT
[AR1-GigabitEthernet0/0/0]quit

NAPT和动态NAT在配置上就差一个参数no-pat
配置NAPT时,不带no-pat;例如: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配置动态NAT时,带no-pat;例如: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

至此NAPT配置完成,下面测试PC1到PC3的互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Java入职篇(2)——开发流程以及专业术语
  • 【C++项目】从零实现RPC框架「二」:项⽬设计
  • C++之文字修仙小游戏
  • 原理-事件循环
  • 数据炼丹与硬件互动:预测湿度的武学之道
  • 数据结构--图的基本操作
  • 系统稳定性建设
  • WVP前后端部署
  • WebSocket 使用教程:从原理到实践
  • 硬件驱动——51单片机:独立按键、中断、定时器/计数器
  • LinuX---压缩和解压类
  • stable-diffusion-webui-docker 构建 comfy-ui
  • 【极光 Orbit·STC8AH】04. 深度探索 GPIO 底层逻辑
  • clickhouse网络安全日志 网络安全日志保存时间
  • Python第四章07:continue 和 break 关键字控制循环 ( 中断与终止)
  • 前端存储-indexdb封装:dexie.js的使用
  • 从 YOLOv1 到 YOLOv2:目标检测的进化之路
  • 深度学习正则化技术之权重衰减法、暂退法(通俗易懂版)
  • 【RISCV LAB】0x01-安装实验仿真辅助工具
  • iOS OC使用正则表达式去除特殊符号并加粗文本,适用于接入AI大模型的流模式数据的文字处理
  • 上海百年龙华码头开启新航线,弥补浦江游览南段空缺
  • 一周观展|一批重量级考古博物馆开馆:从凌家滩看到孙吴大墓
  • 南京江宁区市监局通报:盒马一批次猕猴桃检出膨大剂超标
  • Offer触手可及,2025上海社会组织联合招聘专场活动正寻找发光的你
  • 普京批准俄方与乌克兰谈判代表团人员名单
  • 十年磨一剑!上海科学家首次揭示宿主识别肠道菌群调控免疫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