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储和工商储的差异
按照系统容量,储能可分为:大型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三种产品类型针对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差异巨大;储能技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划分为电源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储能。其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又被称作表前储能或大型储能系统(大储),而用户侧储能则称为表后储能。用户侧储能进一步细分为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客户群体有所不同。近两年市场趋势显示,我国用户侧储能市场主要集中于工商业储能领域。






工商业储能VS大储:电池
工商业储能系统多采用一体化建造方式,通常采用一体柜的设计。随着大工业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工商业储能设备的配备容量已提升至兆瓦级以上,其系统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型储能电站相仿。然而,鉴于其相对较小的容量,工商业储能系统在功能上显得较为简洁。对系统控制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部分电源转换系统(PCS)产品甚至集成了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在能量管理系统(EMS)方面,工商业储能系统仅需设定充放电时间即可实现有效的能量管理,其功能需求明显低于储能电站。
工商业储能电池系统为电池组提供了全面的保护功能,涵盖了过充、过放、过流、过温、欠温、短路以及限流等方面,有效保障了电池的安全运行。此外,在充电过程中,该系统具备电压均衡功能,能够确保电池组充电的均匀性。通过后台软件进行参数配置和数据监控,用户可以实时掌握电池的状态。同时,该系统可与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转换系统(PCS)进行通信,实现对储能系统的智能化联合管理。
储能电站对电池的管理采用了分层分级的统一管理模式,这使得其结构层次更为复杂。然而,这种复杂性带来了更高的管理效率。储能电站根据各级电池的特性,对电池的各类参数及运行状态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从而实现均衡、报警、保护等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系统能够确保各组电池均匀出力,以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和最长运行时间。此外,电池均衡管理还能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优化负荷特性,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保障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为系统的持久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商业储能PCS功能相对单一,更具适配性。工商业储能逆变器以双向变流为基础,体积小巧,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灵活扩容,更容易与电池系统进行集成;具备150-750V超宽电压范围,可满足铅酸电池、锂电池、LEP等多种电池的串并联需求;单向充放电,适配多种类型的光伏逆变器。
储能电站PCS具备电网支撑功能。储能电站变流器直流侧电压更宽,1500V可满载运行。除变流器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电网支撑的功能,如具备一次调频、源网荷快速调度功能等,电网适应性强,能够实现功率快速响应(<30ms)。
工商业储能EMS系统功能较为基础。工商业储能系统EMS大都不需要接受电网调度,只需做好本地能量管理:需要支持储能系统电池均衡管理,保障操作安全,支持毫秒级快速响应,实现储能子系统设备集成管理和集中调控。
储能电站EMS系统要求更高。储能电站需要接受电网调度,对EMS系统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能量管理功能,还需要具备为微电网系统提供电网调度接口及能量管理的功能。需要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具备标准电力调度接口,能够对能量搬移、微电网、电力调频等应用场合的能量进行管理和监控,支持源、网、荷、储等多能互补系统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