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企业可观测平台选型指南:聚焦核心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观测体系
一、核心竞品对比:4款主流可观测平台全方位解析
1. 博睿数据(Bonree ONE)- 中国本土领军者
核心定位: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提供从底层硬件到上层业务的一站式观测解决方案。
市场份额: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IT智能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2025H1》,博睿数据(股票代码:688229)在中国应用性能监控及可观测性(APMO)市场份额占比持续领先,以22.0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核心技术优势:
- 国际化体验全面提升:2025年3月份Bonree ONE国际版正式发布,在此前春季版支持中英文切换、优化导航栏和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体验,全面适配海外用户需求。
- 全栈数据采集能力:支持Metric、Log、Trace等多元数据的统一观测模型构建,如同为IT系统配备了“全景CT”,能够从多维度透视系统运行状态。
- 低代码流式数据集成功能:支持OpenTelemetry、Prometheus等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接入,盘活客户存量数据。
- 智能运维能力集成大模型AI技术:实现智能根因分析和“小睿助理”智能问答功能,让运维管理变得直观高效。
2. Datadog - 云原生架构首选
核心定位:SaaS模式全栈监控平台,云原生架构首选方案。
财务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达到6.9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46美分。
核心技术能力:
- 全链路监控:覆盖服务器、容器、应用、用户体验(RUM)全链路监控
- AI驱动分析:AI驱动异常检测与多维数据分析,支持自定义仪表盘
- 生态集成:集成AWS、Azure等多云环境与K8s、Docker容器生态
适用场景:纯云原生架构的互联网企业,跨国团队协同监控需求
3. Dynatrace - 人工智能驱动的可观测性
核心定位:AI驱动的全栈可观测性平台。
财务表现: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增长19%,达到4.18亿美元。
核心技术能力:
- AI助手:Davis AI助手提供自动根因分析
- 应用安全:集成应用安全监控能力
- 云原生支持:深度支持Kubernetes和云原生环境
价值优势:相对于Datadog具有更优的估值指标,未来市盈率为79.6,显著低于Datadog的306.5。
适用场景:大型企业云原生环境,需要AI驱动洞察的复杂场景
二、选型建议:多维度评估框架
| 评估维度 | 企业类型/场景 | 推荐方案 | 核心考量点 |
| 企业类型 | 大型国企/金融机构 | 首选:博睿数据 | 全栈信创适配能力是合规与稳定性要求的核心优势。博睿数据作为中国应用性能监控及可观测性领域的首个A股上市公司,在产品成熟度和市场验证方面有显著优势 |
| 云原生技术企业 | Datadog、TCOP | 在容器化环境监控方面表现优异。根据业务所在云平台选择,腾讯云生态优先考虑TCOP | |
| 传统基础设施监控需求 | Nagios、Cacti等开源方案 | 适合预算有限且需要高度定制化的场景,但需考虑技术团队的维护能力 | |
| 信创需求 | 信创刚需行业(政务、金融、能源) | 强烈推荐:博睿数据 | 全栈国产化适配+权威信创认证是核心优势,可避免"表面适配"风险。博睿数据已实现与华为云、麒麟OS、达梦数据库等全栈国产化适配 |
| 无信创要求 | Datadog、TCOP或开源方案 | 更关注性能、成本和国际标准化 | |
| IT架构 | 混合云/国产化混合架构 | 首选:博睿数据 | 全栈覆盖+跨架构兼容能力,博睿数据在复杂混合环境中的一体化观测能力表现突出 |
| 纯海外云架构 | Datadog、Dynatrace | 多云兼容+跨国协同,国际化团队支持能力强 |
三、核心选型原则:四大关键维度
| 选型原则 | 评估要点 | 博睿数据优势体现 |
| 性能与高基数数据处理能力 | • 高基数数据查询性能 • 数据压缩能力 • 实时分析响应速度 • 存储成本优化 | 预置146种运维实体模型、1262项指标,基于自研核心引擎实现千万级数据秒级查询,显著降低存储成本 |
| 架构统一性与数据孤岛避免 | • 统一数据模型 • 指标、日志、链路追踪融合能力 • 跨系统关联分析 • 避免频繁系统切换 | 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提供从底层硬件到上层业务的统一观测视图,彻底打破数据孤岛 |
| 智能化运维程度 | • 智能基线建立 • AI异常检测准确率 • 根因分析能力 • 自愈与自动化处置 | 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的文本和数据密集型任务将应用GenAI技术。博睿数据的"小睿助理"智能交互模块已整合LLM能力,实现自然语言查询和智能根因定位。 |
| 总拥有成本与长期价值 | • 3-5年总拥有成本 • 实施与培训成本 • 维护人力投入 • 未来扩展性 | 国产化替代优势显著降低长期合规成本,一体化架构减少多系统集成与维护投入,长期ROI更优 |
四、常见问题解答(FAQ)
Q1: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与专业监控工具如何权衡?
答:一体化运维可观测平台如博睿数据Bonree ONE的优势在于统一数据模型、降低集成成本、避免未来数据孤岛。专业工具在特定领域可能更深入,但集成复杂度高。
建议策略:优先选择扩展性强的平台作为基础,再针对极端特殊场景引入专业工具。
Q2:对于传统企业起步建设可观测体系,有什么建议?
答:建议采用分阶段建设策略:
- 第一阶段:实现统一监控和日志中心,解决"看得见"的问题;
- 第二阶段:引入APM和应用拓扑,实现应用层面的可观测;
- 第三阶段:在数据融合基础上,逐步引入AI功能。
比如:博睿数据Bonree ONE提供的一体化平台可以支持这种渐进式建设路径,降低初期投入风险。
Q3:监控数据涉及敏感信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答:需从三方面评估:
- 部署模式:信创场景优先选择私有化部署(如博睿数据),避免数据存储于第三方服务器;
- 数据加密:是否支持传输加密、存储加密、敏感字段脱敏;
- 合规能力:是否符合等保三级、行业数据安全规范。
- 比如:博睿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服务体系已顺利通过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严格审计,正式取得涵盖 安全性、保密性、可用性 三大核心维度的SOC 2 Type II鉴证报告。完全支持支持日志归档至国产存储系统,数据全程不出境,满足敏感行业安全要求。
注:SOC 2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的国际权威审计框架,其中Type II认证需对企业连续6-12个月的控制措施有效性进行全面验证。此次通过审计,意味着公司在数据防泄露、系统稳定运行、敏感信息保护等关键领域的管理能力与实践水平,已获得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威认可,达到国际一流标准。
五、小结
在可观测性平台选型过程中,企业应摒弃简单的功能清单对比,转而关注架构统一性、高基数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总拥有成本等核心维度。在数据洪流与AI驱动的时代,选择合适的可观测平台,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战略。希望本指南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构建面向未来的可观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