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样本数据集(不需要样本级文本)
一、背景概念:样本级文本
在多模态或图像字幕任务中,样本级文本(sample-level text) 是指:
每个样本(如一张图像)都有对应的文字描述、标签或文本信息。
例如:
| 图像 | 文本描述 |
|---|---|
| 🌾 一张稻田的图片 | “A rice field with green seedlings.” |
| 🍅 一张番茄病叶图片 | “Tomato leaf infected by late blight.” |
像这样的数据集称为 有样本级文本监督(text-supervised dataset)。
二、“零样本数据集(zero-shot dataset)” 的含义
“零样本”有两层意思,取决于上下文。这里我们讨论的是:
“零样本文本监督”(zero-shot without sample-level text),即 数据集中没有针对每个样本的文本标注。
也就是说:
- 你只有图像或其他模态(如光谱、传感器数据);
- 没有为每个样本写出相应的文字描述或标签;
- 模型仍然能基于已有的通用语义知识或预训练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推理、分类或生成文本。
三、举个具体例子
| 场景 | 是否样本级文本 | 是否可零样本 |
|---|---|---|
| COCO Caption 数据集 | ✅ 每张图像都有文本描述 | ❌ 不是零样本 |
| ImageNet + CLIP 模型 | ❌ 只有类别名,无图像文本对 | ✅ CLIP 可零样本分类 |
| 遥感图像集(无文字标签)+ 预训练多模态模型 | ❌ 没有样本级文本 | ✅ 可做零样本检索或生成 |
例如在你的研究领域(农业遥感、图像字幕生成):
- 如果你用一个在 COCO 上训练过的图文模型(如 BLIP、CLIP、LaDiC);
- 然后直接输入一张“稻田图像”,让模型输出“a rice field in early growth stage”;
- 这就属于 零样本文本生成(zero-shot captioning);
- 因为该稻田图像没有在训练集中出现,也没有提供配对的文本标注。
四、总结一句话
零样本数据集(不需要样本级文本) 指的是:
模型可以在没有每个样本对应文字描述或标签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预训练知识进行推理或生成任务。
scold数据集
🧩 一、你现在的数据集情况分析
| 数据组成 | 描述 |
|---|---|
| 图像数量 | 约 1800 张 |
| 每张图像 | 有一句文本描述(质量低)+ 一个类别标签 |
| 问题 | 文本表述质量差(例如所有同类图像用一句话) |
➡️ 说明:
虽然形式上你有“图文对”,但文本几乎没有样本区分性(每类一句话)。
对模型来说,这样的文本几乎等价于标签名,无法提供丰富语义。
💡 二、核心思路:从“弱文本监督” → “零样本分类”
你完全可以把这种数据 转化为零样本分类(Zero-shot Classification) 任务。
原理是:
不再用每张图像的那句文本,而是只用“类别名称”或“类别模板语句”作为文本提示。
✅ 举例说明:
假设你的类别有:
Healthy, Rust, Miner, Phoma
原来的样本级文本是:
"Coffee leaves diseased by Rust"
"Coffee leaves diseased by Miner"
...
这些可以被简化为一类标签说明,然后直接构造成零样本提示模板:
"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that is healthy."
"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rust."
"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miner."
"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phoma."
然后:
- 你输入一张新的图像;
- 用 CLIP、BLIP、SigLIP 等预训练模型提取图像和文本特征;
- 计算图像与各类文本提示的相似度;
- 相似度最高的类别即为预测结果。
👉 这就变成了一个 零样本分类任务,完全不依赖你原来质量差的文本句子。
🔧 三、可行的实现方案(按复杂度分)
① 简易方案(直接实验)
使用 CLIP 或 SigLIP 模型: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CLIPProcessor, CLIPModel
import torch
from PIL import Imagemodel = CLIPModel.from_pretrained("openai/clip-vit-base-patch32")
processor = CLIPProcessor.from_pretrained("openai/clip-vit-base-patch32")# 类别提示
labels = ["a photo of a healthy coffee leaf","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rust","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miner","a photo of a coffee leaf infected by phoma"
]# 读取一张图像
image = Image.open("test_leaf.jpg")# 构造输入
inputs = processor(text=labels, images=image, return_tensors="pt", padding=True)
outputs = model(**inputs)
logits_per_image = outputs.logits_per_image # 图像-文本相似度
pred = logits_per_image.softmax(dim=1)
print(pred)
→ 得到每个类别的概率分布,选最高即可。
② 中级方案(少量适配)
如果你的数据集有标签,但样本量较小,可以:
- 使用 CLIP 特征;
- 在你的数据上微调一个 线性层(linear probe);
- 保持主干冻结(防止过拟合)。
这种叫 零样本 + 少样本(Zero/Few-shot Hybrid)分类,能进一步提升精度。
③ 高级方案(生成式方法)
如果你在做生成任务(比如农业图像→描述生成),可以:
- 用已有的弱文本作为类别描述,生成高质量伪标签;
- 再反向蒸馏为文本嵌入;
- 构造更强的零样本分类器。
这类方法在农业病害识别、作物长势分类中都有效。
📊 四、总结一下区别与可行性
| 模式 | 是否需要样本级文本 | 是否适合你现在的数据 |
|---|---|---|
| 有监督分类 | ✅ 需要每张图的标签和高质量文本 | ❌ 文本质量太差 |
| 弱监督(标签) | ✅ 仅用类别名 | ✅ 可用 |
| 零样本分类 | ❌ 不用样本文本,只用类别描述 | ✅ 非常适合 |
| 零样本+少样本微调 | ⚙️ 混合方式,兼顾精度 | ✅ 推荐 |
🌾 五、针对你的农业数据建议
- 先做纯零样本分类(CLIP/SigLIP),测试区分能力。
- 用标签名 + prompt模板 生成类别文本描述。
- 如果效果一般,可以在冻结主干的情况下轻微微调(linear probe)。
- 最后可以尝试用 ChatGPT / Gemini 生成多样的类别描述提示,提高鲁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