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ter AI 材质 x 智能遮罩:告别“风格化”手K地狱
上周,我们组的“风格化”项目,遇到了一个大瓶颈。
我们的主美对一个新同事的资产非常不满意。那个同事按照高模-拓扑-烘焙的流程,做了一个非常“标准”的 PBR 资产,但他试图在 Substance Painter (SP) 里用“标准物理材质”去“假装”风格化。
主美直接否了:“这不行。你这金属高光是物理正确的,但我要的是 2D 概念稿上那种‘手绘的亮边’!你这木纹是真实的,但我要的是‘螺旋状的魔法木纹’。重做。”
我转头看了一眼那个新同事,他简直是 😫。他打开了 SP,新建了几个“填充图层”,看样子是准备开始他长达一周的“手K”地狱——一笔一笔地在 SP 里手绘出所有的颜色、粗糙度和法线...
“停。”我立刻叫停了他,“你疯了吗?等你把这个资产的风格‘画’出来,项目都延期了。现在谁还纯手K风格化?”
他一脸茫然:“啊?那... 怎么办?Substance Designer (SD) 的节点我更不会啊...”
如果你也正卡在“风格化 PBR”这个最大的瓶颈上,既不会用 SD 编节点,又觉得 SP 纯手绘太慢,那这篇文章你必须先收藏。我敢说,顶级的游戏美术(TA)都会收藏备用,因为这才是 AIGC 时代真正拉开效率的工作流。
今天,我就分享一个彻底改变“风格化”资产流程的“黑科技”工作流:Substance 3D Painter (Beta) 的“文字生成材质” (Text to Material) 结合“智能遮罩” (Smart Masks)。
为什么你的“风格化”做得这么慢?
在讲这个“大招”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为什么“风格化 PBR”是 3D 流程中最痛苦的一环?
它极其耗时: 它要求你“戴着镣铐跳舞”。你既要 PBR 流程(金属度、粗糙度),又要 2D 手绘的“艺术感”。在 SP 里纯手绘,你需要同时画 4-5 张贴图(Color, Roughness, Metal, Normal...),一张一张去K,效率极低。
它极其“卷”技术: 顶级的风格化材质,都是在 Substance Designer (SD) 里用“程序化节点”生成的。但 SD 的学习曲线... 你懂的,那是“天书”。
它极其依赖“经验”: 你在 SP 里手绘的“亮边”,怎么才能被引擎的“光”照亮?这个“度”极难把握。
所以,无数的游戏美术师,就卡死在了这个“画不像、做不快”的尴尬境地。
但现在,AI 来了。
核心技巧:Painter AI 材质 (70%) + 艺术家 (30%)
这个工作流的核心,是把 AI 当作一个“高级助理”。它帮你完成 70% 的“风格化基础材质”的体力活,你(艺术家)只负责那 30% 最有价值的“艺术决策”。
步骤一:启动 Painter (Beta) 与“文字生成材质”
关键: 这个功能目前(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只在 Substance 3D Painter (Beta) 版本里。
找到它: 打开 SP (Beta),在你的“资产” (Assets) 面板里,你会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新图标 Text to Material (AI)。
这个“Text to Material”功能,是 Adobe 将 AI 深度整合到 3D 流程的“王炸”之一。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插件,它是整个 Substance 3D 套件的核心功能。
这也就是很多刚入行的游戏美术师,最容易踩的“坑”。
他们以为,我买了 Adobe 的“个人版全家桶订阅”,我就什么都有了。大错特错!
Adobe 标准的个人版全家桶订阅,是 不包含 游戏美术师“命根子”—— Substance 3D 套件(Painter, Sampler, Designer, Modeler)的!
我见过太多新人,为了用上 Substance,去第三方电商平台买那种几百块一年的所谓“个人版全家桶”订阅。我必须以从业十年的经验提醒你: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那些看似很靠谱的订阅,有极大概率是使用盗刷的信用卡开通的。Adobe 的风控系统可不是吃素的。
我之前就有个同事,项目进行到一半,他的 Adobe 账号和个人订阅突然被永久封禁,因为他的邮箱被风控系统标记为“欺诈关联账户”。
后果是什么?个人全家桶订阅包括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和功能(包括 AI 点数和云服务)瞬间失效。他无法向客户交付,更糟糕的是,这个记录可能会跟随他的个人信息,这在专业领域简直是灾难性的,等于一个严重的“职业污点”和法律风险。
在专业工作里,工具的稳定和合法,是所有创意的底线。
我个人一直使用 Kingsman 机构的 (当前已经有6300多名设计师选择) 的正版 Adobe 全家桶企业订阅。我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它就是同时包含了 Substance 3D 全套组件的专业解决方案。在面对高强度的项目时,我不用担心我的工具明天会不会失效,这种“专业确定性”,才是保证我们能按时交付的基础。
步骤二:AI 的“70分底子” (生成与应用)
好了,回到 Painter (Beta)。
点击 Text to Material: 会弹出一个 AI 提示词窗口。
输入“魔法咒语”: 我们要的不是“物理真实”,我们要的是“风格化”。所以,你的提示词必须是“艺术性”的。
- 错误示范: "wood" (木头)
- 正确示范: "Stylized wood, Ghibli style, deep brush strokes, saturated colors" (风格化的木头,吉卜力风格,深深的笔触,饱和的色彩)
- 正确示范: "Arcane style painted metal, cel shading look, dark blue" (奥术风格的彩绘金属,卡通渲染外观,深蓝色)
点击“生成”: AI 会在云端计算,几秒钟后,返回 4-8 个“材质球”选项。
拖拽应用: 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个(比如“吉卜力木纹”),像拖拽普通材质一样,把它拖到你的 3D 模型上。
Boom! 你的模型瞬间被“画”上了 PBR 全套的风格化贴图。AI 帮你同时生成了颜色、粗糙度、法线...
但,这就完了吗?不,这才刚开始。
步骤三:艺术家的“30分”精修 (智能遮罩)
AI 生成的材质,是“均匀”铺满你整个模型的。这还是“假”的。
关键来了: 我们要用 SP 最强大的“遮罩” (Masks) 和“生成器” (Generators) 来“驾驭”这个 AI 材质。
场景: 假设我们想让这个“AI 吉卜力木纹”只出现在“木头”部分,而“AI 奥术金属”只出现在“金属包边”上。
保姆级操作:
- 创建“AI 金属”图层: 把你生成的
AI 奥术金属材质拖到图层顶部。 - 添加“黑色蒙版”: 右键该图层,选择
Add black mask(添加黑色蒙版)。材质消失了。 - 添加“智能遮罩”: 这才是灵魂! 右键这个黑色蒙版,选择
Add generator(添加生成器)。 - 选择“生成器”: 在生成器里,选择一个... 比如
Metal Edge Wear(金属边缘磨损)。
奇迹发生了: ✨ 那个“AI 奥 可术金属”材质,只出现在了你模型“边缘”和“凸起”的地方!
你做了什么? 你没有“画”一个字。你只是在“指挥”:“嘿,把 AI 生成的这个材质,按‘边缘磨损’的逻辑,刷到我模型上。”
同理:
- 木纹: 你把
AI 吉卜力木纹材质,添加一个黑色蒙版,然后添加一个Mask Editor(遮罩编辑器) 生成器,在里面反选Curvature(曲率)。它就只会出现在“凹槽”里。 - 污垢: 你把一个
AI 生成的污垢材质,添加一个黑色蒙版,然后添加一个Position(位置) 生成器,设置为“只在顶部”(Top-down)。它就只会“积”在模型朝上的表面。
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工作流:AI 负责生成“风格”,艺术家负责定义“逻辑”。
扩展应用技巧
上面只是基础。这个 AI + 遮罩的流程,还能玩得更“花”。
扩展一:AI 材质的“解构” AI 生成的材质,在图层面板里是一个“蓝色”的图层组。 你可以“双击”进去! 双击后,你会发现,AI 其实是帮你“搭”了一个 SD 节点图!里面是它帮你生成的 Base Color, Roughness... 你可以“魔改”它: 比如,你觉得 AI 生成的“颜色”不对。你直接进到这个组里,找到 Base Color 图层,用你自己的“手绘颜色”替换掉它! 结果是: 你保留了 AI 生成的“凹凸”和“粗糙度”,但“颜色”是你自己画的!这效率... 😎
扩展二:AI + Sampler (风格化“图章”库) 如果你觉得 AI 生成的材质,风格还是“不够准”,怎么办? 用 Sampler! 找到你们 2D 概念美术师画的那张“概念图”。 截图: 截下里面“木纹”的那一小块。 喂给 Sampler: 把这张“风格化木纹截图” (PNG),拖进 Substance 3D Sampler。 使用 Image to Material (AI): Sampler 的 AI 会“看”懂这张 2D 截图,并瞬间把它转换成一套 PBR 材质! 导出 SBAR: 把这个材质导出为 .sbsar 文件。 导入 Painter: 把这个 SBAR 拖进你的 Painter。 现在,你拥有了一个“100% 匹配”你们项目美术风格的 PBR 材质! 你再用这个材质,去结合“智能遮罩”... 效率直接起飞。
我当着那个新同事的面,用这套“Text to Material + 智能遮罩”的工作流,花了 20 分钟,就把那个被“打回”的资产,做出了 5 个完全不同、但都“风格化”拉满的版本。
那个“AI 奥术金属”只出现在了边缘,“AI 吉卜力木纹”只出现在了平面,而且缝隙里还用“智能遮罩”刷上了一层“AI 污垢”。
主美看后非常满意,直接通过。
那个新同事,默默地删掉了他图层里那几十个“手K”图层,开始研究“智能遮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