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开发新范式:基于 CodeWave 的考勤系统落地实践
在快节奏的企业软件开发环境中,如何快速将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应用,成为了每个开发团队追求的目标。网易CodeWave智能生成应用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快速构建全栈应用,让开发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一、智能生成应用:重新定义开发流程
1.核心功能与价值
网易CodeWave的智能生成应用功能,其核心创新点在于构建了“自然语言→机器理解→代码生成”的完整链路,允许我们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描述,自动生成完整的NASL代码。
以一个基础的用户管理系统为例,传统开发模式下需要前后端开发者协作2-3天才能完成基础框架搭建,而通过CodeWave,只需输入对系统简单的描述,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生成完整的可运行代码。该功能最大的亮点在于支持对话式迭代开发模式,就像我们和大模型对话一样简单有效,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生成的效果,而不是对着大段的文字产生畏惧。同时也可以不断通过聊天方式调整和优化应用功能,实现了真正的敏捷开发。
2.功能开通与访问
使用智能生成应用功能前,需要确保功能已成功开通,首先需要登录网易CodeWave官网进行注册:
注册完毕之后,我们会直接进入到平台的页面中,然后需要我们去点击顶部导航栏的"创建应用"按钮:
在创建应用界面处,选择我们的智能生成应用,如果未看到该选项,可能需要联系平台小助手进行功能开通:
二、实战使用全流程
CodeWave的智能生成应用功能采用向导式设计,即使是刚接触平台的新人,或者毫无代码开发经验的小白都可以轻松使用,几分钟便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需求,下面跟着我的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1.启动智能生成向导
在创建应用页面点击"智能生成应用"按钮,系统将跳转到智能生成向导界面。该界面采用左中右分栏设计,左侧为需求输入区,中间是代码生成区域,右侧为实时预览区,方便开发者边输入边查看系统的理解情况。
2.输入需求描述
该功能支持三种输入方式,三种方式也可组合使用,以确保需求传递的准确性:
-
一句话描述:快速输入应用核心功能,如"一个用户管理工具"
-
详细描述:完整描述应用功能需求和数据库设计
-
架构图上传:上传系统架构图或界面截图作为参考
3.生成并创建
完成需求输入后,点击右上角"创建应用"按钮,系统将自动生成完整的应用代码并进入加载创建界面。确认配置后,系统开始生成代码,生成时间根据需求复杂度而定,简单模块约10-30秒,完整应用约1-3分钟。
三、实战案例:快速构建员工考勤系统——从0到1的完整落地
正好我们公司最近需要开发一个新的企业员工考勤管理系统,需要我以最短的时间给一个初步的计划方案和页面设计,为更直观地展示CodeWave的使用流程与效果,我将手把手和大家一起以最短的时间,以高质量的形式去完成这个任务。
1.需求分析
因为我们公司,之前是使用Excel记录考勤,存在统计效率低、数据追溯难等问题。现在我们打算是打造一套线上考勤系统,实现打卡记录自动化和考勤数据可视化,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支持多场景打卡(厂区门口指纹打卡、办公室面部识别打卡、外勤人员手机定位打卡);
考勤数据统计(员工个人查看每日/每月考勤记录,部门主管查看本部门考勤情况,HR查看全公司考勤数据,支持迟到、早退、旷工统计);
报表生成与导出(支持导出Excel格式的月度考勤报表,包含员工基本信息、考勤天数、请假天数、加班时长等);
数据可视化(用柱状图展示部门月度考勤达标率,折线图展示员工月度打卡趋势,饼图展示请假类型占比);
权限控制(分为员工、部门主管、HR、系统管理员四个角色,不同角色拥有不同操作权限)。
2.输入需求
在需求输入区按“模块+功能+数据”的结构输入提示词,这个地方我们输入的提示词越详细,系统就会生成的越符合我们的需求,大家可以参考我写的提示词去做:
【核心模块1:打卡管理】
1. 打卡方式:支持厂区指纹、办公室面部识别、外勤手机定位(误差≤100米);
2. 打卡规则:上班≤8:30,下班≥17:30;8:30-9:00为迟到,9:00后为严重迟到,17:00前为早退;
3. 打卡记录:含工号、姓名、部门、时间、方式、地点及状态(正常/迟到/严重迟到/早退/旷工);
4. 异常处理:员工可提异常申请(附原因),由HR审核。【核心模块2:数据统计与报表】
1. 权限区分:员工查个人考勤,部门主管查本部门数据,HR查全公司数据;
2. 统计维度:日/月打卡记录、迟到/早退/旷工统计、部门考勤达标率(迟到≤2次/月且无旷工);
3. 报表功能:支持导出Excel月度报表,含员工信息、考勤明细及统计结果,字段可自定义。【核心模块3:数据可视化】
1. 部门达标率:柱状图(X轴部门,Y轴达标率);
2. 个人打卡趋势:折线图(X轴日期,Y轴状态:正常=1/异常=0);
3. 数据更新:当日数据实时同步,每月1日自动汇总月度数据。【数据库设计】
1. 员工表(employee):工号(emp_id,主键)、姓名、部门(dept_id)、职位、工龄、企业微信ID、手机号、创建时间;
2. 部门表(department):部门ID(dept_id,主键)、名称、主管工号(关联员工表);
3. 打卡记录表(check_in):记录ID(record_id,主键)、工号、打卡时间、方式、地点、状态、异常说明、异常审核状态;
4. 考勤统计表(attendance_stat):统计ID(stat_id,主键)、工号、统计月份、正常天数、迟到/严重迟到/早退/旷工次数、请假天数、加班/调休时长。
输入完提示词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CodeWave就立马开始给我们生成代码,同时也在最右边生成了我们的智能考勤管理系统界面,非常的美观直白:

3.结果展示
输入完成后,系统仅耗时约 2 分钟,便完成了从代码到界面的全链路生成,速度真的十分惊人,而且代码量十分庞大,但是其写的相当规范,这一点值得肯定。
3.1打卡管理模块
生成的打卡界面,为员工提供了多维度筛选功能:可按开始 / 结束日期、考勤状态、部门快速定位个人打卡记录。界面布局清晰,数据列表支持分页展示,员工能直观查看打卡时间、方式、状态等核心信息。
从代码层面,系统为我们实现了 正常 / 迟到 / 早退 / 旷工等状态,同时预留了 “异常申请” 入口,员工可直接在界面提交异常原因,由 HR 在 “异常审核” 模块处理,直接极大速度的减少了我们的等待时间,提升了工作中的审核交流的效率。
3.2数据统计与报表
部门主管可以根据时间筛选本部门考勤数据,界面直观展示员工考勤明细,支持 “导出 Excel” 功能。全公司的考勤部分,人力也可以直接筛选全公司数据。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生成部门考勤达标率柱状图,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展示,便于去查看各种问题,导出报表功能支持一键生成月度考勤汇总,大幅降低所需的人力成本。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需求,在通过对话的形式去调整我们的页面布局和功能,因为这里第一次生成的结果已经完全满足我的demo需求,我就不再做其他的调整了。
3.3 创建应⽤
⽣成和调整完成后 ,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应⽤”按钮 ,会进⼊到创建应⽤loading界⾯:
点击图中的链接,便可以又回到CodeWave可视化开发界⾯ ,点击右上角关闭 ,可以回到应⽤⽣成的聊天界⾯。
4.支持持续迭代
在应⽤详情页 ,会看到我们之前已经生成好的应用,点击进⼊后 ,会看到之前对话和⽣成的记录 ,可以继续聊天⽣成,完全不用担心一次完不成工作其会消失,保证我们持续工作的连贯性:
聊天的结果可以点击右上角“更新应⽤ ” ,将最新内容更新到IDE中。
四、总结
在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功能完善的考勤系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开发流程。 前端、后端、数据库工程师需要反复沟通确认逻辑,UI 设计师绘制原型等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复杂、耗时,任何一次需求变更都可能导致系统结构重构。
而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选择了网易 CodeWave 智能生成应用,面对“多场景打卡、多角色权限、数据可视化”等复杂需求,仅通过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描述,CodeWave 即在 2 分钟内 完成了从代码生成到界面呈现的全过程。 与传统前后端协作模式相比,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对话式迭代,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业务逻辑的思考上,而非繁琐的代码编写工作中。
随着智能生成与可视化协同的深度融合,CodeWave 这类工具正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研发效能的关键基础设施。 本次考勤系统的成功落地,不仅展示了从语言到系统的高效转化过程,更说明了开发不再只是技术实现,而是知识、逻辑与创造力的结构化表达。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这样的智能开发工具将成为未来企业软件开发的主流选择,欢迎大家前去体验:传送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