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玛伐凯泰(Mavacamton)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剂量间隔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是一种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LVOT)动态梗阻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其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为心肌肌小节收缩蛋白的过度活化,导致心肌过度收缩、舒张功能受损及能量代谢失衡。传统治疗手段(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虽能部分缓解症状,但无法直接干预疾病核心机制。2024年,全球首个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玛伐凯泰(Mavacamten,商品名迈凡妥®)在中国获批上市,标志着oHCM治疗从“症状控制”向“病因治疗”的跨越式转变。

玛伐凯泰是一种口服活性、选择性心肌β肌球蛋白ATP酶变构抑制剂,通过靶向心肌肌球蛋白的别构位点,可逆性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横桥形成,使心肌细胞从“高耗能收缩状态”转向“节能超松弛状态(SRX)”。其作用机制包含四层关键效应:
减少横桥形成:降低肌球蛋白头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概率,减少收缩单位数量;
改善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过度收缩对左心室充盈的阻碍,降低左心房压力;
调节能量代谢:减少ATP消耗,逆转HCM突变导致的代谢异常;
降低钙敏感性:部分纠正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过度反应,恢复收缩-舒张平衡。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玛伐凯泰经CYP2C19(74%)、CYP3A4(18%)和CYP2C9(8%)代谢,半衰期长达6-23天,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剂量依赖性副作用(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其推荐起始剂量为2.5-5mg/日,可根据LVEF和症状调整,但需严格避免与强效CYP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诱导剂(如利福平)联用。
玛伐凯泰(Mavacamten)适用于治疗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成人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2.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胶囊应整粒吞服,可随餐或不随餐服用。以下是具体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剂量调整原则
治疗前评估:治疗前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5%的患者不得起始治疗。
起始治疗与评估:
起始治疗后4周、8周需评估患者状态。
第4周访视:若Valsalva动作激发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20mmHg,患者应暂停治疗;若压差≥20mmHg且LVEF≥50%,则维持2.5毫克每日一次。
第8周访视:对于第4周暂停治疗的患者,若LVEF≥50%且未见安全性问题,可考虑重新开始2.5毫克治疗;对于接受2.5毫克剂量治疗的患者,若LVEF仍≥50%,则维持该剂量。
第12周访视:评估患者应答情况,包括LVOT压差和LVEF。
剂量上调:
对于LVEF≥55%且Valsalva LVOT压差≥30mmHg的患者,可上调一个剂量水平(如从2.5毫克上调至5毫克)。
每次剂量上调后4周均需进行随访访视。
维持当前剂量:
若患者的LVEF在50%至55%之间(不考虑Valsalva LVOT压差),或患者的LVEF>55%且Valsalva LVOT压差<30mmHg,则患者应维持其当前剂量。
LVEF<50%的处理:
若在任何一次访视时患者的LVEF<50%,则应中断治疗4周,直至恢复至LVEF≥50%。
特殊人群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
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
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应慎用。
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慎用,因尚未在该人群中进行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强效CYP2C19抑制剂或强效CYP3A4抑制剂联用,如必须使用,需下调玛伐凯泰剂量并密切监测LVEF和心力衰竭症状。
避免与强效CYP2C19诱导剂或强效CYP3A4诱导剂联用,如必须使用,需上调玛伐凯泰剂量并监测治疗效果。
葡萄柚汁是CYP2C19和CYP3A4的强抑制剂,应避免与玛伐凯泰同时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
漏服处理:若漏服,应尽快补服,下一次计划剂量应在次日的常规时间服用,不应在同一天进行两次给药。
监测要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LVEF和Valsalva LVOT压差,以维持LVEF≥50%并避免心力衰竭症状。
禁忌症:严重心力衰竭(NYHA IV级)或LVEF<55%的患者禁用玛伐凯泰。
胚胎毒性:动物实验显示玛伐凯泰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育龄期女性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4个月内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全球III期EXPLORER-HCM研究
该研究纳入251例NYHA II-III级oHCM患者,随机接受玛伐凯泰或安慰剂治疗30周。结果显示:
血流动力学改善:玛伐凯泰组Valsalva动作激发的LVOT压差降低40.2mmHg(安慰剂组仅降低4.3mmHg),LVEF保持>50%的患者比例达92%;
症状与运动耐量提升: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提高14.9分(安慰剂组5.4分),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26.8米;
生物标志物优化:B型钠尿肽(BNP)水平下降38%,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降低27%;
心脏结构重塑: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少12g/m²,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下降8ml/m²。
中国EXPLORER-CN研究
针对中国12家中心81例患者的III期研究进一步证实,玛伐凯泰治疗30周后:
主要终点达成:Valsalva LVOT峰值压差降低73mmHg(p<0.001);
次要终点全面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升≥1级的患者比例达62%,KCCQ评分提高18.3分;
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9% vs 8%),无因药物相关不良事件退出研究的患者。
长期扩展研究(MAVA-LTE)
对EXPLORER-LTE队列患者超过180周的随访显示,玛伐凯泰治疗组LVOT压差、NT-proBNP和NYHA分级持续改善,且未出现新发安全性信号。这一结果支持玛伐凯泰作为oHCM的长期管理药物。
特殊人群与合并症管理
房颤风险:
尽管玛伐凯泰显著改善oHCM预后,但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增加房颤风险。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新发房颤发生率在无房颤病史患者中达8%-15%,在有房颤病史患者中高达76%。机制可能与左心房功能下降(泵血功能降低33%、贮存应变下降20%)及剂量依赖性LVEF抑制相关。因此,治疗前需评估房颤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心电图和LVEF,必要时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调整剂量。
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调整
肝功能损害:严重肝损患者数据缺乏,需谨慎使用;
肾功能损害:85%药物经尿液排泄,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需减量;
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关注合并症用药的相互作用。
2024年11月,玛伐凯泰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显著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老挝卢修斯制药生产的玛伐凯泰仿制药通过严格审批上市,其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与原研药一致,且价格更为亲民。老挝卢修斯制药作为全球知名药企,遵循GMP标准生产,产品已获老挝药监部门批准,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选择。对于经济条件有限或无法获取原研药的患者,仿制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实现同等疗效,但需确保其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并符合质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