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使用 PostgreSQL 时间点恢复(Point-In-Time Recovery)的多种数据恢复技术

引言

本文面向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数据库经验、但希望进一步学习 PostgreSQL 基础知识的初学者。假设已在 Ubuntu 环境中正确安装 PostgreSQL,本文的全部操作基于 PostgreSQL 16(开发版本)与 Ubuntu 22.10 系统完成。文章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数据恢复方法:

  1. 恢复至最新状态。
  2. 基于日志序列号(LSN, Log Sequence Number)的恢复。
  3. 基于时间戳的恢复。

时间点恢复(Point-In-Time Recovery,简称 PITR)是一种通过重放预写日志(Write Ahead Logging,WAL)文件,将数据库恢复至指定时间点状态的技术手段。

为说明该过程,可构建两个数据库副本,在其中一个数据库中插入数据,并将生成的 WAL 文件进行归档,随后令另一数据库重放该日志文件,以实现状态同步。

此过程类似于数据库因故障导致部分数据丢失的情形,可依靠 WAL 文件将系统恢复至故障前状态。重放 WAL 文件相当于自上一次检查点起,按顺序重新执行全部数据库操作,直至指定时间点,从而实现数据库的精确恢复。

开始使用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并建立用于存放归档文件的文件夹。

$ initdb -D data/
$ mkdir archive/

随后,编辑该数据库的 postgresql.conf 配置文件。

port = 5432
wal_level = replica
archive_mode = on
archive_command = 'cp %p $HOME/pg/archive/%f'
archive_timeout = 60

接着,复制整个数据库集群(由于此时尚未创建任何表或数据,实际上并无可备份的内容)。

$ cp -rp data/* data.backup/

启动主数据库。

$ pg_ctl -D data/ -l data.log start
$ createuser -s postgres

在数据库中插入测试数据。

$ psql -U postgres -c "create database test"
CREATE DATABASE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create table t1 (id int, val text)"
CREATE TABLE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1, 'hello')"
INSERT 0 1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2, 'world')"
INSERT 0 1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3, 'foo')"
INSERT 0 1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4, 'bar')"
INSERT 0 1

检查归档目录,确认归档命令执行是否正常。若未生成归档文件,可手动触发数据库生成未完成的 WAL 文件。但需注意,未完成的 WAL 文件与已完成文件大小一致,频繁执行可能导致数据库体积快速膨胀。

$ psql -U postgres -c "select pg_switch_wal()"pg_switch_wal
---------------0/187BBC8
(1 row)$ ls -l archive/
total 16384
-rw------- 1 tristen tristen 16777216 Apr 1 09:49 000000010000000000000001

停止主服务器。

$ pg_ctl -D data stop

编辑副本数据库的 postgresql.conf 文件,将 recovery_target_timeline 参数设置为 “latest”,以便让该副本重放 WAL 文件到最新的状态。

port = 5433
archive_mode = off
restore_command = 'cp $HOME/pg/archive/%f %p'
recovery_target_timeline = 'latest'

创建 recovery.signal 文件,用于指示数据库以恢复模式启动。

$ touch data.backup/recovery.signal

启动副本服务器,此时系统将进入恢复模式并开始重放 WAL 文件。

$ pg_ctl -D data.backup -l data.backup.log start
$ tail data.backup.log
2023-04-14 09:50:16.459 PDT [21530] LOG:  redo done at 0/2000060 system usage: CPU: user: 0.00 s, system: 0.01 s, elapsed: 0.03 s
2023-04-14 09:50:16.459 PDT [21530] LOG:  last completed transaction was at log time 2023-04-14 09:49:13.53674-07
2023-04-14 09:50:16.468 PDT [21530] LOG:  restored log file "000000010000000000000002" from archive
cp: cannot stat '/home/tristen/pg/archive/00000002.history':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023-04-14 09:50:16.479 PDT [21530] LOG:  selected new timeline ID: 2
cp: cannot stat '/home/tristen/pg/archive/00000001.history':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023-04-14 09:50:16.496 PDT [21530] LOG:  archive recovery complete
2023-04-14 09:50:16.497 PDT [21528] LOG:  checkpoint starting: end-of-recovery immediate wait
2023-04-14 09:50:16.513 PDT [21528] LOG:  checkpoint complete: wrote 905 buffers (5.5%); 0 WAL file(s) added, 0 removed, 2 recycled; write=0.006 s, sync=0.007 s, total=0.018 s; sync files=259, longest=0.001 s, average=0.001 s; distance=28136 kB, estimate=28136 kB; lsn=0/3000028, redo lsn=0/3000028
2023-04-14 09:50:16.515 PDT [21525] LOG:  database system is ready to accept connections

最后,检查副本数据库中的数据。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select * from t1" -p 5433id |  val
----+-------1 | hello2 | world3 | foo4 | bar
(4 rows)

结果显示,备份已成功重放 WAL 文件,并恢复至最新的变更状态。

使用 LSN 进行时间点恢复

按照前述步骤执行操作,但在关闭主服务器之前暂停。

随后,执行命令以获取主数据库当前 WAL 文件的日志序列号(LSN, Log Sequence Number)。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select pg_current_wal_insert_lsn()"pg_current_wal_insert_lsn
---------------------------0/2000060
(1 row)

将获取的 LSN 值配置到副本数据库的 postgresql.conf 文件中。

port = 5433
archive_mode = off
restore_command = 'cp $HOME/pg/archive/%f %p'
recovery_target_lsn = '0/2000060'

完成设置后,关闭主数据库,并按照前述方式执行恢复操作。

$ pg_ctl -D data stop
$ touch data.backup/recovery.signal
$ pg_ctl -D data.backup -l data.backup.log start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select * from t1" -p 5433id |  val
----+-------1 | hello2 | world3 | foo4 | bar
(4 rows)

使用时间戳进行时间点恢复

基于时间戳的恢复方式相对复杂,因为需要明确指定数据库应恢复到的具体时间点。

在操作过程中,可参照默认示例的步骤执行,直至插入数据的阶段。

$ psql -U postgres -c "create database test"
CREATE DATABASE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create table t1 (id int, val text)"
CREATE TABLE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1, 'hello')"
INSERT 0 1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2, 'world')"
INSERT 0 1
$ sleep 60
$ psql -U postgres -c "select now()"now
-------------------------------2023-04-14 12:54:23.160389-07
(1 row)$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3, 'foo')"
INSERT 0 1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insert into t1 values (4, 'bar')"
INSERT 0 1
$ sleep 60
$ psql -U postgres -c "select now()"now
-------------------------------2023-04-14 12:55:23.184277-07
(1 row)

在插入数据时,可通过加入 sleep 延时命令来方便管理时间戳。同时,使用 select now() 命令获取数据库当前的时间戳。与前述步骤相同,需生成剩余的 WAL 文件,并创建用于恢复的 recovery.signal 文件。

$ psql -U postgres -c "select pg_switch_wal()"
$ pg_ctl -D data stop
$ touch data.backup/recovery.signal

在本次操作中,应在副本数据库的 postgresql.conf 文件中添加以下配置:

port = 5433
archive_mode = off
restore_command = 'cp $HOME/pg/archive/%f %p'
recovery_target_time = '2023-04-14 12:54:23'

其中,recovery_target_time 参数对应于在插入前两条数据后、插入后两条数据之前获取的时间戳。随后,启动副本服务器并查看数据内容:

$ pg_ctl -D data.backup -l data.backup.log start
$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select * from t1" -p 5433id |  val
----+-------1 | hello2 | world
(2 rows)

此时,数据库中仅包含前两条数据,符合预期。接着,可将恢复时间设置为比前一次时间戳晚 1 秒,并按以下方式修改 recovery_target_time 参数:

recovery_target_time = '2023-04-14 12:54:24'

由于系统在成功完成恢复后会自动删除 recovery.signal 文件,因此需重新创建该文件:

$ touch data.backup/recovery.signal

最后,重新启动副本服务器,并按前述步骤查询表中数据:

pg_ctl -D data.backup -l data.backup.log restart
psql -U postgres -d test -c "select * from t1" -p 5433id |  val
----+-------1 | hello2 | world3 | foo4 | bar
(4 rows)

根据向服务器执行插入命令的速度不同,可能需要调整recovery_target_time 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恢复结果。若恢复时间设置过晚,可能在日志文件中出现如下错误信息:

FATAL: recovery ended before configured recovery target was reached

该错误表明指定的恢复时间超出了可恢复范围,即时间点设置过于靠后。应将恢复时间适当提前数秒后,再次启动服务器进行恢复。

结论

至此,本文完整演示了多种数据库时间点恢复方法的实现过程。我们依次介绍了三种典型方式:基于最新时间线的恢复、基于特定 LSN(日志序列号)的恢复,以及基于指定时间戳的恢复。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熟练掌握这些恢复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数据库运维与管理的效率,也能在突发数据问题时,确保系统具备更高的可控性与数据安全性。

http://www.dtcms.com/a/574908.html

相关文章:

  • 营销网站制作教程微信表情开放平台官网
  • 调控大肠杆菌胞内ATP和NADH水平促进琥珀酸生产--文献精读172
  • Spring-cloud 主键Nacos
  • 网站开发尺寸外贸做的亚马逊网站是哪个
  • Spring Boot OAuth2 GitHub登录的9大坑与终极避坑指南
  • 手机制作表白网站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 三门峡网站开发邹城有做网站的吗
  • 4成都网站建设网站开发后期维护更新
  • 关于ICG (integrate clock gating)
  • 关于socket网络通信的大小端转换
  • Kubernetes Service与Ingress全方位解析
  • 有哪些好的网站深圳网络推广专员
  • 苏州网站开发公司兴田德润简介建网站需要钱吗
  • 软装设计师常用网站做静态网站的开题报告
  • Go的JSON绑定:嵌入式结构体的扁平化序列化技巧
  • 车联网-合规测试:扫描UDS服务 || 模糊测试.[caringcaribou]
  • 2025-11-05 ZYZ28-NOIP模拟赛-Round2 hetao1733837的record
  • 菏泽网站建设菏泽众皓网站建设哪家公司便宜
  • 找做网站的人小程序登录失败
  • 网wordpress站底部图片悬浮长安做网站公司
  • 网站有二级域名做竞价重庆网站推广公司电话
  • 常州网站推广多少钱ui设计需要学编程吗
  • 安庆网站建设公司简旅游类网站怎么做
  • 国内知名的网站建设公司有哪些海口网站建设小强
  • 淘宝网站建设属于什么类目自媒体全平台发布
  • 【深入学习Vue丨第二篇】构建动态Web应用的基础
  • 怎么给网站做apiwordpress oss 静态
  • wordpress可以制作什么网站wordpress页面图片如何排版
  • 无纸化 SOP 怎么实现?电子厂作业指导书方案拆解!
  • 【穿越Effective C++】条款13:以对象管理资源——RAII原则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