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制造升级
近来,全球制造业再次被一个词刷屏——“灯塔工厂”(Lighthouse Factory)。例如,美的位于重庆的冷机工厂被誉为“世界首个 AI 驱动的灯塔工厂”,其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与零碳生产有机融合,正在让制造业的下一步落地更为具体。而在东南亚,美的泰国厂亦成为家电行业首家境外获得灯塔认证的工厂。
这些鲜活案例说明:制造业正在加速从“机械化+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灯塔工厂不再是概念上的科幻,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在现场发现:从传统车间转型为灯塔工厂,并非简单地“买机器人”或“上MES”,而是牵涉组织、流程、数据、人才、系统五大维度的深度变革。
从传统车间到灯塔工厂,三个关键变革维度
生产流程可视化+数据化
在传统工厂里,装配、调试、品检等环节多依赖人工经验、二维图纸或静态报表。可一旦零件结构复杂、定制化程度高、节拍要求严,新手难上手、错误易发生,效率与质量也就难以保证。灯塔工厂的特点之一,就是将这些环节变为实时可视、数字可测、闭环可控。
以美的重庆厂为例,其通过数字孪生平台链接研发、生产和售后,减少设计周期 45%、提升生产效率约 30%。数据不再“纸上飘”,而是直接驱动生产执行。

智能化设备+赋能人才
灯塔工厂不仅在设备端投入自动化、智能化,更在于 “智能化+人”的协作。机器、AGV、视觉检测、预测维修,这些设备与系统在后台运行。但更关键的是,车间的操作人员、工艺人员、设备维护人员能否配合、能否读懂数据、能否在系统提示中快速响应。没有人力支撑,设备再先进也只能 “摆设”。最新灯塔名单中,一项关键指标就是“人才与组织变革”,说明培养智能化人才已成必选项。
可持续与供应链韧性
灯塔工厂并非只是内部智能化那么简单,而是延伸到供应链外部、原材料、能耗、废料、碳排也纳入视野。最新的全球灯塔工厂数据指出:新增工厂平均劳动力生产率提升 40%,交付周期缩短 48%,而产品缺陷、能耗也显著下降。这意味着未来制造不只是“快”与“好”,还要“绿色”、“可持续”、“韧性强”。
企业如何迈出第一步?
看到这些高标杆,很多中型制造企业会感到“距离太远”。其实,关键在于先启动可控项目,再逐步扩展。建议路径如下:
1. 选择关键工序
从最痛、最频繁、最易量化的装配或检验环节入手。
2. 数据底盘搭建
设备、传感器、MES、PDM 等构建初步联通。
3. 工艺数字化
工序视觉化、三维化、用数据驱动执行。
4. 人才赋能平台化
不仅培训,还要让操作人员用得起、看得懂、管得住数据。
5. 持续提升机制
从“做了”到“做得更好”,建立反馈池、经验库、智能优化。

大腾智能工业软件:照亮你的数字化“灯塔”路径
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系统是关键支撑。大腾智能提供了一整套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软件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从设计协同到工艺管理、从数据复用到生产执行实现可控提升。
- 3D 一览通:支持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在线查看、协同评审,使设计‑工艺‑制造环节数据流通无阻。
- 3D 工艺大师:专注于工艺可视化与装配数字化,让装配流程与操作标准同步沉淀,为车间执行建立直观“剧本”。
- 大腾智能 CAD:Web端三维建模与协作设计平台,可缩短设计周期、打破数据孤岛。
- 大腾智能 PDM:产品设计数据管理系统,管理设计变更、版本控制、物料数据,为智能制造建立“数据底库”。
这些软件并非“漂亮工具”,而是在灯塔工厂场景中真正可落地的数字资产。它们帮助企业把“未来愿景”变为“今日可见”。
灯塔工厂已不仅是媒体头条,而是制造业的现实方向。企业若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要从“智能”与“绿色”双维度发力,抢占“下一代制造”制高点。而在这个过程里,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建立可重复的数字化路径、让人员与系统一起升级,是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