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NuttX 创始人Gregory Nutt——openvela 与 NuttX 的 “双向奔赴” 新范式
openvela 在小米的生态里,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它不仅继承了 NuttX 在实时性、轻量化上的技术积淀,更通过小米庞大的硬件网络实现了规模化落地。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Vela 的代码正运行在数亿台设备中,真正实现了“小系统大生态”的构想。
自 2024 年开源后,已收获 4400 + 笔 Commits、外部开发者占比超半数,落地设备覆盖智能家电、物联网终端等多元场景,作为小米 HyperOS Connect 的核心底座,已快速成长为 AIoT 领域最具活力的开源生态之一。
而这背后,离不开与 NuttX 操作系统的深度绑定——早在 2017 年小米研发 Xiaomi Vela 时,就借鉴了 NuttX 的实时调度架构与模块化设计思想,此后双方在标准协议兼容、内核性能优化等方面持续协同,与此同时,小米连续三年为 NuttX 开源社区贡献了超一半的代码修改,是目前 Apache NuttX 社区最大的贡献者,真正实现了“双向奔赴”。
近日,openvela 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在哥斯达黎加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开发者的行业盛会,再次凸显了开源协同在 AIoT 领域的核心价值。今年也是小米与 NuttX 携手同行的第八年,技术融合愈发深入。
那么,openvela 的下一步是什么?双方的合作重点是什么?为什么Nuttx 始终“钟情”于 openvela?会后 openvela 首席架构师肖翔与 NuttX 创始人 Gregory Nutt 及 NuttX 社区秘书长 Alan 展开了深度交流,从项目起源、与小米的协同逻辑,到 AIoT 行业的痛点与未来,揭开这场合作背后的底层逻辑与 openvela 行业思考。
以下为经整理后不改变原意的对话:
01
二十年零妥协!
以 “模块化 + 标准化 + 轻量化” 三大铁律做操作系统
肖翔:您深耕操作系统领域二十年,最初创立 NuttX 的契机是什么?核心设计目标是否有过调整?
Gregory Nutt: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我找不到一款“让我满意的操作系统”。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在为企业做操作系统,但市面上的选择要么是没标准、乱糟糟,要么虽然标准化了,但体积太大、太笨重,根本不适合物联网设备这类对轻量化有要求的场景。
所以 NuttX 从一开始就定了三个不能变的目标:模块化、符合标准、体积小巧。很多操作系统为了适配应用程序,不断修改底层,最后变得面目全非,稳定性全无。这一点,二十年来我们从来没动摇过,哪怕早期只是我个人维护的项目,也一直守着这个底线。
02
Apache 加持,开源生态持续跃迁
加入 Apache 软件基金会,成为 NuttX 发展历程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肖翔:从个人维护项目到 Apache 顶级项目,这个转折对 NuttX 意味着什么?是否为与 openvela 的结合埋下伏笔?
Gregory Nutt:加入 Apache 软件基金会,是 NuttX 最大的转折点,没有之一。在那之前,项目是“稳”的,但进展慢,像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磨;加入之后,整个节奏都快了,不只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能聚合全球开发者的力量——但反过来,我对系统的核心逻辑依然有掌控力,能确保它不偏离最初的标准化方向。
肖翔:从您的角度来看,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Alan:这确实为和 openvela 的合作铺了路。一方面,NuttX 历经十余年沉淀的工业级成熟技术为 openvela 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底层内核支持,破解了底层适配难题,另一方面,openvela 通过在智能设备终端产品的规模化落地,为 NuttX 完成了技术落地验证与规模扩张。这对双方来说其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它让 openvela 成为了更出色的平台,同时也助力的 NuttX 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源模式实现了 “规则之下的核心把控”—— 既通过社区机制聚合全球开发者的智慧,又能让核心主导者守住系统的核心逻辑与标准化方向,避免发展跑偏。这一模式也为与 openvela 的合作埋下伏笔:NuttX 十余年沉淀的工业级成熟技术,为 openvela 破解了底层适配难题;而 openvela 在智能设备终端的规模化落地,则为 NuttX 完成了技术验证与规模扩张,形成双向奔赴的双赢格局。
03
双向契合,解锁 AIoT 高效协同与生态共赢
肖翔:合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Gregory Nutt:共识不是“谈出来”的,是“痛点对上了”。小米的物联网生态做得大,痛点也很明确:设备多、接口乱,不同设备协同起来成本太高。小米团队深入了解 NuttX 的方案后直言:“如果要从零搭建物联网设备体系,这绝对是我们的优选”—— 这番表态,恰恰印证了我们的模块化设计精准命中了他们的核心诉求。
我认为,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对接,是组织协同。众所周知,跨公司合作最容易出现各司其职:小米的人不清楚我们系统的接口逻辑,我们的人也不理解他们某款设备的适配优先级,经常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这么改代码”,其实不是谁错了,是从一开始就认知错位了。
为此我们创新推出 “早期参与制”,推动双方团队从功能定义阶段就全面介入:通过邮件列表提前同步需求文档与开发路线图,即便刚入职的工程师,也能基于业务场景提出优化建议。大家逐渐理解了功能背后的底层逻辑 ——“原来这个接口调整是为了适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需求”,认知对齐后,跨团队沟通内耗大幅减少,协同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肖翔:您在对话里提到“无文档可循的临时接口,是优秀软件的致命短板”,这是否是在合作中特别重视的细节?
Gregory Nutt:太重要了!早期我们的系统有很多功能,但只有源代码,没人知道怎么用——社区的工程师过来对接,问某个 API 怎么调用,我只能说“你去看帖子”,这太低效了。
所以和小米合作后,我们把文档建设当成了核心任务。不只是写 API 手册,还要写为什么这么设计、多个接口怎么协同实现一个场景。比如参考 POS 机的官方手册模式,明确这就是我们的标准接口,用的时候必须这么对接。现在社区的工程师不用再问我了,看文档就能搞定 80% 的问题,这才是行业该有的效率。
04
拒绝封闭,构建全球共享生态
面对物联网行业中封闭定制与开源共享的争议,NuttX 态度鲜明:“封闭定制对行业是灾难”。
肖翔:您怎么看待物联网行业里封闭定制和开源共享的争议?比如您提到有些企业想把系统“专属化”。
Gregory Nutt:我特别警惕“封闭定制”,比如之前听说有的企业想把系统改成仅限自己用,还改个“精英”之类的名字——这对行业是灾难。物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如果每个企业都搞自己的一套标准,最后就是开发者要学十几种系统,设备之间没法互通,大家都陷在重复开发里。
开放源代码对技术发展至关重要,openvela 具备兼容外部开发者贡献的技术架构,支持第三方参与功能迭代,这就使得我们能借助社区力量丰富自身能力,提升技术生命力。
因此,我们的态度很一致:将解决方案分为通用部分和特定部分,始终致力于为社区贡献通用部分。NuttX 在 Apache 里,所有人都能贡献代码;openvela 也是如此,小米也愿意把适配多设备的通用模块分享出来。比如有外部开发者想把 NuttX 用到智能灯上,不用从头改,直接用我们和小米一起打磨的低功耗模块就行——这才是开源的价值,不是免费,是聚合力量,避免内耗。
肖翔:您之前在中国高校分享时,用轻成本开发板做实操演示 —— 搭配廉价 JTAG 仿真器,整套成本不到两美元,这是不是您和小米培育开发者生态的核心思路?
Gregory Nutt:没错。物联网行业缺开发者吗?缺,但更缺敢动手尝试的开发者 —— 很多学生觉得嵌入式开发要花大价钱买设备,压根不敢迈出第一步。而 openvela 支持低成本开发场景,能大幅降低新嵌入式开发者,尤其是学生、小型团队的入门门槛,让技术普及变得更容易。
所以我和小米都认为,必须从工具入手打破壁垒:一方面打造低成本入门工具包,就像这款轻成本开发板,一块不到两美元,配上便宜的 JTAG 仿真器,学生就能自己动手搭建物联网场景,把 NuttX 系统跑起来;另一方面我们还在琢磨更便捷的即插即用开发板,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希望能做到 “插上就识别、接上就配置”—— 类似电脑插内存时通过 “串行存在检测(SPD)” 自动读取参数那样,降低操作复杂度。
肖翔:未来我们还会有其他合作方式吗?
Alan:是的,除了硬件工具,我们还计划做可视化视频教程,把 NuttX 作为成熟 RTOS 的海量知识文档,和 openvela 解决 “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开发者能系统掌握 “NuttX 内核 + openvela 生态” 的应用能力。
毕竟,只有让开发者放下顾虑、大胆动手,才能给行业攒下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未来,我们还考虑为 NRIC 会议这类场景打造专属学习者工具包,让更多人能轻松参与到 NuttX 和 openvela 的学习中。
05
拒绝孤立,推动标准融合
肖翔:对于物联网行业的未来,您和小米有哪些共识?比如国际推广、技术融合这些方面。
Gregory Nutt:有两个核心共识吧。第一,不能搞孤立发展。现在有些地方在关闭与世界的连接,这短期可能没事,长期肯定不行——物联网是全球的生意,设备要互通,技术要共享,大家一起进化才好。我也建议小米每年在不同国家轮流办 openvela 开发者大会,让不同国家的开发者交流,降低地域壁垒。
第二,技术融合要“守标准”。比如有人问“实时操作系统和安卓能不能在嵌入式领域融合”,我的答案是“能,但要严格控制接口”。就像电脑插内存条,系统能自动识别参数,物联网设备的融合也该这样,靠标准接口说话,不是靠临时修改。我和小米正在做的,就是把这种标准融合的逻辑落地到更多场景里,比如适配树莓派,让开发者不用改代码,插上就能用。
肖翔:最后,您觉得和小米的合作,NuttX 和 openvela 对物联网行业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Gregory Nutt:不是我们做出了某个厉害的设备,而是我们提供了一种协同范式——原来两个不同背景的团队,可以通过“标准化+开源+开发者赋能”,一起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openvela 就是这个协同范式的最好诠释。
之前行业里要么是系统厂商自己玩,不管生态,要么是生态厂商自己改系统,越改越乱,我们和小米的合作以及 openvela 的成功证明,这两条路都走不通。真正的方向是一起定标准,一起开源,一起带新人——这样才能让物联网从碎片化竞争”变成“协同共生”,这才是对行业最有价值的东西。
就像种树,不是看谁的树长得快,而是看谁能形成森林。我们和 openvela 播下的是一粒种子,它不只属于中国,也面向东南亚、非洲、南美那些正要连接世界的角落。
从整个访谈来看,这场合作的本质,是对物联网行业混乱痛点的正面回应。当标准化不再是口号,开源不再是噱头,开发者不再被高门槛阻挡,物联网行业或许才能真正迈入全场景协同的新阶段——而 NuttX 与 openvela,正为这条道路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可见,技术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筑高壁垒,而是让更多人被照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万物互联的未来也终将涌向更开放、更协同、更有温度的崭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