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安全】低空安防威胁与挑战
概述
当前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浪潮,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周边安全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且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的领土安全、领空安全、领海安全等多个方面也面临严峻考验。
低空安防威胁与挑战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防手段面临新型技术的降维打击,对新安防策略提出了要求。随着AI的快速发展,以小型、智能化为特点的无人机及低空飞行器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无人机往商业化、低成本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爱好者可能因违规操作或飞行失控,对低空空域的安全造成威胁。
- 随着政策不断开放,经济业态出现了新变化,对经济活动与安全的一体两面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低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2024年,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战略地位进一步夯实。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目前,低空飞行活动和商业经济业态正在蓬勃发展,例如无人配送、航拍摄影、农业植保、电力检测、无人机编队表演等。空中的士往来,无人机在农田精准喷洒,空中外卖直达家门口……低空经济正悄然重塑人们的生活图景。在经济发展迅速发展下,安全也伴随着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 随着领土争端问题不断出现,低成本规模化无人机成为了不断试探的重要工具,给低空安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无人机的低成本、灵活、隐蔽性,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被运用于战争中,例如俄乌战争中,无人机成为改变军事态势的灵活战术手段。此外,恐怖分子利用“低慢小”无人机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进行侦察,甚至发动恐怖行动,其潜在破坏力不容小觑。
可见,由于当前任务形态更加立体化、协同化、智能化,如何实现对更远目标的识别和更弱信号的探测,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多模态信息融合与解析、如何实现更大的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系统编队的集成应用、如何有效打击低空无人机集群成为业界普遍共识的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低空安防的实质,为后续安防策略制定与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低空安防基本概念
- 低空空域
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含)之内的飞行区域,根据地区特点可扩展至3000米。根据2009年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研讨会提出,将3000米以下规划为低空空域,进而细分:
- 管制空域(2000-3000米):通常划设在飞行安全要求极高的地区,如机场、空中禁区、边境、地面重要目标等。
- 监视空域(1000-2000米):通常划设在管制空域周围、需向飞行管制部门报备飞行计划后方可飞行。飞行管制部门会严密监视空域使用活动,并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
- 报告空域(1000米以下):通常划设在远离空中禁区、地面重要目标、机场、边境等区域上空。用户需向飞行管制部门报备飞行计划后方可飞行。飞行管制部门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航行信息服务。
- 低空安防技术特点
-
面对低空安防的迫切需求,除了制定严格的飞行规定和安全标准,更应加强技术研发,掌握更先进的低空安防技术。当前低空安防技术特点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器识别和干预技术、智能化的飞行器监控、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侦测多元化和反制智能化等。
-
当前无人机的飞行活动通常以集群的形式出现,面对低空无人机集群的态势感知和推演是低空安防的重要前提,并在侦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反制(具体的侦测和反制技术后续文章介绍)。
总结
目前,无人机集群与低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给低空空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针对低空安防的研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低空飞行技术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低空安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系列文章将针对低空无人机集群提供总体分解和技术研究。下一篇针对当前业界低空无人机集群的侦测反制技术进行介绍,来一起了解低空安防的主要措施和研究方向,敬请期待,欢迎提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