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载长线电容效应
前言: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a.空载长线电容效应的结论:
线路上的工频电压从线路末端开始向首端按余弦规律分布,末端电压最高。线路末端电压升高程度与线路长度有关,由于线路电阻和电晕损耗的限制,任何情况下工频过电压都不超过2.9p.u.。工频电压升高与电源容量有关:电源容量越小,电抗越大,工频电压升高越严重。在双端电源的线路中,线路两端的断路器须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线路合闸先合电源容量较大的一侧,后合电源容量较小的一侧;线路切除先切电源容量较小的一侧,后切电源容量较大的一侧。
核心概念:什么是空载长线电容效应?
首先,要把输电线路看作一个分布参数电路,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导线。这意味着线路本身具有电阻(R)、电感(L) 和对地电容(C)。
“空载”:指线路末端没有连接负载(即开路)。此时,流经线路的电流非常小,主要是由线路对地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
“长线”:当线路长度达到一定规模(通常指超过250km)时,其分布参数特性会变得非常显著,不能再被忽略。
“电容效应”:在工频交流电压下,线路的对地电容会持续地进行充放电。由于线路末端开路,这个电容电流必须全部流经线路的电感。电感上的电流滞后电压90度,而这个电流在流经电感时,会产生一个压降。正是这个特殊的压降,导致了沿线电压的分布发生变化,并使得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
(个人:
电容微分公式:
i = C* (du/dt);
i表示电容电流(单位:安培,A)
C电容值(单位:法拉,F)
du/dt:表示电容两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率,(单位:伏特/秒,V/s)
电感的微分公式:
u = L* (di/dt)
u表示电感电压(单位:伏特,V)
L表示电感值(单位:亨特,H)
di/dt:表示电感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单位:安培/秒,A/s)
)
对各结论的详细解释
a.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的结论:
1. 线路上的工频电压从线路末端开始向首端按余弦规律分布,末端电压最高。
物理过程:
从电源端(首端)送出的电流,主要是给沿线的对地电容充电的容性电流。
这个容性电流流经线路的感抗时,会在每一小段线路上产生一个电压升(注意:对于感性负载,电流滞后电压,其压降是
jIωL;但对于容性电流,电流超前电压,这个关系会反转,导致其综合效果是抬升电压)。你可以想象一个“连锁反应”:从末端开始,末端的电容电流最小,其电压升也最小。越往首端,需要给后方所有电容充电的电流越大,流经电感产生的电压升也累积得越多。但由于是分布参数,这个累积不是线性的,而是遵循波动方程的解,最终呈现出余弦函数的分布规律。
最终结果是:线路末端的电压达到最大值,并沿着线路向首端按余弦规律递减。
2. 线路末端电压升高程度与线路长度有关,由于线路电阻和电晕损耗的限制,任何情况下工频过电压都不超过2.9p.u.。
与长度的关系:线路越长,对地电容的总值
C就越大,产生的电容电流也越大。同时,线路的电感L也越大。L和C共同构成了线路的波阻抗。当线路长度接近1/4工频波长(对于50Hz,波长约6000km,1/4波长就是1500km)时,会发生谐振,电压升高会非常严重。因此,线路越长,末端电压升高越显著。不超过2.9 p.u.:
p.u.是“标幺值”,这里通常指相对于系统最高运行相电压的倍数。理论上,在无损线(忽略电阻和电晕)的理想谐振条件下,末端电压可以趋于无穷大。但现实中,线路的电阻和电晕放电(一种能量损耗)会阻尼/削弱这种振荡,就像摩擦力会阻止秋千无限荡高一样。
2.9 p.u.是一个基于理论和实践得出的经验性上限。它考虑了最严重的工况(如电源阻抗最小、线路最长等),并计入了实际损耗的阻尼效应后,工频过电压可能达到的峰值。这是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和设备选型的一个重要基准。
3. 工频电压升高与电源容量有关:电源容量越小,电抗越大,工频电压升高越严重。
解释:电源(发电机、电网系统)并非理想的电压源,它有其内阻,主要是感抗(Xs)。
大容量电源:系统等值阻抗
Xs很小,非常“坚强”。当线路电容电流流入时,在Xs上产生的压降很小,因此能较好地维持首端电压U1的稳定。小容量电源:系统等值阻抗
Xs很大,比较“薄弱”。同样的线路电容电流流经这个大的Xs时,会产生一个显著的电压升高(ΔU = I * Xs),这个升高会叠加在线路首端电压上,使得首端电压U1本身就高于系统的正常电压,进而通过电容效应进一步放大,导致末端电压U2升高得更加严重。
4. 在双端电源的线路中,线路两端的断路器须遵循一定的操作顺序
这个操作顺序是为了利用大容量系统的优势,来抑制工频过电压。
合闸顺序:先合电源容量较大的一侧,后合电源容量较小的一侧。
原因:合上大容量电源侧断路器后,线路首先从一个“坚强”的电源充电。由于电源阻抗小,电容效应被有效抑制,线路上的电压(包括末端电压)不会升得太高。此时再合上小电源侧断路器,相当于将小电源系统同步到一个电压水平已经比较稳定的线路上,避免了小电源侧因电容效应产生严重的过电压。如果反过来先合小电源侧,线路会从一个“薄弱”的电源充电,可能导致末端电压急剧升高,危及设备绝缘。
切除顺序:先切电源容量较小的一侧,后切电源容量较大的一侧。
原因:当需要断开线路时,先断开小容量电源侧。此时,线路仍然连接在强大电源上,线路上的电压保持稳定。然后再断开大电源侧,线路被彻底隔离。如果反过来先切大电源侧,线路会被甩到小容量电源上运行,瞬间变成一个“带空载长线的小系统”,会立即引发严重的工频电压升高,同样非常危险。
总结
空载长线电容效应是超高压输电中的一个固有物理现象,其本质是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电感在特定条件下(空载/轻载)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并管理这一效应,对于保证系统安全、防止设备过电压损坏、以及制定正确的操作规程都至关重要。您提供的这段文字正是对这一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的高度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