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桥故障恢复过程
表 1:根桥故障恢复核心阶段拆解表
| 恢复阶段 | 核心动作 | 关键参数 / 依据 | 目标 |
|---|---|---|---|
| 1. 故障检测 | 非根桥监听是否收到原根桥 BPDU,超时则判定故障 | BPDU 老化时间(默认 20 秒,RSTP 缩短至 6 秒) | 触发全网故障响应 |
| 2. 新根桥选举 | 1. 所有交换机发送含自身桥 ID 的 BPDU2. 对比桥 ID,最小者当选 | 桥 ID(优先级 + MAC 地址,数值越小越优) | 确定新拓扑核心 |
| 3. 端口角色调整 | 1. 非根桥选 “根端口”(到新根桥路径开销最小)2. 网段选 “指定端口”(路径开销最小的交换机端口)3. 剩余端口设为 “阻塞端口” | 路径开销、上游桥 ID、上游端口 ID | 避免环路 |
| 4. 状态生效与业务恢复 | 端口按新角色切换状态(转发 / 阻塞),构建新转发路径 | STP 需 “监听 15 秒 + 学习 15 秒”,RSTP 直接切换 | 恢复无环数据转发 |
表 2:STP 与 RSTP 恢复效率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STP(802.1D) | RSTP(802.1w) | 核心差异原因 |
|---|---|---|---|
| 故障检测时间 | 约 20 秒 | 约 6 秒(3 个 BPDU 周期) | RSTP 缩短 BPDU 超时判定逻辑 |
| 新根桥选举时间 | 约 4 秒(2 轮 BPDU) | 约 2 秒(1 轮 BPDU) | RSTP 支持快速同步 BPDU 信息 |
| 端口状态切换时间 | 约 30 秒(监听 + 学习) | 约 0 秒(直接切换) | RSTP 引入 “快速迁移” 机制,跳过监听 / 学习 |
| 总恢复时间 | 约 54 秒 | 约 8 秒 | 多环节优化,减少等待周期 |
| 临时环路风险 | 有(故障检测到角色调整间) | 无 | RSTP 阻塞端口提前预备,快速接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