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电路5V过压保护分析
硬件电路的 5V 过压保护,核心是在输入电压超过安全阈值(通常设定为 5.5V-6V)时,通过保护电路切断电源通路或分流,防止过压损坏后级芯片(如 MCU、传感器等)。
一、常用保护方案对比
不同方案在成本、响应速度、保护精度上各有差异,可根据需求选择。
| 保护方案 | 核心器件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 稳压管(齐纳管)并联保护 | 稳压管、限流电阻 | 电路简单、成本极低、体积小 | 响应速度较慢,过压能量通过电阻消耗,仅适用于小电流场景 | 低功耗、小电流的 5V 辅助电路(如传感器供电) |
| 自恢复保险丝(PPTC)串联保护 | 自恢复保险丝 | 可自动复位,无需更换器件,兼具过流保护 | 过压保护依赖 “过压→过流→熔断” 的间接逻辑,保护精度低 | 对过压响应要求不高,但需避免频繁更换保险丝的场景 |
| 专用过压保护芯片(OVP) | 集成 OVP 芯片(如 SGM2058、TPS24710) | 响应速度快(微秒级)、保护精度高(±5%)、可灵活设定阈值 | 成本高于分立元件,需额外配置外围电阻(设定阈值) | 核心电路(如 MCU、核心模块)的关键 5V 供电保护 |
| 三极管 / MOS 管分立保护 | NPN 三极管、稳压管、分压电阻 | 可自主设定保护阈值,成本适中 | 电路设计复杂,需调试分压电阻比例,稳定性依赖器件参数 | 对成本敏感且需要灵活调整保护阈值的场景 |
二、典型方案实现:专用 OVP 芯片电路(推荐)
专用芯片方案因可靠性高、设计简单,是 5V 过压保护的首选,以常用芯片SGM2058为例,电路结构如下:
- 供电端:芯片 VIN 脚接外部 5V 输入(需串联一个限流电阻,防止上电冲击),GND 脚接地。
- 阈值设定:通过芯片的 SET 脚外接两个分压电阻(R1、R2),将输入电压分压后反馈至芯片内部,公式为:
保护阈值V_OV = 1.24V × (1 + R1/R2)(1.24V 为芯片内部基准电压)。- 若需 5.5V 保护,可选择 R1=4.26kΩ、R2=1kΩ(计算:1.24×(1+4.26/1)≈5.5V)。
- 输出端:芯片 VOUT 脚接后级 5V 负载,当输入电压超过 V_OV 时,芯片会快速切断 VOUT 输出,直到电压恢复正常后自动复位。
三、电路设计图

四、设计注意事项
- 阈值留裕:保护阈值需高于正常 5V 输入的波动范围(如 5V 电源通常允许 ±5% 波动,即 4.75V-5.25V),建议设定为 5.5V-6V,避免误触发。
- 功率匹配:若后级负载电流较大(如超过 1A),需选择大电流规格的 OVP 芯片(如 TPS24710 支持 3A 输出),同时确保限流电阻、导线的功率满足需求。
- 瞬态防护:若输入电压可能存在尖峰脉冲(如电源插拔时),需在保护电路前端并联 TVS 瞬态抑制二极管(如 SMBJ6.5CA),吸收瞬态高压,避免击穿保护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