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浅出统计学》学习笔记(一)

前言

        这篇博客是我在学习《深入浅出统计学》这本书时整理的个人笔记。​《深入浅出统计学》作为一本经典的统计学入门书籍,内容由浅入深、案例丰富,全书共 15 章。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和阅读体验,我计划将整本书的学习笔记分为 3 篇在 CSDN 上分享,每篇聚焦 5 个章节的内容,本篇便是系列笔记的第一篇,涵盖书中的第 1 章到第 5 章。​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书中的核心内容,提炼重点概念、公式推导以及典型例题。为了更直观地呈现书本中的关键图表、例题解析和知识点框架,笔记里穿插了部分书本内容的截图,这些截图将与我的文字解读相互补充,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础原理。​

        由于是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个人理解视角,若存在表述不够准确或遗漏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注意:起初笔记是写在飞书上,现在是转化分享到csdn里,因此部分地方格式显示不全或看着不美观(如公式、图片等)

一、信息图形化

1.频数、百分比

指标

定义

例子

频数

某类别数据的绝对出现次数,是统计的原始结果

得 90 分的学生有 10 人

百分比

某类别数据的相对占比,是频数的标准化结果 计算公式:百分比 =(某类别频数 ÷ 总频数)× 100%

得 90 分的学生占 28.57%

  • 两者缺一的局限性

① 只有频数,缺少百分比:缺失 “相对视角”,无法判断重要性

例子:某老师公布月考成绩频数:90-100 分 8 人、80-89 分 15 人、70-79 分 12 人

思考:若不说明班级总人数(总频数),“8 人得高分” 的意义无法判断 —— 若总人数 35 人,高分占比 22.86%(属优秀);若总人数 200 人,高分占比仅 4%(属平庸)

② 只有百分比,缺少频数:缺失 “绝对规模”,无法落地应用

例子:班主任反馈:喜欢篮球 20%、喜欢足球 15%、喜欢羽毛球 30%

思考:若班级共 20 人,喜欢篮球仅 4 人(难以组队);若班级共 100 人,喜欢篮球 20 人(有充足活动伙伴)

统计指标的价值在于 “还原数据真相”:

  • 频数提供 “具体数量”,锚定数据的绝对规模

  • 百分比提供 “比例视角”,揭示数据的相对重要性

两者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解读数据意义!

2.定性数据、定量数据

类型

定义

关键特征

示例

定性数据

又称 “类别数据”,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类别,数据值不具备数字的量化意义

无大小、顺序之分,仅体现类别属性

商品颜色(“红色”“黑色”“白色”)

定量数据

又称 “数字值数据”,以数值形式呈现,既涉及计量/计数,又具备数字的量化、排序意义

有大小、顺序,可量化比较

考试分数(“85 分”“92 分”,可排序 “92 分>85 分”)

两类数据的本质差异:

  • 定性数据聚焦 “是什么类别”,仅用于区分属性

  • 定量数据聚焦 “有多少 / 多大量”,可通过数值进行量化分析、排序比较

两者从 “类别属性” 和 “数值意义” 两个维度,构成了数据分类的基础逻辑!

3.区间宽度、频数密度

        直方图用于数值型数据的分组频数可视化,多数场景下区间宽度相同(如 [1,5]、[5,10],宽度为 5);但部分场景会出现区间宽度不同(如游戏时间的 [0-1]、[1-3]、[5-10] 等区间),如下图:

问题指出:传统直方图若直接以 “频数” 为高度,会因区间宽度不同导致视觉误导(如 “1-3” 区间频数高但宽度大,实际密集度并不突出)

解决办法:此时需遵循 “长方形面积与频数成比例”的原则 —— 即通过频数密度 (即频数 ÷ 区间宽度)来标准化,确保不同宽度区间的对比公平性【长方形面积直接反映频数的多少】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 = 长方形高度(频数密度) × 区间宽度 = (频数 ÷ 区间宽度)× 区间宽度 = 频数

解决效果:优化后以 “频数密度” 为高度 ,长方形面积与频数成比例,能真实反映各区间的数据密集程度(如 “0-1” 区间频数密度最高,说明该区间数据最密集

指标

定义

与 “区间宽度” 的关系

意义

频数

某区间内原始数据的绝对出现次数

直接相关(宽度越大,频数可能越高)

反映区间数据的 “绝对数量”

频数密度

单位区间宽度对应的频数(频数 ÷ 区间宽度)

无关(仅反映数据 “密集程度”)

消除区间宽度影响,实现不同区间的公平对比

直方图宽度区间的同与不同:

  • 宽度区间相同:长方形的高度与频数成比例(即:高度=频数)

    • 因为区间宽度相同,长方形面积 = 高度 × 宽度(宽度固定),所以面积直接由高度决定,此时高度就可以直接反映频数的多少,即高度与频数成比例

  • 宽度区间不同:长方形的面积与频数成比例(即:面积=频数)

    • 因为区间宽度不同,长方形面积 = 高度(频数密度) × 区间宽度 = 频数(详情看上述计算公式)

  • 本章涉及的图形:折线图、饼图、垂直条形图、水平条形图、分段条形图、堆积条形图、直方图、累计折线图

二、集中趋势的量度

1.均值、偏斜数据

指标

定义与计算公式

特点

均值

反映数据 “平均水平”,但易受异常值影响

中位数

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若数据量为偶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若数据都是两边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具有误导性(如100,100,20)

众数

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用于类别数据

是数据集的 “典型值”,必然属于数据集

  • 异常值 :与其他数据格格不入的极高或极低的数值

  • 偏斜数据:异常值会 “拉扯” 均值,导致数据分布偏斜,此时均值会失去代表性,存在误导性

分布类型

形态特点

均值、中位数、众数的关系

右偏(长尾向右)

存在大异常值,右侧拖 “尾巴”

均值 > 中位数 > 众数

左偏(长尾向左)

存在小异常值,左侧拖 “尾巴”

均值 < 中位数 < 众数

对称分布

无明显偏斜,两侧形态对称

均值 = 中位数 = 众数

2.含含糊糊的平均数

推理复盘:某公司薪酬分布:大部分员工周薪 500 美元,少数经理薪资较高,首席执行官周薪 49,000 美元。不同角色对 “平均薪水” 的解读产生分歧:

  • 工人认为 “平均薪水 2,500 美元”(实际用了中位数,削弱了 CEO 高薪的影响)

  • 经理认为 “平均薪水 10,000 美元”(实际用了均值,CEO 高薪使均值虚高)

  • CEO 认为 “平均薪水 500 美元”(实际用了众数,500 美元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薪资)

推理总结:“平均数” 是集中趋势指标的统称,包含均值、中位数、众数,需根据数据特点选择:

  • 当数据无异常值、对称分布时,均值能较好代表整体水平

  • 当数据存在异常值(如本例中 CEO 高薪)时,中位数更能反映大多数人的真实情况,避免被极端值误导

三、分散性与变异性的量度

1.全矩、四分位矩

指标

计算公式

特点与局限性

全距

(极差)

全距 = 上界(最大值)- 下界(最小值)

示例:球员得分 7、9、9、10、11、13,全距 = 13-7=6

特点:仅描述数据 “宽度”,易受异常值误导,无法反映数据在上下界间的分布形态

四分位距

(IQR)

四分位距 = 上四分位数(Q3)- 下四分位数(Q1)

【Q1 为下四分位数,Q3 为上四分位数,中间 Q2 为中位数】

仅关注数据中心 50% 的部分,较少受异常值影响,是 “不易被异常值干扰的迷你距”

全矩和四分位矩的区别(应对异常值的逻辑):

  • 全距的问题:极易受异常值影响,只要有一个极端值,结果就会 “天差地别”

  • 四分位距的优势:只关注数据中央50%区间,排除了两端异常值干扰,更能反映数据的核心离散程度

2.百分位数、箱线图

① 百分位数P_k

  • 指标定义:第k百分位数是位于数据范围k%处的数值;四分位数是特殊的百分位数(Q1=P25,Q3=P75)

  • 计算规则:若有n个数据,第k百分位数的位置为$\frac{k* n}{100}$结果向上取整

  • 案例分析:125 个数求第 30 百分位数,位置$\frac{k*n}{100} = \frac{30*125}{100} = 37.5$,向上取整为38,即第38位的数值为第30百分位数

② 箱线图(箱形图)

  • 指标定义:离散程度的可视化工具,可展示全距、四分位距及中位数

  • 图形解读:

    • 箱子两端:下四分位数(Q1)和上四分位数(Q3),箱内横线为中位数(Q2);

    • 箱子外的 “whisker(须)”:延伸至下界(最小值)和上界(最大值),展示全距。

  • 案例分析:

        球员 A:全距小,中位数高,四分位距窄→ 得分稳定且整体水平高

        球员 B:全距大,得分波动剧烈,虽有时得分很高,但低分时也很低→ 稳定性差

        结论:选择球员 A,因其得分更稳定且中位数更高

离散程度分析的局限与价值:

全距和四分位距仅能反映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但无法体现 “极值出现的频率” 或 “数据中心区域的分布密度”。

因此,在分析离散性时,需结合百分位数、箱线图等工具,从 “数值差异” 和 “分布形态” 两个维度全面解读数据

3.方差、标准分

本章的方差、标准差等计算针对的对象是:样本数据(实际的结果,即已经发生,是具体数值)

① 平均距离

  • 指标定义:数值与均值的距离值的求和计算,实际上会因正负抵消而恒为0,无法反映离散程度(如下图)

② 方差$\sigma^2$

  • 指标定义:数值与均值距离的平方数的平均值,用于度量数据离散性

  • 计算公式: 方差$\sigma^2 = \frac{\Sigma(x-u)^2}{n}=\frac{\Sigma x^2}{n}-u^2$(后者计算更简便,u 为均值,n 为数据量)

③ 标准差$\sigma$

  • 指标定义:方差的平方根,描述典型值与均值的距离,比方差更易理解

  • 计算公式: 标准差$\sigma = \sqrt{\sigma ^2}$

  • 指标意义:标准差越小→数据离均值越近→变异越小→稳定性越高

       标准差越大→数据离均值越远→变异越大→稳定性越低

    【注:标准差$\sigma$的最小值为 0(即当所有数据等于均值时),另无负值】

    标准分z

    • 指标定义:用于比较均值和标准差不同的数据集

    • 计算公式:标准分$z= \frac{x-u}{\sigma}$ (x 为待比较数值,u 为数据集均值,$\sigma$为数据集标准差)

    • 指标意义:提供了一种对不同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的办法,这些不同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甚至都各不一样。根据标准分z的计算方法,可以把这些数值视为来自同一个数据集或数据分布,从而进行比较

    • 案例分析:(请联想z的计算公式去思考z的含义)

    • 方差和标准差都能量度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它们与全距有何区别?

    全距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量度数据分散程度的方法,它指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但仅此而已。无法看出数据在这个差值范围内的聚散情况

    用方差和标准差方法量度数据的变异性和分布形态则效果好得多,因为这二者考虑了数据的聚散情况,它们关注的是典型情况下的数值与数据中心的距离

    • 标准分是什么?标准分和异常值检测有什么关系吗?

    标准分是利用均值和标准差,将一个数据集中的各个数值转化为更通用的分布形态,同时确保数据的基本形状不变

    标准分是对不同数据集中的数值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即使各个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各不相同也能进行比较,这是一种量度相对排名的方法

    可以凭主观判断确定异常值,但有时候可以将异常值定义为偏离均值三个标准差的数值,即$3\sigma$(3西格玛)原则进行异常值处理

    • 方差、标准差是从 “数值与均值的距离” 角度精准度量离散程度

    • 标准分则突破数据集差异,实现跨场景的公平对比

    四、概率计算

    1.概率基础、对立事件

    概念

    定义与公式

    说明

    概率

    (P)

    度量事件发生几率的数量指标,其量度尺度是0-1

    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事件

    (A)

    可指出发生可能性的 “事情”,是样本空间的子集

    统计学中 “有概率可言的事情”

    样本空间(S)

    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即 “概率空间”

    可能发生的事件都是S的子集

    事件概率公式

    A事件的概率P(A) = \frac{发生事件A的可能数目}{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frac{n(A)}{n(S)}

    基于 “等可能结果” 的古典概型计算

    对立事件(A')

    “事件A发生”的对立事件是“事件A不发生”,用A'表示;$P(A') = 1 - P(A)$

    对立事件必互斥,且并集∪为样本空间

    2.相交与互斥、维恩图

    运算

    含义

    符号

    交集 ∩

    “与”,事件A和B同时发生

    A ∩ B

    并集∪

    “或”,事件A或B发生,即A与B两事件的所有要素

    A ∪ B

    • 维恩图(交集和并集)

    $P(A\cap B) = P(A)+P(B)-P(A\cup B)$

    $P(A\cup B) = P(A)+P(B)-P(A\cap B)$

    • 穷举事件:若P(A∪B) = 1,则说明事件A与事件B穷举,它们形成整个样本空间S,穷举了所有可能性

    • 相交事件:如果事件A和事件B相交,则事件A和事件B有可能同时发生,即$P(A\cap B) > 0 $

    • 互斥事件:如果事件A和事件B互斥,则事件A和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P(A\cap B)=0$

    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需满足 “非此即彼” 且并集为样本空间)

    但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3.条件概率、概率树图

    • 条件概率:以事件B发生为条件,事件A发生的概率,写为P(A|B)。计算公式如下:

    $P(A|B) = \frac{P(A\cap B)}{P(B)} $$P(A\cap B) = P(B)*P(A|B)$

    • 概率树图:可视化条件概率的方法,通过 “分支概率相乘” 计算交集概率,如下图:

    4.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定理

    • 全概率公式:根据条件概率计算某个特定事件的全概率(总概率)

    $P(B) = P(A)*P(B|A)+P(A')*P(B|A')$

    (本质是将B的概率分解为 “A发生时B发生的概率” 与 “A不发生时B发生的概率” 之和)

    公式推理如下:

    ① 如图事件B发生的可能是在P(B|A)、P(B|A')这两种的情况,根据条件概率$P(A|B) = \frac{P(A\cap B)}{P(B)}$可得:P(A\cap B) = P(A)*P(B|A)、P(A'\cap B)=P(A')*P(B|A')

    ② 根据维恩图理解P(A\cap B)、P(A'\cap B)这两概率的含义,如下图所示

      事件A = 浅黄色部分 + 淡红色部分(重合) = A∩B' + A∩B

      事件B = 浅紫色部分 + 淡红色部分(重合) = A'∩B + A∩B

    ③ 根据①和②的分析可得,事件B的概率(即事件B的全概率公式):

    $P(B) = P(A\cap B) + P(A'\cap B) = P(A)*P(B|A)+P(A')*P(B|A')$

    • 贝叶斯定理用于 “由结果反推原因的概率”,即条件概率的逆运算,知P(B|A)得出P(A|B)

    $P(A|B) = \frac{P(A)*P(B|A)}{P(A)*P(B|A)+P(A')*P(B|A')}$

    分母是全概率公式(事件B的总概率),分子是 “事件A发生且B发生的概率”,从而得到 “已知B发生时,A发生的概率”

    公式推理如下:

    ① 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可得P(A|B) = \frac{P(A\cap B)}{P(B)},那需要求出P(A\cap B)、P(B)这两个概率值,而且已经知道P(B|A)、P(A)等相关条件的值,那可得P(A\cap B) = P(A)*P(B|A)

    ② 分母P(B)的值就是全概率公式P(B) = P(A\cap B) + P(A'\cap B) = P(A)*P(B|A)+P(A')*P(B|A')

    ③ 知道P(A|B)的分母和分子,那么直接代入即可得到贝叶斯定理的公式:

    P(A|B) = \frac{P(A\cap B)}{P(B)}= \frac{P(A)*P(B|A)}{P(A)*P(B|A)+P(A')*P(B|A')}

    什么时候使用全概率公式?什么时候使用贝叶斯定理?【应用场景】

    • 全概率公式:已知 “原因的概率” 和 “原因导致结果的概率”,求 “结果的总概率”

    • 贝叶斯定理:已知 “结果发生”,反推 “某原因导致该结果的概率”,适用于 “条件概率顺序相反” 的场景,可结合概率树辅助理解

    5.相关事件、独立事件

    ① 相关事件

    • 指标定义:若事件间互有影响,则为相关事件,即P(A|B) ≠ P(A)【事件 B 的发生会改变事件 A 的概率】

    • 案例分析:(一轮游戏)共有白球和黑球共30个,其中黑球有18个,白球有12个。在黑球中,数字为奇数有10个,偶数的有8个。那么P(偶|黑) = 8/18 = 4/9;而P(偶) = 18/30 = 3/5,即 P(偶|黑) ≠ P(偶) → 相关事件

    ② 独立事件

    • 指标定义:若事件间互不影响,则为独立事件,即P(A|B) = P(A),且满足$P(A\cap B) =P(A)*P(B)$

    • 案例分析:(两轮有放回摸球)共有白球和黑球共30个,其中黑球有18个,白球有12个。在黑球中,数字为奇数有10个,偶数的有8个。P(黑|黑) =(P(黑)*P(黑))/P(黑) = P(黑) = 3/5;第一轮的结果不影响第二轮的结果,则P(黑) = 3/5;即 P(黑|黑) = P(黑) → 独立事件

    互斥与独立的关系:

    • 若 A、B 是互斥事件$P(A\cap B) =0$,则一定不是独立事件(因为A发生会导致B不发生,相互影响)

    • 若 A、B 是独立事件$P(A\cap B) =P(A)P(B)$,则一定不是互斥事件(除非$P(A)=0$$P(B)=0$,否则交集概率不为 0)。

    ③ 案例分析

    五、离散概率分布的应用

    1.概率分布、期望、方差

    概念

    定义与说明

    随机变量(X/Y)

    可取一系列数值的变量,每个数值对应特定概率,用大写字母表示(如X或Y)

    变量值(x/y)

    随机变量的特定取值,用小写字母表示(如x或y),P(X=x)则表示“变量X取特定数值x的概率”

    概率分布表

    列出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及对应概率的表格(如下图所示)

    【补充说明:维恩图和概率树在计算概率时很有用;但对于概率分布来说,所有概率都早已计算好了】

    本章期望、方差标准差针对的对象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还没发生,描述所有可能性,有概率信息)

    ① 期望E(X)

    • 指标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在大量重复试验下的平均结果,反映取值的集中趋势,通常写成E(X)或u,即均值

    • 计算公式:$E(X) = u = \sum x * P(X=x)$

    • 案例分析:如上面那张图表所例,它的期望值计算如下:(说明通过n次的抽取,抽到结果的均值为2.95)

    $E(X) = u = \sum x * P(X=x) = 1*0.1+2*0.25+3*0.35+4*0.2+5*0.1=2.95$

    方差Var(X)

    • 指标定义:随机变量取值与期望距离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反映离散性,通常写成Var(X)

    • 计算公式:$Var(X) = E(X-u)^2 = \sum(x-u)^2*P(X=x)$、标准差$\sigma=\sqrt{Var(X)}$

    • 指标意义:方差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其大小对应不同的波动特征

         方差越大→取值分布越分散,偏离均值的幅度大→收益 / 观测值波动性强

         方差越小→取值越集中于均值附近→波动性低→系统稳定性高

      • 案例分析:如上面那张图表所例,它的方差值计算如下:

      $Var(X) = E[(X-u)^2] = \sum(x-u)^2*P(X=x) \\ =(1-2.95)^2*0.1+(2-2.95)^2*0.25+(3-2.95)^2*0.35+(4-2.95)^2*0.2+(5-2.95)^2*0.1\\=1.2475$

      公式推理如下:

      $Var(X) = E[(X-u)^2] = \sum (x-u)^2 *P(X=(x-u)^2)=\sum(x-u)^2*P(X=x)$

      【1】 随机变量的方差本质是“加权平均” ,而非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样本数据的“除以 n”,是因为样本数据的 “权重” 是 “等权重”(每个数据的重要性相同),且权重和为n;而随机变量的 “概率” 是 “归一化权重”(和为1),加权求和后直接就是 “平均”,无需额外除法

      【2】 P(X=(x-u)^2)和P(X=x)是一一对应的(即相同),原因是:当随机变量X取某一特定值(如x=1),其概率 P(X=1)是确定的;而(x-u)^2由x唯一决定(如x=1对应唯一的(1-u)^2)。

      离散型随机变量样本数据标准差方差的核心区别:

      • 样本数据本质:度量 “实际数据与均值的距离”,是算术平均(等权重,需除以数据量 n)实际的结果,即已经发生,是具体数值

      • 离散随机本质:度量 “特定数值的概率分散情况”,是加权平均(概率为归一化权重,和为 1,无需额外除法)【还没发生,描述所有可能性,有概率信息】

      线性变换当变量X按照aX+b的形式发生变换(a,b为常数),其计算方式如下:

      期望:E(aX+b) =aE(X)+b

      方差:Var(aX+b)=a^2Var(X)【常数b不影响离散程度】

      2.独立观测值、线性组合

      ① 独立观测值

      • 指标定义:(以 “赌局” 为例)在同一台赌博机上连续玩多局赌局时:

        • 每一局称为一个事件,每一局的结果称为一个独立观测值(记为X_i)

        • 每个观测值的期望和方差相同(因为每局独立且基于同一台赌博机,概率分布一致)

        • 观测值数值有差别(每局结果不确定,收益不会完全一样),但概率分布完全相同

      • 计算方法:

      $$E(X_1+X_2+...+X_n) =nE(X)$$

      $$Var(X_1+X_2+...+X_n) =nVar(X)$$

      公式推理如下:

      $$E(X_1+X_2+...+X_n) = E(X_1)+E(X_2)+...+E(X_n)=E(X)+E(X)+...+E(X)=nE(X)$$

      $$Var(X_1+X_2+...+X_n) = Var(X_1)+Var(X_2)+...+Var(X_n)=...=nVar(X)$$

      E(X1+X2)与E(2X)的区别:【看似相似,其实不然,它们是两个概念】

      • E(2X) :对同一个变量的数值进行 “翻倍” 操作后求期望,变量只有一个,是数值层面的缩放

      • E(X1+X2):观测两个独立的同分布结果后求综合期望,是两个独立事件的结果叠加,代表多局试验的总期望

      案例分析:假设随机变量 X 的期望为E(X) = u,方差为 Var(X) = \sigma^2

      E(2X) = 2E(X) = 2u ;Var(2X) = 4Var(X) = 4 * \sigma^2

      E(X1+X2) = E(X1) +E(X2) = 2u ;Var(X1+X2) = Var(X1) + Var(X2) = 2 * \sigma^2

      • 从期望结果看,二者在数值上相等;但从概念本质看,2X 是 “单个变量的数值缩放”,X1+X2 是 “两个独立变量的结果叠加”,逻辑完全不同

      • 方差结果看,更能体现二者的本质差异

      ② 多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

      • 指标定义:(以 “赌局” 为例)在两台不同规则的赌博机上各玩一局赌局时:

        • 两台赌博机规则不同,导致各自的随机分布存在差异,即分别具有不同的期望和方差

        • 两台赌博机的赌局结果互不影响,因此两局游戏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 计算公式:

      $$E(X+Y) = E(X)+E(Y)、E(X-Y) = E(X)-E(Y)$$

      $$E(aX+bY) = aE(X)+bE(Y)、E(aX-bY) = aE(X)-bE(Y)$$

      $$Var(X+Y) = Var(X)+Var(Y)、Var(X-Y) = Var(X)+Var(Y)$$

      $$Var(aX+bY) = a^2Var(X)+b^2Var(Y)、Var(aX-bY) = a^2Var(X)+b^2Var(Y)$$

      • 方差加法仅适用于独立随机变量

      如果X和丫相互不独立,则 Var(X+Y) ≠ Var(X) + Var(Y)

      • 若将两个随机变量相减,则方差要相加

      独立随机变量做减法运算,方差依然增大;变异性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附:E(X-Y)有点儿像在说“你所期望的X与Y的差别”,而Var(X-Y)则指出方差

      结束语

              本文创作不易,请各位大佬们动动你们的宝贵的小手指,点赞+收藏+关注!谢谢!后续还会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内容哦~

      http://www.dtcms.com/a/537462.html

      相关文章:

    • 从登录场景看通用序列化协议:JSON 与 Protobuf 实践
    • 天津网站优化软件一个公司可以做两个网站吗
    • 常用的网站开发做网站软件要钱吗
    • 怎样做一家网站傻瓜式建站软件下载
    • 【软考架构】案例题 - 数据库系统与缓存设计:在MySQL数据库设计中,反规范化的常见方法
    • 公司做网站都需要什么流程sofish wordpress主题
    • 顺德 网站开发 招聘网站排名软件推荐
    • 三维空间点绕Y轴旋转的数学原理与Python实现
    • 大模型未来发展可能有哪些趋势
    • 数电基础:TTL构成的常见门电路
    • 从0开始学python(day2)
    • 天蓝色网站网站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 专业网站建设分类标准石家庄企业网络推广
    • MySQL Workbench 8.0.44中文汉化
    • 网站建设一条龙包括哪些服务wordpress主页在
    • 数据库锁分类和总结
    • 【优先级队列(堆)】数据流的中位数(hard)
    • 【openGauss】从“functions in index expression must be marked IMMUTABLE“谈起
    • 拼团购物网站怎么做学网站开发
    • 【CMake】使用 CMake 构建 C/C++ 项目的标准流程详解
    • 最短路径——BFS
    • git“约定式提交” (Conventional Commits) 的规范
    • 上海做家教网站有哪些wordpress导航菜单制作
    • 【FPGA】时序逻辑计数器设计仿真验证
    • 【Camunda】工作流
    • 泸州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网站怎么建立本地网站
    • gunicorn和docker冲突吗
    • 学做网站多少钱青岛大型网站建设
    • 139.MIG DDR数据位宽选择72bit,带ecc时dm管脚会消失
    • 【Rust编程:从新手到大师】 Rust 数据类型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