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今日AI大事件
今天是10月24日,一年一度的1024程序员日,正常上班不放假,节日气氛相当浓厚。以下是AI圈今天比较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1.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开启预售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于24日零点在夸克智能设备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这款眼镜搭载双旗舰芯片,开发了高德近眼导航系统、支付宝“看一看”安全支付、淘宝搜同款识价等功能,推动AI硬件向日常应用场景渗透。
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AI眼镜在2025年10月24日零点正式开启了预售。这款眼镜整合了阿里巴巴的生态服务,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日常穿戴。
大概长这样:
看使用场景和现实效果,跟rokid glass还是蛮像的:
但这个价格吧...
为了让你快速了解这款产品的核心信息,我准备了一个简单的表格:
特性分类 具体描述 🚀 发布与预售 2025年10月24日零点在夸克智能设备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开售7小时内成为天猫"双11"智能眼镜行业Top2品牌。 💰 产品价格 普通消费者售价为3999元,88VIP会员享3699元专属价,叠加优惠券后最低可达3329元。 🧠 核心硬件 搭载高通AR1与恒玄BES2800双旗舰芯片,采用双光机双目显示。 🌟 主要功能 支持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看"安全支付、淘宝搜同款识价、通话、音乐、实时翻译等。 🔋 续航设计 采用双电池可换电设计,支持热拔插更换,单块电池续航约4小时
2.AI漫剧行业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巨量引擎数据,近半年漫剧累计上线3000+作品,流水规模激增12倍。2025年4月-7月漫剧剧目供给量复合增长率达83%,单分钟成本因AI应用降至1000元-2500元。AI已介入剧本、分镜、线稿、动效、配音、剪辑等全流程,部分环节提效50%-80%。
AI漫剧确实是当前数字内容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风口。简单来说,它结合了漫画的表达形式与短剧的叙事节奏,并通过AI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的颠覆性提升。
根据巨量引擎的数据,这个赛道正在爆发:近半年上线了3000多部作品,流水规模激增12倍,2025年4月至7月的剧目供给量月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83%。预计全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 爆发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AI漫剧的爆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共同推动。
技术降本与内容扩容:AI技术已将漫剧的单分钟制作成本大幅降低至1000-2500元。例如,有团队通过AI全流程制作,将30集动画的制作周期从传统模式的半年压缩至60天,单集成本从5万元降至3000元,降幅高达93%。另一AI动漫平台也宣称其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每分钟制作成本仅数百元。AI已介入剧本、分镜、线稿、动效、配音、剪辑等全流程,在部分环节将效率提升了50%-80%。
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在内容上,AI漫剧以男频玄幻、爽文题材为主,填补了真人短剧在男性用户市场的缺口,同时开始向女频、古装等多元题材延伸。其核心受众是Z世代群体,且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较高。在商业化上,目前主要采用 "付费解锁+广告分成" 的组合模式,头部作品单月流水可突破千万元级别。
看起来,AI真的开始慢慢越来越多的改变世界的生成模式了。
未来有用的会是什么呢?嗯 利好阅文🐶
3.国产AI芯片公司“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过会
沐曦股份今日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高性能GPU和AI推理芯片研发。其兼容CUDA生态的技术路线引发监管关注。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通用GPU(图形处理器) 芯片设计的中国企业,在2025年10月24日其科创板IPO申请已成功过会。该公司由曾在AMD担任高管的陈维良及其技术团队于2020年9月创立,总部位于上海。
🚀 企业发展与技术产品
爆发式增长与资本支持:沐曦股份在成立后的短短五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营收从2022年的42.64万元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52%。尽管目前尚未盈利,但其已累计获得超百亿元融资,并吸引了红杉资本、经纬创投、葛卫东等知名投资方。此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GPU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全栈产品矩阵与核心技术:公司致力于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的自主研发,产品线覆盖:
曦云C系列:用于AI训练和通用计算(训推一体)。其曦云C500系列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而新发布的曦云C600则基于全国产供应链打造。
曦思N系列:专注于AI推理。
曦彩G系列:布局图形渲染领域。
在软件层面,其自研的MXMACA软件栈兼容主流的CUDA生态,支持超6000个应用,降低了用户的迁移成本。📊 实际效果与应用场景
市场落地与应用:截至2025年3月,沐曦GPU芯片累计销量已超过2.5万颗,产品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2025年9月,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14.3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的两倍。
行业赋能:沐曦股份通过"1+6+X"战略,以自研GPU为算力底座,深度赋能金融、医疗、能源、教科研、交通、大文娱六大行业,并拓展多个新兴应用场景。其产品已应用于招商银行智能客服、长沙智慧交通、与中山医院合作的"镜观大模型"等项目。
🌐 市场评价与挑战
行业地位与竞争:沐曦股份被视为国产GPU领域的"四小龙"之一和领军企业。据测算,其在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中份额约占1%。面对由英伟达和AMD主导的全球GPU市场,沐曦股份作为国内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GPU供应商之一,正逐步推动国产替代。
面临的挑战:公司目前仍面临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度较高以及需要不断完善软件生态等挑战。但其预计最早可能在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以上内容来自AI分析和收集,不构成投资建议。)
AI正从虚拟世界“跳”出来,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