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制造业自立新篇:工业软件成为关键支撑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加剧及国内制造业转型进入深水区,我国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的制造强国建设阶段。政府文件明确提出,要“突破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其中将工业软件纳入重点攻坚方向。

为制造业护航:软件攻坚成为国家战略
在“十五五”相关政策中,除了硬件如高端机床、半导体设备之外,“工业软件”被明确列为突破短板的重要环节。文中指出:“增强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等自给率偏低、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
换句话说:制造业不仅要买设备、装流水线,更要“把软件装进去”,让系统内设计、工艺、数据协同成为可控的国内能力。
这对工业软件厂商、制造企业软件化升级项目而言,是一次结构性机会,也是必须抢占的战略赛道。
软件承载三大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十五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词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这三个方向里,工业软件发挥作用如下:
高端化
软件工具支持更复杂结构的产品设计、更精准的仿真和制造执行(MES、PDM等),使制造从“能做”走向“做得好”。
智能化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软件平台,使设计、工艺、生产流程变得可视、可控、可预测。
绿色化
软件系统支撑绿色制造,例如资源用量监控、能耗数据分析、工艺优化、废料减少等。软件成为绿色制造流程中的数据中枢。
因此,制造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不仅是“有一个工具”,而是“必须有可控、可扩展、贴合流程”的系统支撑。
企业转型中的软件痛点与解决方向
虽然需求明确,但现实中制造企业在软件化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流程与系统适配难
每个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工艺模式、产品结构都有差异,软件系统必须高度适配。
数据管理与协同困难
设计、工艺、采购、制造多部门协作,数据格式、编码、系统间传输常常成为瓶颈。
系统集成技术门槛高
不同软件、不同模块、不同厂商,数据结构、接口、标准各异,集成成本和风险较高。

在“十五五”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的价值正被重新定义。它不只是工具,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腾智能以“自主可控、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围绕企业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需求,持续构建完善的工业软件体系。旗下 3D 一览通、3D 工艺大师、大腾智能CAD、大腾智能PDM 等产品,已在多个工业领域实现稳定落地:
- 国产化、可控性高,确保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 覆盖设计到制造的数据链条,实现从构想到交付的全流程贯通;
- 可无缝对接企业现有设备、工艺与系统,助力平滑转型升级;
- 具备协同、数字孪生与数据分析等能力,为智能制造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腾智能将继续深耕工业软件领域,推动企业从“数字化管理”迈向“智能化决策”,以自主、安全、可控的国产软件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