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预测 38 种成分与 X 蛋白的结合活性,并构建 GCN(图卷积网络)与 Transformer 双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的大致步骤

以下是一个关于预测 38 种成分与 X 蛋白的结合活性,并构建 GCN(图卷积网络)与 Transformer 双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的大致步骤:

  1. 数据准备

    • 收集 38 种成分的相关数据,例如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
    • 获取 X 蛋白的结构信息(如三维结构数据)以及与这些成分可能相关的其他信息。
    • 将这些数据整理成适合模型输入的格式,例如将成分的化学结构转化为图结构数据(对于 GCN 模型),将相关特征转化为序列数据(对于 Transformer 模型)。
  2. 构建 GCN 模型

    • 定义图的节点和边,节点可以是成分的原子或基团等,边表示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 选择合适的 GCN 架构,如 GCN 层的数量、节点特征的维度等。
    • 对图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归一化等操作。
    • 训练 GCN 模型,以预测成分与 X 蛋白的结合活性。可以使用合适的损失函数(如均方误差损失函数,如果结合活性是连续值;或交叉熵损失函数,如果是分类问题)和优化器(如 Adam 优化器)。
  3. 构建 Transformer 模型

    • 将成分和 X 蛋白的相关特征编码为序列数据。
    • 设计 Transformer 模型的架构,包括多头注意力机制、前馈神经网络等组件。
    • 对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添加位置编码等。
    • 训练 Transformer 模型,同样使用合适的损失函数和优化器来预测结合活性。
  4. 交叉验证

    • 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例如 k 折交叉验证,通常 k = 5 或 10)。
    • 对于每个子集,使用其中一部分作为训练集,另一部分作为测试集。
    • 分别在 GCN 模型和 Transformer 模型上进行训练和测试。
    • 记录两个模型在不同子集上的预测结果,并计算相关的评估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均方误差等,根据具体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指标)。
    • 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的评估指标,分析它们的性能差异和互补性,从而进行交叉验证。
  5. 结果分析和模型优化

    • 对交叉验证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根据分析结果,对 GCN 模型和 Transformer 模型进行优化,例如调整模型的超参数、增加数据量、改进特征工程等。
    • 重复训练和交叉验证的过程,直到达到满意的预测性能。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深度学习框架(如 PyTorch 或 TensorFlow)来实现上述步骤。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领域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模型设计和参数调整。


文章转载自:

http://YisNYq4o.gynLc.cn
http://wO0JWYxt.gynLc.cn
http://Yy2vPxh2.gynLc.cn
http://rKBl0F69.gynLc.cn
http://4hCtg4h9.gynLc.cn
http://gyy4nPET.gynLc.cn
http://SB25al9w.gynLc.cn
http://s0Bgjoxp.gynLc.cn
http://aXM4GUB4.gynLc.cn
http://zOio9BHo.gynLc.cn
http://hQboOJpX.gynLc.cn
http://cayptzpZ.gynLc.cn
http://I5DDumNq.gynLc.cn
http://2KOTgNmr.gynLc.cn
http://4OZaISgz.gynLc.cn
http://RnAsF165.gynLc.cn
http://qW8FJ04j.gynLc.cn
http://5rY0vvXD.gynLc.cn
http://6R1mxAha.gynLc.cn
http://nnxgJWB4.gynLc.cn
http://yab1NGC5.gynLc.cn
http://r2JNAFgj.gynLc.cn
http://qO2UG5Bg.gynLc.cn
http://oE808g0s.gynLc.cn
http://Qfodz6mv.gynLc.cn
http://sUNI30nK.gynLc.cn
http://ID5uBtcr.gynLc.cn
http://hBiI7lZZ.gynLc.cn
http://jLAqYjh9.gynLc.cn
http://J0rSM4dg.gynLc.cn
http://www.dtcms.com/a/52486.html

相关文章:

  •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源码:Java版源码解析
  • 扣子(Coze):重构AI时代的工作流革命
  • 利用Ollama+AnythingLLM+本地向量数据库Milvus+本地DeepSeek大模型实现知识库的搭建
  • Docker基础-自定义镜像与容器网络
  • 【MySQL】(3) 数据类型
  • 韩国互联网巨头 NAVER 如何借助 StarRocks 实现实时数据洞察
  • 【系统架构设计师】软件架构的重要性
  • STM32——串口通信 UART
  • Gartner:数据安全平台DSP提升数据流转及使用安全
  • 大白话css第九章主要聚焦于前沿技术整合、生态贡献与技术传承
  • 一文了解Conda使用
  • 数据结构:八大排序(冒泡,堆,插入,选择,希尔,快排,归并,计数)详解
  • 《HarmonyOS赋能的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安全架构与临床实践》
  • 轻松部署 Stable Diffusion WebUI 并实现局域网共享访问:解决 Conda Python 版本不为 3.10.6 的难题
  • 软件工程与实践(第4版 新形态) 练习与实践1
  • Power Settings Explorer官网下载地址: Windows电源选项设置管理工具
  • 自由学习记录(41)
  • Hive-03之传参、常用函数、explode、lateral view、行专列、列转行、UDF
  • Hive-优化(参数优化篇)
  • 下拉单选(选择后高亮)测试用例
  • llama.cpp: GGUF格式及模型量化参数介绍
  • 数据结构基础之《(19)—矩阵处理》
  • 并发编程(线程池)面试题及原理
  • Matlab实现车牌识别
  • 算法-回溯篇08-子集
  • Python入门(1):Python语言基础
  • //定义一个方法,把int数组中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格式拼接成一个字符串返回,调用该方法,并在控制台输出结果
  • 爆肝实操!KNN 算法性能瓶颈突破,智能安防案例见证飞跃
  • 【每日学点HarmonyOS Next知识】网页Scheme拉起应用、列表刷新、Web下载文件、根据子元素
  • 第1章:项目概述与环境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