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ora的基本用法
Markdown
typora基本用法
2.1标题格式
# Typora 使用教程## 1. Typora 简介
Typora 是一款支持实时预览的 Markdown 编辑器,提供简洁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适用于写作、笔记和文档编辑。支持 Windows/macOS/Linux 系统,官网下载地址:[Typora 官网](https://typora.io/)。---## 2. Markdown 基础语法### 2.1 标题
- 使用 `#` 表示标题,`#` 数量决定标题级别(1-6级)
- 示例:```markdown# 一级标题## 二级标题### 三级标题
- 快捷键:
Ctrl + 数字键(1-6)快速生成对应级别标题
2.2 字体样式
| 效果 | 语法 | 快捷键 |
|---|---|---|
| 斜体 | *斜体文本* 或 _斜体文本_ | Ctrl + I |
| 粗体 | **粗体文本** 或 __粗体文本__ | Ctrl + B |
| 粗斜体 | ***粗斜体*** | 组合键 |
| 删除线 | ~~ 删除线文本~~ | Alt+Shift+5 |
| 下划线 | 下划线文本 | Curl+U |
- 按照语法输入后输入后按下回车键或者按下快捷键输入文本后再回车(推荐)
2.3 分割线
-
使用
---、***或 ___ 生成分割线 -
输入后按下回车键即可
-
示例:
--- *** ___
2.4 列表
无序列表
-
使用
-、*或+开启列表项 -
输入后按下空格键即可
-
快捷键:Ctrl + Shift + ]
-
可通过Tab键来调整缩进
• 项目1 • 项目2◦ 子项目1
有序列表
-
使用数字加点
1.开启列表项 -
快捷键:Ctrl + Shift + [
-
输入后按下空格键即可
-
行末回车,序号会自动添加;行未↓键,序号不会添加
-
降级(缩进重新编号)快捷键:Tab;升级快捷键:Shift+Tab
-
例示
1. 第一步 2. 第二步1.2.
任务列表
- 英文状态下输入- [ ] 文本
- -、[、]后,都一定要有空格
- 快捷键 Ctrl+Shift+X
- 通过鼠标操作,选中文字一>段落一>任务列表
嵌套列表
- 通过
Tab键缩进创建嵌套列表 - Shift+Tab则是向前缩进
2.5 引用区块
-
使用
>符号创建引用 -
输入后回车即可,按Ctrl+Enter增加长度
> 这是一段引用内容 > 可以嵌套多个层级
2.6 代码
-
行内代码:英文状态下用反引号
`包裹 -
快捷键 Ctrl+Shift+ `(选中文本也可)
-
输入回车即可
`print("Hello World!")` -
代码块:用三个反引号(英文状态下按 `) ```````````或者三个波浪号~~~(中文状态下按Shift+~)回车;指定编程语言(代码块右下角)
-
快捷键 Ctrl+Shift+K
-
可以在输入时同时输入编程语言,例如```python
```python def hello():print("Hello")
2.7 链接
-
当鼠标移到相应的链接文字时,按住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
-
链接除了可以打开相应的网页外,还可以打开本地文件,使用方式类似,不过链接地址需要使用本地文件的地址,要用到相对地址、绝对地址.
-
相对地址、绝对地址使用场景
链接本地网页:快速跳转至其他Markdown文件或文本文件
打开外部程序:若文件类型与默认程序关联(如.pdf用浏览器打开),点击链接可直接启动应用
跨网页跳转:结合目录功能,实现笔记间的逻辑关联相对路径(建议采用相对路径)
若目标文件与当前Markdown文件在同一目录,直接写文件名(可省略.md后缀):
[文件(自定义)](./file(对应的文件名)) <!-- 等效于 [文件](./file.md) -->上级目录:使用…/跳转至上一级目录:
[自定义](../Documents/···/file(对应的文件名))多级目录:通过/分隔路径:
[自定义](/User/Downloads/Documents/···/file(对应的文件名))绝对路径
Windows系统:需包含盘符和完整路径(建议用双反斜杠\或单正斜杠/): 例如
[报告](C:/Users/资料/2024报告.md) -
相关格式如下
-
外链:
[链接文字](https://example.com) -
本地文件链接:
[文件](./file.md) -
页内跳转:
[标题](#标题名称)
2.8 图片
-
插入图片:
 -
快捷键 Ctrl+Shift+I 或者通过鼠标操作
-
直接粘贴图片:支持从剪贴板粘贴图片
-
设置图片存储路径:`文件 -> 偏好设置 -> 图像,建议优先选择复制图片到./$(filename}.assets文件夹并采用相对路径,
如此,在文档的目录下会生成保存复制到文档的图片的文件夹,而且采用相对路径后改变该文件夹的位置也可以正常打开.
2.9 表格
-
使用
|分隔单元格,-分隔表头,即如下所示 -
| 表头1 | 表头2 |回车即可
-
添加一行,只需按下Ctrl+回车
| 表头1 | 表头2 | |-------|-------| | 内容1 | 内容2 | -
对齐方式:
-:左对齐,:--右对齐,:-:居中
2.10脚注
-
使用教程: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
[^文本]
-
[^文本(要保持一致)]:说明部分
-
例示
教程1
2.11流程图
数学公式
Typora 支持 LaTeX 数学公式,使用 $ 表示行内公式,$$ 表示块级公式,使用 \\可以在公式块内换行。
-
温馨提示:使用时请在偏好设置中打开内联公式等相关选项
-
typora不支持
-
\[ ... \] -
$输入键Shift+4
-
块级公式快捷键Ctrl+Shift+M 符号法 输入$$后回车
-
行内公式输入
$后按Esc键 -
\lim\limits_{x \to a} 在行内公式中,强制将下标置于符号正下方而非右侧。 示范 $\lim\limits_{x \to 0} f(x)$ 效果 lim x→0 f(x)
常见用法
- 上标:
$a^2$ - 下标:
$H_2O$ - 分数:
$\frac{1}{2}$ - 根号:
$\sqrt{2}$ - 极限:
\lim_{n \to \infty} - 积分:
\int_{a}^{b} - 求和/求积:
\sum_{i=1}^n,\prod_{i=1}^n
字母
在 LaTeX 中,字母的表示远不止直接输入 A 到 Z 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不同的字体、特殊符号(如希腊字母)以及特定的排版规范。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用法,方便你快速查阅 。
| 类别 | 命令 / 语法 | 示例代码 | 显示效果(示意) | 主要用途 |
|---|---|---|---|---|
| 默认拉丁字母 | 直接输入 abcABC | $variable$ | variable | 表示数学变量,默认为斜体 |
| 希腊字母(小写) | \alpha, \beta, \gamma… | $\alpha + \beta = \gamma$ | α + β = γ | 表示特定常数、角度等 |
| 希腊字母(大写) | \Gamma, \Delta, \Omega… | $\Omega$ | Ω | 表示集合、特殊算子等 |
| 函数名(正体) | \sin, \log, \max | $\sin x$ | sin x | 数学函数名,应使用正体 |
| 黑板粗体 | \mathbb{R}, \mathbb{N} | $\mathbb{R}$ | R (数集) | 表示数集,如实数集 R、自然数集 N |
| 花体 | \mathcal{A}, \mathcal{B} | $\mathcal{A}$ | A (花体) | 常用于表示集合、代数 |
| 粗体 | \mathbf{a}, \mathbf{A} | $\mathbf{v}$ | v (向量) | 表示向量、矩阵 |
| 手写体/哥特体 | \mathfrak{A} | $\mathfrak{A}$ | A (哥特体) | 偶尔用于特殊符号 |
💡 关键细节与规范
- 字体选择的意义:不同的字体在数学排版中有严格的约定俗成。例如,变量用斜体,函数名用正体,数集用黑板粗体。遵守这些规范能使你的论文或报告更专业、易读 。
- 上下标中的字母:在上下标中,字母同样被视为变量,默认为斜体。如果下标是缩写(如“max”),可以考虑使用
\text{}命令使其以正体排版,例如$x_\text{max}$。 - 需要加载宏包:一些特殊字体(如黑板粗体
\mathbb通常需要amssymb或amsfonts宏包,另一种花体\mathscr需要mathrsfs宏包)需要在文档的导言区(\documentclass之后,\begin{document}之前)使用\usepackage{}命令加载相应的宏包才能正常使用 。
💎 简单总结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变量斜体,专名正体。在输入数学公式时,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特定命令,而不仅仅是直接输入字母,这能显著提升你文档的排版质量。
分式
在 LaTeX 中输入分式主要使用 \frac命令,但根据公式是出现在行内还是独立成行,以及分式的复杂程度,有不同的优化写法。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语法和选择 。
| 命令 / 语法 | 显示风格 | 适用场景与说明 | 示例代码 | 预览效果(近似) |
|---|---|---|---|---|
\frac{分子}{分母} | 自动适应 | 通用分式。在行内公式中较小,在行间公式中较大。 | $\frac{1}{2}$(行内) | 21 |
\tfrac{分子}{分母} | 文本样式 | 强制使用与行内公式相同的小号字体,保证行间公式中的复杂分式不撑高行距。 | \tfrac{1}{2} | 21 |
\dfrac{分子}{分母} | 显示样式 | 强制使用与行间公式相同的大号字体,使行内公式中的分式更清晰。 | $\dfrac{1}{2}$(行内) | 21 |
\cfrac{分子}{分母} | 显示样式 | 用于连续分数,分子分母默认居中,可带可选参数 [l]或 [r]实现左/右对齐。 | x_0 + \cfrac{1}{x_1 + \cfrac{1}{x_2}} | x0+x1+x211 |
💡 核心要点与进阶技巧
-
基本用法与行内行间差异 最基本的分式命令是
\frac{分子}{分母}。LaTeX 会根据公式是出现在文字行内(如$...$)还是独立成行(如$$...$$或\[...\])自动调整分式的大小。行内分式为了不影响行距,会显示得小一些 。对于非常简单的行内分式,有时也会直接用斜线/表示,例如(x+y)/2。 -
手动指定样式 当自动调整的效果不理想时,就需要手动指定样式: 行内公式用
\dfrac:如果你希望行内公式中的分式也清晰易辨,应使用\dfrac(d 代表 displaystyle)。 行间公式用\tfrac:如果独立公式中包含多个连续的分式,使用\tfrac(t 代表 textstyle)可以避免行间距过大,使排版更紧凑 。 -
处理复杂分式与大型符号
在嵌套分式(分式中包含分式)中,分子或分母如果包含大型运算符(如
\sum,\prod,\int),这些符号可能会被压缩。此时,可以在内层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前添加\displaystyle命令来使它们以完整大小显示 。例如,比较以下代码的效果:% 不使用 \displaystyle $ \dfrac{x}{\dfrac{1}{4\pi} \iint F_{n} \mathrm{d}\Omega} $ % 使用 \displaystyle $ \dfrac{x}{\displaystyle \dfrac{1}{4\pi} \iint F_{n} \mathrm{d}\Omega} $x14π∬FndΩx14π∬FndΩ% 不使用 \displaystyle \dfrac{x}{\dfrac{1}{4\pi} \iint F_{n} \mathrm{d}\Omega} \\ % 使用 \displaystyle \dfrac{x}{\displaystyle \dfrac{1}{4\pi} \iint F_{n} \mathrm{d}\Omega} 4π1∬FndΩx4π1∬FndΩx
-
自定义命令简化输入
如果你需要频繁使用带有
\displaystyle的分式,可以在文档的导言区(\begin{document}之前)使用\newcommand定义一个快捷命令,例如 :\newcommand{\ddfrac}[2]{\frac{\displaystyle #1}{\displaystyle #2}}之后在正文中就可以用
\ddfrac{分子}{分母}来生成具有显示风格的分式了。
💎 简单总结
记住,基础分式用 \frac,行内想大一点用 \dfrac,行间想小一点用 \tfrac,连分数用 \cfrac。对于复杂的分式,注意使用 \displaystyle来保证大型符号的清晰可读性。
根号
在 LaTeX 中输入根号主要使用 \sqrt命令。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语法和相关的排版技巧。
| 命令 / 语法 | 说明 | 示例代码 | 预览效果(近似) |
|---|---|---|---|
\sqrt{表达式} | 最基础的平方根命令。 | $\sqrt{2}$ | √2 |
\sqrt[n]{表达式} | 用于输入 n次方根。方根次数写在方括号内。 | $\sqrt[3]{8}$ | ³√8 |
\sqrt[n]{\sqrt[m]{x}} | 支持嵌套使用,可以表示更复杂的根式。 | $\sqrt[p]{1 + \sqrt{q}{x}} | ᵖ√(1+ ǂ√x) |
| 间距微调 | 当根号内的表达式包含上标或较高字符时,可使用 \!插入负空格来微调间距,使排版更紧凑美观。 | $\sqrt[^p\!]{1+a^2} | 示例 |
💡 详细用法与示例
- 基本用法 输入根号的基本结构是
\sqrt{被开方数}。对于 n次方根,使用可选参数,写作\sqrt[n]{被开方数}。根号的大小会由 LaTeX 自动根据被开方内容的高度进行调整。 - 嵌套根式 根号可以嵌套使用,以表示更复杂的表达式。例如,
\sqrt{1 + \sqrt[p]{1 + a^2}}会生成 √(1 + ᵖ√(1 + a²))。在嵌套时,尤其需要注意内层根号的内容不要与上层根号的横线重叠,这时可以使用\!命令引入一个微小的负空格来优化显示效果。 - 在行内与行间公式中的表现 根号在行内公式(用
$...$包裹)和行间公式(用$$...$$或\[...\]包裹)中会自动调整大小。在行间公式中,根号通常会显示得更大一些。
💎 简单总结
掌握 LaTeX 根号输入的关键就是记住 \sqrt{ }和 \sqrt[n]{ }这两个核心命令。对于复杂的嵌套根式,善用 \!来微调间距可以让你的公式看起来更加专业。
极限
在 LaTeX 中输入极限,主要使用 \lim命令。其核心在于理解下标语法以及如何控制在行内公式和行间公式中的显示方式。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关键的语法元素。
| 命令 / 语法 | 说明 | 示例代码 | 预览效果(近似) |
|---|---|---|---|
\lim_{x \to a} | 基本语法。\to生成箭头,下标定义变量和趋近点。 | $\lim_{x \to a} f(x)$ | lim x→a f(x) |
x \to \infty | 表示变量趋近于无穷大。\infty是无穷大符号。 | $\lim_{x \to \infty} f(x)$ | lim x→∞ f(x) |
\lim\limits_{x \to a} | 在行内公式中,强制将下标置于符号正下方而非右侧。 | $\lim\limits_{x \to 0} f(x)$ | lim x→0 f(x) |
\displaystyle | 在行内公式中启用行间公式的显示样式,下标会显示在正下方。 | $\displaystyle \lim_{x \to a} f(x)$ | lim x→a f(x) |
💡 详细用法与示例
1. 基本用法
极限表达式的基本结构是 \lim_{下标},下标用于描述极限过程,例如 x \to a(x 趋近于 a)或 x \to \infty(x 趋近于无穷)。
行内公式(夹在文字行中):默认情况下,下标会显示在极限符号的右下方。例如,代码 当 $x \to a$ 时,函数 $f(x)$ 的极限是 $\lim_{x \to a} f(x)$。的渲染效果是:当 x→a 时,函数 f(x) 的极限是 lim x→a f(x)。
行间公式(单独成行,居中显示):在 $$ ... $$或 \[ ... \]环境中,下标会自动显示在符号的正下方,视觉效果更好。
$$ \lim_{x \to 0} \frac{\sin x}{x} = 1 $$
limx→0sinxx=1\lim_{x \to 0} \frac{\sin x}{x} = 1 x→0limxsinx=1
2. 调整下标位置
在行内公式中,如果你希望下标也显示在 \lim符号的正下方以增强清晰度,有两种方法:
使用 \limits:在 \lim命令后添加 \limits,即 $\lim\limits_{x \to a} f(x)$。
使用 \displaystyle:在公式开头使用 \displaystyle命令,可以使得整个公式采用行间公式的样式,下标自然会在正下方,即 $\displaystyle \lim_{x \to a} f(x)$。需要注意的是,这可能会轻微增加行高。
3. 在括号内使用极限
当极限表达式被括号(如圆括号、方括号)包裹时,为了匹配表达式的高度,应使用 \left和 \right命令来自动调整括号大小。
$$ \left( \lim_{x \to 0} \frac{\sin x}{x} \right)^2 = 1 $$
(limx→0sinxx)2=1\left( \lim_{x \to 0} \frac{\sin x}{x} \right)^2 = 1 (x→0limxsinx)2=1
积分
在 LaTeX 中,积分符号的输入非常直观,但通过一些技巧可以让排版效果更加专业。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语法元素。
| 操作类型 | 核心命令 / 环境 | 描述与示例 |
|---|---|---|
| 基础积分 | \int | 不定积分:$\int f(x) dx$→ ∫f(x)dx 定积分:$\int_{a}^{b} f(x) dx$→ ∫ₐᵇ f(x)dx |
| 多重积分 | \iint, \iiint, \oint | 二重积分\iint,三重积分\iiint,曲面积分\oint |
| 上下限位置 | \limits | 行内公式中,强制上下限位于符号上下方:$\int\limits_{a}^{b} |
| 显示风格 | \displaystyle | 在行内公式中使积分符号更大,上下限位置如同行间公式 |
| 微分符号间距 | \,, \;, \quad | 在被积函数和微分符号间插入细小空格,如 \int f(x) \, dx,提升可读性 |
💡 详细用法与示例
1. 基本积分
积分表达式的基本结构是 \int_{下限}^{上限} 被积函数 \, d变量。
-
行内公式(夹在文字行中):默认情况下,上下限会显示在积分符号的右侧。例如,代码
积分 $\int_{a}^{b} x^2 dx$ 示例的渲染效果是:积分 ∫ₐᵇ x² dx 示例 。 -
行间公式(单独成行,居中显示):在
$$ ... $$或\[ ... \]环境中,上下限会自动显示在符号的正下方和正上方,视觉效果更好 。\[\int_{a}^{b} x^2 \,dx \]%typora好像不支持\[ ... \]∫abx2dx\int_{a}^{b} x^2 \,dx ∫abx2dx
2. 调整上下限位置
在行内公式中,如果希望上下限也显示在积分符号的正上下方以增强清晰度,有两种方法:
- 使用
\limits:在\int命令后添加\limits,即$\int\limits_{a}^{b} f(x) dx$。 - 使用
\displaystyle:在公式开头使用\displaystyle命令,可以使整个公式采用行间公式的样式,即$\displaystyle \int_{a}^{b} f(x) dx$。但这可能会轻微增加行高。
3. 微分符号的规范写法
在专业的数学排版中,微分符号 “d” 通常使用直立体(罗马体),并与被积函数和变量之间保留一个小的间距。这可以通过 \mathrm{d}和 \,实现 。
-
推荐写法:
$\int_{a}^{b} x^2 \, \mathrm{d}x$ -
为了简化输入,可以在文档的导言区定义一个新命令:
\def\dif{\mathop{}\!{}\mathrm{d}} % 添加到导言区之后在正文中就可以直接使用
\int f(x) \dif x,更加便捷 。
4. 多重积分
对于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乃至更多重的积分,LaTeX 提供了便捷的命令。使用前需要确保导言区已加载 amsmath宏包(\usepackage{amsmath})。
\[
\iint_D f(x,y) \,\mathrm{d}x\mathrm{d}y, \quad
\iiint_V \mu(u,v,w) \,\mathrm{d}u\mathrm{d}v\mathrm{d}w, \quad
\oint_C P\,dx + Q\,dy
\]
∬Df(x,y)dxdy,∭Vμ(u,v,w)dudvdw,∮CPdx+Qdy\iint_D f(x,y) \,\mathrm{d}x\mathrm{d}y, \quad \iiint_V \mu(u,v,w) \,\mathrm{d}u\mathrm{d}v\mathrm{d}w, \quad \oint_C P\,dx + Q\,dy ∬Df(x,y)dxdy,∭Vμ(u,v,w)dudvdw,∮CPdx+Qdy
💎 简单总结
掌握 LaTeX 积分输入的关键在于:记住 \int_{}^{}这个核心结构,使用 \, \mathrm{d}来优化微分符号的排版,并根据公式是出现在行内还是行间,决定是否使用 \limits或 \displaystyle来调整上下限的位置。
求和和求积
在 LaTeX 中输入求和与求积符号非常直观,它们都遵循类似的语法规则。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语法和控制命令。
| 符号类型 | 核心命令 | 描述与示例(行间公式效果) | 行内公式控制 |
|---|---|---|---|
| 求和 (Summation) | \sum | \sum_{i=1}^{n} a_i生成 ∑i=1n ai | 使用 \sum\limits_{i=1}^{n}使上下限位于符号正上下方 |
| 求积 (Product) | \prod | \prod_{i=1}^{n} a_i生成 ∏i=1n ai | 使用 \prod\limits_{i=1}^{n}使上下限位于符号正上下方 |
💡 详细用法与技巧
-
基本语法 求和与求积符号的基本结构是完全一致的:
\sum_{下标}^{上标}和\prod_{下标}^{上标}。上下标定义了变量及其取值范围。 -
行内与行间公式的差异 这是一个关键点。在行间公式(如
$$ ... $$或\[ ... \]环境)中,上下限默认会显示在符号的正上方和正下方。而在行内公式($ ... $)中,为了保持行距,上下限会显示在符号的右上方和右下方。如果你希望在行内公式中也获得与行间公式相同的显示效果,可以在命令后添加\limits,例如$\sum\limits_{i=1}^{n}$。 -
复杂上下限条件
当求和或求积的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多行表示时,可以使用
\substack命令,并在不同的条件间用\\换行。\[ \sum_{\substack{i \in I \\ j \in J}} a_{ij} \quad \text{或} \quad \prod_{\substack{1 \le i \le n \\ i \ne k}} x_i \]∑i∈Ij∈Jaij或∏1≤i≤ni≠kxi\sum_{\substack{i \in I \\ j \in J}} a_{ij} \quad \text{或} \quad \prod_{\substack{1 \le i \le n \\ i \ne k}} x_i i∈Ij∈J∑aij或1≤i≤ni=k∏xi
-
在多行公式中对齐
对于包含求和或求积的公式推导,建议使用
align环境来对齐等号,使排版更加清晰专业。在等号前使用&来指定对齐位置。\begin{align} \sum_{i=1}^{n} (2i - 1) &= 2\sum_{i=1}^{n} i - \sum_{i=1}^{n} 1 \\&= 2 \cdot \frac{n(n+1)}{2} - n \\&= n^2 \end{align}∑i=1n(2i−1)=2∑i=1ni−∑i=1n1=2⋅n(n+1)2−n=n2\begin{align} \sum_{i=1}^{n} (2i - 1) &= 2\sum_{i=1}^{n} i - \sum_{i=1}^{n} 1 \\ &= 2 \cdot \frac{n(n+1)}{2} - n \\ &= n^2 \end{align} i=1∑n(2i−1)=2i=1∑ni−i=1∑n1=2⋅2n(n+1)−n=n2
💎 简单总结
掌握求和与求积符号的关键在于记住 \sum和 \prod这两个核心命令,以及理解 \limits在行内公式中的作用。对于复杂的条件,\substack命令能派上大用场。
导数
在 LaTeX 中输入求导符号有多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常用的命令和它们的典型用法,方便你快速查阅。
| 导数类型 | 核心命令 / 语法 | 示例代码 | 预览效果(近似) |
|---|---|---|---|
| 普通导数(撇形式) | f'(x), f''(x), f^{(n)}(x) | $f'(x)$, $f^{(4)}(x) | f’(x), f⁽⁴⁾(x) |
| 微分分式(莱布尼茨) | \frac{\mathrm{d}y}{\mathrm{d}x} | $\frac{\mathrm{d}y}{\mathrm{d}x}$ | dy/dx |
| 高阶微分 | \frac{\mathrm{d}^{n}y}{\mathrm{d}x^{n}} | $\frac{\mathrm{d}^{2}y}{\mathrm{d}x^{2}}$ | d²y/dx² |
| 偏导数 |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f/∂x |
| 高阶偏导 | \frac{\partial^2 f}{\partial x \partial y} | $\frac{\partial^2 f}{\partial x^2} | ∂²f/∂x² |
| 点记号(时间导数) | \dot{y}, \ddot{y} | $\dot{y}$, $\ddot{y} | ẏ, ӱ |
| 导数定义(极限) | \lim_{h \to 0} \frac{f(x+h)-f(x)}{h} | f'(x) = \lim_{h \to 0} \frac{f(x+h)-f(x)}{h} | f’(x) = lim_{h→0} (f(x+h)-f(x))/h |
💡 关键要点与细节
-
微分符号的规范写法 在专业的数学排版中,微分符号 “d” 通常使用直立体(罗马体),以区别于变量。这可以通过
\mathrm{d}命令实现,例如在分式\frac{\mathrm{d}y}{\mathrm{d}x}中。这是一种推荐的规范写法。 -
在特定点求值
如果需要表示导数在某一点的值,可以在表达式后使用一个竖线。为了获得大小合适的竖线,可以使用
\bigr|、\Bigr|等命令来调整括号或定界符的大小。\left.\frac{\mathrm{d}y}{\mathrm{d}x}\right|_{x=a} \quad \text{或} \quad \frac{\partial f}{\partial x}\Bigr|_{x=0}dydx∣x=a或∂f∂x∣x=0\left.\frac{\mathrm{d}y}{\mathrm{d}x}\right|_{x=a} \quad \text{或} \quad \frac{\partial f}{\partial x}\Bigr|_{x=0} dxdyx=a或∂x∂fx=0
-
行内与行间公式的考量 包含分式的导数在行内公式(用
$...$包裹)中可能会被压缩得很小,影响可读性。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撇形式f'(x),或者使用\dfrac命令(需加载amsmath宏包)来强制使用显示样式:$\dfrac{\mathrm{d}y}{\mathrm{d}x}$。
💎 简单总结
选择哪种表示法主要取决于上下文和个人偏好:
- 简洁形式:在行文过程中提及导数时,撇形式
f'(x)非常紧凑方便。 - 强调变化率概念:当需要强调导数是变化率或进行分数运算时,分式形式
\frac{\mathrm{d}y}{\mathrm{d}x}更清晰。 - 多变量函数:对于多元函数,偏导数符号
\partial是标准选择。 - 物理学常用:点记号常用于表示对时间的导数。
微分
在 LaTeX 中正确排版微分符号是撰写数学文档的基本功。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核心用法,方便你快速查阅。
| 符号类型 | LaTeX 命令 | 示例代码 | 效果展示 | 关键说明 |
|---|---|---|---|---|
| 常微分 (d) | \mathrm{d} | $\frac{\mathrm{d}y}{\mathrm{d}x}$ | dxdy | 微分符号 d应使用正体,以区别于斜体变量 。 |
| 偏微分 (∂) | \partial |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x∂f | 用于表示多元函数对其中一个变量的偏导数 。 |
| 高阶导数 | \mathrm{d}^{n}, \partial^{n} | $\frac{\mathrm{d}^{n}y}{\mathrm{d}x^{n}}$ | dxndny | 在微分符号后使用上标来表示阶数 。 |
| 积分中的微分 | \mathrm{d} | $\int_{a}^{b} f(x) \, \mathrm{d}x$ | ∫abf(x)dx | 积分表达式中的微分符号同样需用正体 。 |
💡 重要细节与常见问题
掌握基本命令后,注意以下几点能让你的排版更加专业。
- 为何使用正体
\mathrm{d}:在数学排版惯例中,微分算子d是一个运算符,而非变量。使用正体(罗马体)可以将其与周围表示物理量或未知数的斜体字母明确区分开,避免混淆。这是国际主流数学教材和期刊的规范要求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直接输入斜体的d(如$dx$),这会得到 dx,被认为是不规范的。 - 间距的微调:在积分或导数符号前,有时需要手动插入微小的间距以使公式看起来更协调。LaTeX 提供了一些间距命令:
\,:插入一个细小的空格,常用于积分号和被积函数之间,或微分符号之前(如示例表格中的积分表达式)。\!:插入一个负的空格,用于缩小过大的间距。
🚀 进阶应用示例
以下是一些更复杂的微分表达式,展示了这些符号在实际公式中的组合用法。
% 全微分公式
\[
\mathrm{d}f = \frac{\partial f}{\partial x}\mathrm{d}x + \frac{\partial f}{\partial y}\mathrm{d}y
\]% 链式法则
\[
\frac{\mathrm{d}y}{\mathrm{d}t} = \frac{\partial y}{\partial x}\frac{\mathrm{d}x}{\mathrm{d}t} + \frac{\partial y}{\partial u}\frac{\mathrm{d}u}{\mathrm{d}t}
\]% 高阶偏导
\[
\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 \frac{\partial^2 u}{\partial y^2} = 0
\]
df=∂f∂xdx+∂f∂ydy\mathrm{d}f = \frac{\partial f}{\partial x}\mathrm{d}x + \frac{\partial f}{\partial y}\mathrm{d}y df=∂x∂fdx+∂y∂fdy
dydt=∂y∂xdxdt+∂y∂ududt\frac{\mathrm{d}y}{\mathrm{d}t} = \frac{\partial y}{\partial x}\frac{\mathrm{d}x}{\mathrm{d}t} + \frac{\partial y}{\partial u}\frac{\mathrm{d}u}{\mathrm{d}t} dtdy=∂x∂ydtdx+∂u∂ydtdu
∂2u∂x2+∂2u∂y2=0\frac{\partial^2 u}{\partial x^2} + \frac{\partial^2 u}{\partial y^2} = 0 ∂x2∂2u+∂y2∂2u=0
矩阵
在 LaTeX 中排版矩阵,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环境并掌握其语法结构。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常用的矩阵环境及其典型用途,方便你快速查阅和选择 。
| 环境名称 | 定界符 | 常见用途 | 示例代码(简要) | 输出效果(示意) |
|---|---|---|---|---|
matrix | 无 | 矩阵本身,作为其他结构的一部分 | \begin{matrix} a & b \\ c & d \end{matrix} | a b c d |
pmatrix | 圆括号 ( ) | 一般矩阵,最常用 |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 (a b; c d) |
bmatrix | 方括号 [ ] | 线性代数中的矩阵、向量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 [a b; c d] |
Bmatrix | 花括号 { } | 集合等 | \begin{Bmatrix} a & b \\ c & d \end{Bmatrix} | {a b; c d} |
vmatrix | 单竖线 | | 行列式 | \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 | |a b; c d| |
Vmatrix | 双竖线 || | 矩阵的范数 | \begin{Vmatrix} a & b \\ c & d \end{Vmatrix} | ||a b; c d|| |
smallmatrix | 需手动添加 | 行内公式中的小矩阵 | $\left(\begin{smallmatrix} a & b \\ c & d \end{smallmatrix}\right)$ | 行内的小矩阵 (a b; c d) |
💡 核心语法与基本用法
所有上述矩阵环境(除了 smallmatrix)通常都用于行间公式(例如包裹在 \[ ... \]或 equation环境中)。它们的基本语法规则是统一的 :
- 元素与列:同一行中的元素用
&符号分隔。 - 换行:用
\\命令开始新的一行。 - 必备宏包:使用前请在文档的导言区(
\documentclass之后)添加\usepackage{amsmath}。
一个完整的 bmatrix示例代码如下: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amsmath} % 必须引入此宏包
\begin{document}
一个方阵的例子:
\[
\begin{bmatrix}a_{11} & a_{12} & a_{13} \\a_{21} & a_{22} & a_{23} \\a_{31} & a_{32} & a_{33}
\end{bmatrix}
\]
\end{document}
[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a_{13} \\ a_{21} & a_{22} & a_{23} \\ a_{31} & a_{32} & a_{33} \end{bmatrix} a11a21a31a12a22a32a13a23a33
🛠️ 进阶技巧
当需要排版更复杂的矩阵时,以下技巧非常实用:
-
省略号:对于大型矩阵,可以使用省略号来表示被省略的元素 。
\cdots:水平省略号。\vdots:垂直省略号。\ddots:对角线省略号。
\[ \begin{pmatrix}a_{11} & \cdots & a_{1n} \\\vdots & \ddots & \vdots \\a_{n1} & \cdots & a_{nn} \end{pmatrix} \](a11⋯a1n⋮⋱⋮an1⋯ann)\begin{pmatrix} a_{11} & \cdots & a_{1n}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n1} & \cdots & a_{nn} \end{pmatrix} a11⋮an1⋯⋱⋯a1n⋮ann
-
分块矩阵:通过嵌套矩阵环境可以创建分块矩阵。通常需要配合
\text命令或更大的零矩阵来调整块的大小 。\[ \begin{bmatrix}\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 \text{\Large 0} \\\text{\Large 0} & \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end{bmatrix} \][100100100−1]\begin{bmatrix} \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 \text{\Large 0} \\ \text{\Large 0} & \begin{matrix} 1 & 0 \\ 0 & -1 \end{matrix} \end{bmatrix} 100100100−1
-
行内小矩阵:如果需要在行内公式(用
$...$包裹)中插入矩阵,可以使用smallmatrix环境。注意,你需要手动为它添加括号,通常结合\left(和\right)使用以确保括号大小自适应 。复数 $z$ 对应的矩阵可表示为 $\left( \begin{smallmatrix} x & -y \\ y & x \end{smallmatrix} \right)$。(x−yyx)\left( \begin{smallmatrix} x & -y \\ y & x \end{smallmatrix} \right) (xy−yx)
⚠️ 注意事项
- 列数限制:LaTeX 中矩阵的最大列数默认由计数器
MaxMatrixCols控制(通常为10列)。如果你的矩阵超过10列,可以在导言区或矩阵之前使用\setcounter{MaxMatrixCols}{20}来修改这个值(将20替换为你需要的最大列数)。 - 对齐方式:标准的矩阵环境元素是居中对齐的。如果你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如所有元素右对齐),可以考虑使用功能更强大的
array环境,它的语法类似于表格,可以在必选参数中指定每列的对齐方式(如{rrr}表示三列都右对齐)。对于简单矩阵,专用环境(如pmatrix)更便捷;对于复杂对齐或分割线,array环境更灵活 。
复杂公式排版
$$
\begin{cases}
x = \cos(t) \\
y = \sin(t)
\end{cases}
$$$$
\int_{-\infty}^{\infty} e^{-x^2} dx = \sqrt{\pi}
$$
%效果如下
{x=cos(t)y=sin(t)\begin{cases} x = \cos(t) \\ y = \sin(t) \end{cases} {x=cos(t)y=sin(t)
∫−∞∞e−x2dx=π\int_{-\infty}^{\infty} e^{-x^2} dx = \sqrt{\pi} ∫−∞∞e−x2dx=π
在 LaTeX 中排版复杂公式,关键在于掌握几个功能强大的数学环境,它们能帮你优雅地处理多行公式、对齐、矩阵以及分段函数等情况。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最核心的环境和它们的典型用途。
| 环境名称 | 主要功能 | 编号特点 | 适用场景举例 |
|---|---|---|---|
align | 多行公式,按指定位置(如等号)垂直对齐 | 每行可单独编号 | 公式推导、方程组求解 |
aligned | 在单个公式块内部实现多行对齐,通常嵌套在 equation等环境内 | 继承外部环境的编号(一个编号) | 一个复杂公式的多行展开 |
gather | 多行公式,每行居中显示 | 每行可单独编号 | 一系列相关联但无需对齐的公式 |
split | 将一个长公式拆分成多行,通常嵌套在 equation等环境内 | 继承外部环境的编号(一个编号) | 长的单行公式需要换行时 |
cases | 定义分段函数或按条件分类的表达式 | 通常作为一个整体编号 | 分段函数、条件表达式 |
| 矩阵环境 | 排版各种矩阵,如 matrix, pmatrix, bmatrix等 | 依赖外部环境编号 | 矩阵、向量、行列式 |
💡 关键用法与示例
1. 多行公式的对齐艺术:align和 aligned
align环境是实现多行公式精确对齐的利器。在每一行中,使用 &符号来指定对齐点,通常放在等号或其他关系符号之前。使用 \\来换行。
% 使用 align 环境,每行公式都会自动编号
\begin{align}
f(x) & = (a + b)^2 \\ % & 放在 = 前,这样所有等号会对齐& = a^2 + 2ab + b^2 % 第二行继续与第一行的等号对齐
\end{align}
f(x)=(a+b)2=a2+2ab+b2% 使用 align 环境,每行公式都会自动编号 \begin{align} f(x) & = (a + b)^2 \\ % & 放在 = 前,这样所有等号会对齐 & = a^2 + 2ab + b^2 % 第二行继续与第一行的等号对齐 \end{align} f(x)=(a+b)2=a2+2ab+b2
如果希望多行公式只共享一个编号,可以将 aligned环境嵌套在 equation环境内部。
% 使用 equation 环境包裹 aligned 环境,整个公式块只有一个编号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cos 2x & = \cos^2 x - \sin^2 x \\& = 2\cos^2 x - 1
\end{aligned}
\end{equation}
cos2x=cos2x−sin2x=2cos2x−1% 使用 equation 环境包裹 aligned 环境,整个公式块只有一个编号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cos 2x & = \cos^2 x - \sin^2 x \\ & = 2\cos^2 x - 1 \end{aligned} \end{equation} cos2x=cos2x−sin2x=2cos2x−1
2. 处理长公式换行:split
当一个公式特别长,需要拆分成多行时,split环境非常有用。它也需要嵌套在如 equation的环境里,并且通过 &指定对齐点。
\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P(Y | X) & = \frac{P(X, Y)}{P(X)} \\& = \frac{P(X|Y)P(Y)}{ \int P(X|Y)P(Y)dy }
\end{split}
\end{equation}
P(Y∣X)=P(X,Y)P(X)=P(X∣Y)P(Y)∫P(X∣Y)P(Y)dy\begin{equation} \begin{split} P(Y | X) & = \frac{P(X, Y)}{P(X)} \\ & = \frac{P(X|Y)P(Y)}{ \int P(X|Y)P(Y)dy } \end{split} \end{equation} P(Y∣X)=P(X)P(X,Y)=∫P(X∣Y)P(Y)dyP(X∣Y)P(Y)
3. 清晰地表达条件:cases
cases环境是排版分段函数的理想选择。每一行用 &分隔为两部分:公式本身和它成立的条件。
% 使用 cases 环境
\begin{equation}
D(x) =
\begin{cases}
2x + 1, & \text{如果 } x \in \mathbb{Q} \\ % \text{} 用于在公式中插入正体文字
x^2, & \text{如果 } x \in \mathbb{R} \setminus \mathbb{Q}
\end{cases}
\end{equation}
D(x)={2x+1,如果 x∈Qx2,如果 x∈R∖Q% 使用 cases 环境 \begin{equation} D(x) = \begin{cases} 2x + 1, & \text{如果 } x \in \mathbb{Q} \\ % \text{} 用于在公式中插入正体文字 x^2, & \text{如果 } x \in \mathbb{R} \setminus \mathbb{Q} \end{cases} \end{equation} D(x)={2x+1,x2,如果 x∈Q如果 x∈R∖Q
4. 排版矩阵
LaTeX 提供了多种矩阵环境,它们的使用语法类似,区别在于包裹矩阵的定界符(括号)不同。在环境内,&用于分隔列,\\用于换行。
% 使用 bmatrix 环境,矩阵两端会有中括号
$$
\begin{bmatrix}
1 & 2 \\
3 & 4
\end{bmatrix}
\quad
% 使用 pmatrix 环境,矩阵两端会有圆括号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
$$
% 使用 bmatrix 环境,矩阵两端会有中括号
\begin{bmatrix}
1 & 2 \
3 & 4
\end{bmatrix}
\quad
% 使用 pmatrix 环境,矩阵两端会有圆括号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
$$
🚧 注意事项
- 宏包支持:要使用上述大多数高级环境(如
align,gather,cases等),务必在文档的导言区使用\usepackage{amsmath}命令加载amsmath宏包。 - 编号控制:在任何带编号的环境中(如
align,equation),可以在需要取消编号的行的行末(\\之前)添加\notag或\nonumber命令。 - 引用公式:给公式添加
\label{eq:your_label}标签后,就可以在文中使用\eqref{eq:your_label来引用公式编号,非常方便。
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更有信心地使用 LaTeX 排版复杂公式!如果你对某个特定的复杂公式结构有更具体的疑问,我很乐意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其他有关latex的详细用法请前往(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latex数学式部分.pdf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K5YRrUAibLo94QbqaH0yg?pwd=1234 提取码: 1234)
4. 扩展功能
4.1 文本高亮
- 使用
==高亮内容==实现黄色背景高亮 - 启用设置:
文件 -> 偏好设置 -> Markdown扩展语法
4.2 Emoji 表情
- 输入
:emoji名称:获取表情(英文格式下没有空格回车)
示例::smile: :heart: :thumbs_up: - ❤️
4.3 目录生成
- 在文档中插入
[TOC]自动生成目录 - 支持多级标题导航
4.4 导出功能
- 支持导出为 PDF、HTML、Word 等格式
- 菜单路径:
文件 -> 导出
5. 高级技巧
5.1特殊技巧
- 专注模式:视图 → 专注模式,仅保留编辑行高亮
- 换行控制: 软换行:Shift+Enter 硬换行:空格+空格+Shift+Enter
- 在代码块末尾Ctrl+Enter,跳出代码框
5.2 代码折叠
- 使用
<!--more-->实现内容折叠 - 支持手动折叠代码块
5.3 主题切换
- 官方提供多种主题,可通过
文件 -> 切换主题更改
6. 参考资料
-
Typora 官方文档
-
Markdown 语法指南
-
LaTeX 数学公式手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