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的ASCII码表
ASCII 码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其基础意思是为计算机建立一套统一的字符编码规则,解决不同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问题。
1. ASCII 码的制定者
ASCII 的全称为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即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 制定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该机构在 1963 年首次发布 ASCII 标准,后在 1967 年和 1986 年进行过两次修订。
- 制定背景:早期计算机没有统一的字符编码,不同厂商设备的编码规则各异,导致数据在不同系统间传输时经常出现乱码。ASCII 码的出现正是为了统一这一标准。
2. ASCII 码的基础意思
ASCII 码的核心作用是 “将字符与二进制数对应”,让计算机能识别和存储文本信息,具体可从两个层面理解:
- 技术层面:它是一套 7 位二进制编码系统,每一位二进制数有 0 和 1 两种状态,因此总共能表示 2^7=128 个不同的字符(即之前提到的 128 个编码)。计算机通过识别这些二进制数,来对应显示或处理相应的字符。
- 应用层面:它为文本信息的标准化交互提供了基础。无论是键盘输入、屏幕显示,还是文件存储、数据传输,都能通过 ASCII 码确保字符的一致性,比如在不同计算机上输入 “a”,对应的 ASCII 码都是 97(十进制),避免了因编码差异导致的信息错乱。
ASCII 码表中总共有 128 个不同的编码,对应 128 个字符。
ASCII 码的核心分类
ASCII 码的 128 个编码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覆盖了基础文本交互所需的所有字符。
- 控制字符(0-31 和 127):共 33 个,不对应可显示的字符,主要用于控制设备。例如换行符(10)、回车符(13)、退格符(8)等。
- 可显示字符(32-126):共 95 个,包含日常使用的可见字符。具体又可细分为:
- 空格符(32)
- 数字 0-9(48-57)
- 大写英文字母 A-Z(65-90)
- 小写英文字母 a-z(97-122)
- 标点符号和特殊符号,如
!
、@
、#
、(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