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A变成类似vba环境给第三方软件集成IDE功能,脚本功能
比如以前的VB6就是VBA的副产品。VBA增加一个窗体设计,可以独立编绎EXE,DLL
VBA专业版直接可以在菜单中编绎生成DLL。不知能否把JSA独立出来,脱离WPS环境,变成一个VB6一样 IDE,或者NODE.JS一样的开发环境?要是能做成一个C# nuget项目程序包更好。
比如做了一个进销存或ERP,可以增加一个用户自已创建新窗体的功能,给原来的进销存增加几个按钮或菜单关联上去,扩展原有管理软件的功能,让用户自定义设计界面,和宿主程序交互。
JSA 改造为独立 VB 风格脚本语言的技术方案框架
一、项目核心定位
(一)目标定位
打造一款轻量级、VB 风格、跨场景的国产自主脚本语言,核心承接 VB6/VBS/VBA 存量开发者需求,聚焦办公自动化、轻量系统运维、文档处理三大核心场景,实现 “语法简洁、生态开放、场景适配” 的差异化优势。
(二)核心特性
- 语法兼容 VB 核心逻辑,降低原 VB 开发者迁移成本;
- 脱离 WPS 依赖,构建独立运行环境,支持多平台(Windows 优先,后续拓展 Linux);
- 轻量化设计,解释器体积控制在 10MB 以内,启动速度≤1 秒;
- 原生支持办公文档交互、文件操作、数据库连接、系统 API 调用等核心功能。
二、语法体系设计
(一)语法基础
- 变量与数据类型:采用弱类型声明,支持
Dim
变量定义,兼容 VB 常用数据类型(String、Integer、Boolean 等),新增Document
类型适配文档操作; - 流程控制:保留
If...Then...Else
、For...Next
、Do...Loop
等 VB 经典语法,简化异常处理,新增Try...Catch
语句; - 函数与过程:支持
Function
(有返回值)和Sub
(无返回值)定义,兼容 VB 的参数传递方式(按值 / 按地址)。
(二)差异化语法优化
- 简化文档操作语法:借鉴 JSA 优势,提供
WPS.Document.Open()
、Excel.Sheet.Write()
等极简接口,同时拓展支持 Office、PDF 等主流文档格式; - 系统操作快捷语法:新增
File.Copy()
、DB.Connect()
、VM.Create()
等封装函数,底层调用系统原生 API,降低运维场景开发难度; - 语法糖支持:支持
With
语句简化对象操作,提供数组切片、字符串模板等便捷语法。
三、核心技术架构
(一)整体架构
采用 “解释器 + IDE + 扩展库” 三层架构,确保轻量化与可扩展性平衡:
- 解释器层:核心负责语法解析、代码执行,基于 C++ 开发(保证效率),剥离 JSA 对 WPS 的依赖,重构文档解析模块;
- IDE 层:开发轻量化编辑器,支持语法高亮、代码调试、自动补全,提供 VB 代码导入工具;
- 扩展库层:分为核心库(内置功能)和第三方库(开源生态),支持动态加载。
(二)关键模块开发
- 语法解析模块:基于递归下降分析法实现语法解析,生成抽象语法树(AST),确保 VB 语法兼容与执行效率;
- 运行时模块:提供内存管理、垃圾回收机制,支持多线程执行(轻量级实现,避免资源占用过高);
- 功能核心库:
- 文档处理库:适配 WPS、Office、PDF 等格式,封装读写、格式转换功能;
- 系统操作库:支持文件 IO、进程管理、注册表操作、系统 API 调用;
- 数据处理库:支持 MySQL、SQL Server 等数据库连接,提供数据查询、备份接口;
- 运维工具库:封装虚拟机管理(VMware、Hyper-V)、批量任务调度功能;
- 跨平台适配模块:优先实现 Windows 系统支持,基于 Qt 框架适配 Linux 平台,统一跨平台 API 接口。
(三)技术剥离与重构
- 对 JSA 核心代码进行重构,剔除 WPS 私有接口依赖,采用标准文档解析库(如 Poppler for PDF、LibreOffice SDK)替代 WPS 内核;
- 独立封装解释器核心,避免与第三方软件耦合,确保单文件运行能力。
四、生态建设规划
(一)开源策略
- 核心解释器与基础库采用 MIT 开源协议,开放代码仓库(如 Gitee),吸引开发者贡献代码;
- 企业版提供商业授权,包含技术支持、定制化开发、专属扩展库等增值服务。
(二)社区与文档建设
- 搭建官方社区,提供教程、案例库、问题反馈渠道,定期举办开发者活动;
- 编写详细文档,包括语法手册、API 参考、迁移指南(VB→新语言)、场景化教程。
(三)第三方生态拓展
- 提供 SDK,支持开发者开发自定义扩展库,发布至官方库市场;
- 与办公软件、运维工具厂商合作,实现语言内置或插件集成,扩大应用场景。
五、分阶段实施计划
(一)第一阶段(1-3 个月):技术剥离与核心开发
- 完成 JSA 代码重构,剥离 WPS 依赖,开发基础解释器;
- 实现核心语法与文档处理、文件操作功能;
- 开发简易 IDE 原型。
(二)第二阶段(4-6 个月):功能完善与测试
- 新增数据库、运维工具核心库;
- 完善 IDE 功能(调试、自动补全);
- 进行兼容性测试与性能优化,确保轻量化特性。
(三)第三阶段(7-9 个月):开源发布与生态启动
- 开源核心代码,上线官方社区与文档;
- 发布 Beta 版本,招募测试用户;
- 对接 WPS 生态,提供从 JSA 到新语言的迁移工具。
(四)第四阶段(10-12 个月):商业化与跨平台拓展
- 发布正式版本,推出企业付费服务;
- 实现 Linux 平台适配;
- 拓展第三方库生态,与企业客户达成合作。
六、风险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风险
- 风险点:语法解析效率低、文档格式兼容性差;
- 应对:采用性能优化技术(如预编译缓存),引入成熟第三方解析库,建立兼容性测试用例库。
(二)生态风险
- 风险点:开发者参与度低、第三方库匮乏;
- 应对:联合高校、开源社区开展推广活动,提供开发者激励计划,官方主导核心场景扩展库开发。
(三)商业风险
- 风险点:市场认可度低、盈利困难;
- 应对:聚焦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轻量运维场景,推出 “免费基础版 + 付费增值服务” 模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