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模型面试题:Self-Attention 原理与多头注意力设计
大家好,最近这一两周不少公司已秋招中。
不同以往的是,当前职场环境已不再是那个双向奔赴时代了。求职者在变多,HC 在变少,岗位要求还更高了。
最近,我们又陆续整理了很多大厂的面试题,帮助一些球友解惑答疑,分享技术面试中的那些弯弯绕绕。
总结如下:
- 《大模型面试宝典》(2025版) 正式发布
如果说 Transformer 是大模型的地基,那么 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机制) 就是整个地基的钢筋水泥。它不仅是面试考察的重中之重,更是问题最密集、最深入、花样最多的环节。几乎所有大厂面试官都会围着“注意力”穷追猛打,从原理到公式,从直观解释到代码实现,甚至追问到缩放因子和 Mask 的细节。今天我们就来拆开看个明白。
一、自注意力机制的核心逻辑
面试官经典开场白是:“请详细解释 Self-Attention 的原理”。
你的回答要做到三点:通俗、完整、公式准确。
1. 通俗解释 QKV
-
Query(查询):当前词想找什么信息。
-
Key(键):序列中其他词能提供的“信息标签”。
-
Value(值):这些词的实际内容。
简单来说:Query 像是在提问“我需要什么”,Key 像是在举手说“我能提供什么”,Value 则是实际给出的答案。通过计算 Q 和 K 的相似度,就能决定该给每个 V 多大权重。
2. 计算流程你需要能一口气把整个流程说顺:
-
输入向量 → 线性变换得到 Q, K, V
-
计算注意力分数:Score = Q·Kᵀ
-
缩放:除以 √dₖ
-
Mask(可选):屏蔽 Padding 或未来信息
-
Softmax:归一化得到注意力权重
-
加权求和:∑(weights·V),得到最终输出
3. 数学公式这一句最好能脱口而出:
Attention(Q, K, V) = softmax(QKᵀ / √dₖ) V
别小看这行公式,面试官就靠它来判断你是“背概念”还是“真的懂”。
二、多头注意力的设计
如果只会讲 Self-Attention,还不够。面试官十有八九会接着问:“为什么要用多头注意力?”
1. 动机(Why) 单头注意力,就像只用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多头注意力,允许模型在不同位置、不同子空间中同时关注信息。
-
有的头可能专注语法结构;
-
有的头可能专注语义关系;
-
有的头可能捕捉长距离依赖。
2. 过程(How)
-
输入向量经过线性投影,得到多个 Q、K、V 子空间;
-
拆分成 h 个“头”;
-
每个头独立计算 Self-Attention;
-
所有头的输出 concat 拼接在一起;
-
再经过一次线性变换,得到最终结果。
3. 维度变化举个例子:
-
输入维度 d_model = 512
-
设有 8 个头,每个头维度 d_k = 64
-
每个头输出 64 维,拼接后还是 512 维
-
再通过线性层映射回 d_model
这一点很重要,面试官会抓住“维度匹配”来区分懂与不懂。
三、关键细节的深度追问
真正能区分选手水平的,是这类细节题:
1. 为什么分数要除以 √dₖ?
-
数学原理:当 dₖ 很大时,Q·Kᵀ 的结果方差会随之增大,导致分布过于陡峭。
-
实际效果:Softmax 会被推到饱和区,梯度接近 0,训练极不稳定。
-
解决方法:除以 √dₖ,把方差稳定在 1 附近,保证梯度平稳。
如果你能同时说出“数学原因 + 实际效果”,面试官会给你加分。
2. Mask 的作用是什么?
-
Padding Mask:忽略掉序列中的 padding token,避免无效信息干扰。
-
Causal/Look-ahead Mask:只在 Decoder 中用,防止预测当前位置时看到未来 token。
这一点是区分“会背书”和“能解释场景应用”的关键。
四、面试答题技巧
光懂原理还不够,要会答:
-
开场一句话总结: “Self-Attention 的核心是通过 Q、K、V 的点积计算序列内部依赖关系,输出是对所有 Value 的加权求和。”
-
补充公式:一边说,一边写公式。
-
画图解释:画出序列,箭头指来指去,让面试官直观感受到“谁在关注谁”。
-
延展思维:答完 Self-Attention,顺势引到 Multi-Head,说“单头可能只关注一个角度,所以用多头并行来捕捉不同关系”。
五、结语:注意力是大模型的灵魂
Transformer 的灵魂就在 Attention。能讲清楚 Self-Attention 和 Multi-Head,你的面试表现就已经比 70% 的候选人强。
别把公式当成背诵题,而要真正理解:Q 是问题,K 是标签,V 是答案。多头注意力,就是让模型从不同角度同时“看世界”。
下一次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要除以 √dₖ”,你就能笑着回答:“为了不让梯度消失。”
这才是面试官最想看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