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奥特曼如何玩转好莱坞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2025年10月15日,OpenAI推出其视频生成器Sora 2.0及其配套社交应用,引发好莱坞业内的巨大震动。据《好莱坞报道者》报道,在Sora新版本发布前夕,各大经纪公司内部充满疑问与不安。一家重量级经纪公司通过小道消息得知OpenAI即将发布新产品,却惊讶于高层并未接到奥特曼领导的团队任何通知。这家机构主动联络了OpenAI。
双方的首次会谈气氛紧张。一位参与谈判的经纪公司高管表示,OpenAI在沟通过程中“故意误导”。对方一再强调,这将是一个“自愿参与”机制,承诺会保护该机构旗下艺人的肖像权及知识产权。然而,随着不同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渐展开,人们发现OpenAI对各方的说法并不一致。
有的高管被告知艺人肖像和知识产权都需获得明确授权才能使用;而另一些人则得到了相反的说法,甚至未被明确告知两者的区别。这种前后矛盾的沟通方式令好莱坞各方困惑不已。
WME的合伙人透露,该公司旗下包括马修·麦康纳、迈克尔·B·乔丹与瑞安·雷诺兹等明星都被告知,若不希望自己的脸孔或声音出现在Sora上,必须主动向OpenAI提出申请。该合伙人直言,这种要求不切实际:“想象一下,一个经纪人给客户打电话,劝他加入Sora。那客户很可能会直接解雇这位经纪人。”
9月29日,Sora 2.0发布前一天,WME方面终于收到通知,确认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艺人肖像。尽管这一点算是初步胜利,但也只是“半步”成果。新发布的社交平台允许用户创作包含好莱坞各大公司所拥有热门角色的内容。前提是,各大制片厂必须逐一列出不希望被使用的角色与作品。这一变化,被视为硅谷对娱乐产业的进一步侵蚀。
10月3日,奥特曼宣布将转向一种“类自愿参与”的机制,但此时,OpenAI的计划已基本达成。Sora生成的视频已经开始出现诸如《开心汉堡店》、《海绵宝宝》、《怪诞小镇》、《精灵宝可梦》、《侠盗猎车手》和《荒野大镖客》等广受欢迎的电影、电视剧及游戏画面。Sora迅速登顶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
“这一系列操作非常精心算计,”该经纪公司高管表示,“他们在未设任何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发布产品,绝非无意。”
目前,谈判已升级至法律层面,诉讼正在被严肃考虑中。与此同时,好莱坞各方正奋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局势。素来保持低调的电影协会(MPA)首次发声,公开谴责OpenAI。CAA和UTA也采取行动,WME更是向所有经纪人发送备忘录,明确表示其客户不参与Sora的任何形式使用。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各大制片厂与经纪公司内部对于Sora的“退出机制”感到困惑与愤怒。该机制并非正式系统,而是一个链接,供用户逐个举报侵权内容,效率低下且缺乏组织。甚至在Sora上线之前,OpenAI内部都没有专责人员负责此类内容管理,直到事件发酵后才增设相关岗位。一些高管对继续与OpenAI接触持保留态度。
他们担心,一旦启动谈判流程,等于默认由内容方承担起通知OpenAI不得使用其知识产权的责任。而迪士尼在9月底发出的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函中明确指出,自己“没有义务选择‘退出’以保留或主张其著作权权益”。
事实上,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已联合起诉Midjourney,指控其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带有版权角色的图像。诉讼预示着好莱坞未来或将面临更多针对AI公司的法律战。
“这简直是颠覆版权法的做法,”法律咨询机构Moses Singer合伙人、前Showtime Networks执行副总裁罗伯·罗森伯格指出,“他们设定了一个虚假前提:只要你不主动反对,他们就能用。而你若没反对,那就是你的错。”
多年来,OpenAI在Shetty与McKean等科技老将的推动下,对好莱坞版权问题一直采取“先做再说”的策略。他们更倾向于在出现争议后寻求原谅,而不是事先征得许可。这种策略被认为是变现Sora的最便捷路径。
尽管ChatGPT的应用极为广泛,每月带来约10亿美元营收,拥有每周7亿活跃用户,但Sora的盈利模式尚不明朗。AI视频生成器若无法使用熟悉角色与元素,其吸引力将大大降低。Midjourney在遭遇诉讼后曾短暂加装版权防护机制,但在用户活跃度下降后又悄然移除。奥特曼对外高调宣称其目标,最终成败仍取决于好莱坞是否愿意开放授权。
奥特曼在博客中写道:“我们听到很多版权持有人对这种‘互动式同人创作’充满期待,并相信这将带来巨大价值。”Shetty也补充称:“我们看到创作者与粉丝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新机遇。”
但当前局势更像是一场消耗战,好莱坞与资本雄厚的AI企业正展开角力,处境日益被动,正如当年面对网络盗版时的迟缓反应。目前好莱坞唯一尚存的筹码,或许就是未来可能的合作协议。只不过,OpenAI似乎更像是对手,而非潜在伙伴。
“你们怎么能一边烧毁合作的桥梁,一边还希望我们达成合作?”WME合伙人曾对OpenAI代表如此质问。
业内还有一种声音,对制片公司未能积极对抗硅谷的步步紧逼表达不满。据知情人士透露,AI企业早已多年在网络上爬取影视作品用于训练模型。而创作者们往往并不拥有作品的知识产权,因多数属于“定制创作”类型合同。
有评论指出,如果好莱坞早早通过司法途径介入,是否能迫使AI企业清除其训练库中涉嫌侵权的内容?正如Amazon旗下Anthropic与作者达成和解所展现的先例。目前,各大制片厂更专注于防御性维权,而非主动探索与AI技术的深度合作。
未来,迪士尼可能会选择绕开OpenAI,自行开发如Sora般的平台,让用户按月订阅、使用旗下IP生成互动内容。其他公司则可能已着手谋划合作协议。在这种情况下,经纪公司与制片厂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
WME合伙人指出:“这正是最大的问题。如果选择起诉,就可能失去与这些科技公司合作的机会。”
另一家经纪公司的高管则表达了更为直接的态度:“客户们期望被保护。如今暴露出的问题,正说明这个系统存在严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