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编程——电脑配置与效率提升完全指南
高效编程——电脑配置与效率提升完全指南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常编程和办公中,掌握一些高效的操作技巧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本文总结了从基础工具选择到进阶操作技巧的完整指南,帮助你打造更高效的工作流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摘取有用的片段,并继续在其他文章中搜集、积累成一份最适合自己的tricks合集。
一、基础工具选择
1. 搜索引擎:Google
作为程序员,使用Google搜索能获得更准确、更丰富的技术资料。配合英文关键词搜索,效果更佳。
推荐搜索技巧:
- 使用
site:stackoverflow.com
限定在特定网站搜索 - 添加引号
"exact phrase"
进行精确匹配 - 使用
-关键词
排除不需要的结果 - 善用
filetype:pdf
搜索特定文件类型
2. 代码编辑器:VS Code
Visual Studio Code 是目前最流行的轻量级代码编辑器,拥有丰富的插件生态和强大的扩展性。
二、Windows 系统优化
1. 键盘响应速度优化
操作步骤:
- 按
Win
键,输入"控制面板" - 搜索"键盘",打开键盘属性
- 将"重复延迟"调到最短
- 将"重复速率"调到最快
这样设置后,无论是删除文字还是在终端等输入,都会更加流畅更responsive。
2. 鼠标滚轮优化
操作步骤:
- Win + I 打开设置
- 搜索"鼠标"
- 找到"一次滚动多行",建议设置高一点
- 提升浏览长文档和代码的效率
三、键盘操作技巧全集
1. 光标移动类
快捷键 | 功能 | 使用场景 |
---|---|---|
Home | 跳转到行首 | 快速返回行首编辑 |
End | 跳转到行尾 | 快速在行尾添加内容 |
Ctrl + 左/右箭头 | 按单词跳转 | 在长句中快速定位 |
Ctrl + Home | 跳转到文档开头 | 快速回到文件顶部 |
Ctrl + End | 跳转到文档末尾 | 快速跳到文件底部 |
2. 编辑操作类
快捷键 | 功能 | 效率提升 |
---|---|---|
Ctrl + Backspace | 删除整个单词 | 比逐字删除更快 |
Ctrl + Delete | 向后删除整个单词 | 快速清理光标后的内容 |
Shift + Home/End | 选中到行首/行尾 | 快速选中一行内容 |
Ctrl + Shift + 左/右 | 按单词选中 | 精确选择多个单词 |
Win + “环境” | 快速打开环境变量配置窗口 | 加速环境变量的配置 |
3. 窗口管理类
快捷键 | 功能 | 使用场景 |
---|---|---|
Win + E |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 | 快速访问文件 |
Win + D | 显示桌面 | 快速隐藏所有窗口 |
Win + L | 锁定电脑 | 离开时保护隐私 |
Win + 上箭头 | 窗口最大化 | 专注当前任务 |
Win + 左/右箭头 | 左右分屏 | 对比查看两个窗口 |
Win + Tab | 任务视图 | 管理多个虚拟桌面 |
Alt + Tab | 快速切换窗口 | 在程序间高效切换 |
Alt + F4 | 关闭当前窗口 | 快速关闭程序 |
4. 截图相关
快捷键 | 功能 |
---|---|
Win + Shift + S | 截图工具 |
Win + Print Screen | 全屏截图并保存 |
四、VS Code 高效使用技巧
1. 内置快捷键
快捷键 | 功能 |
---|---|
Ctrl + X | 剪切当前行(无需选中)可以当做删除一行来用 |
Ctrl + / | 快速注释/取消注释 |
Ctrl + Shift + K | 删除整行 |
Alt + 上/下箭头 | 移动当前行 |
Shift + Alt + 上/下 | 复制当前行 |
Ctrl + D | 选中下一个相同内容 |
Ctrl + F | 查找 |
Ctrl + H | 查找并替换 |
Ctrl + Shift + F | 全局查找 |
Ctrl + P | 快速打开文件 |
Ctrl + Shift + P | 命令面板 |
Ctrl + B | 切换侧边栏 |
`Ctrl + `` | 切换终端 |
2. 自定义快捷键推荐
打开 文件 → 首选项 → 键盘快捷方式 (或按 Ctrl + K, Ctrl + S
)
推荐自定义配置:
[{"key": "ctrl+d","command": "editor.action.copyLinesDownAction","when": "editorTextFocus"},{"key": "alt+c","command": "copyRelativeFilePath"},{"key": "alt+shift+c","command": "copyFilePath"},{"key": "alt+e","command": "revealFileInOS"}
]
功能说明:
Ctrl + D
: 复制当前行到下一行Alt + C
: 复制文件的相对路径Alt + Shift + C
: 复制文件的绝对路径Alt + E
: 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打开当前文件
3. 插件
结合自己领域和项目自行搜索
五、WSL2/Linux 终端进阶技巧
1. Bash 基础操作
快捷键 | 功能 |
---|---|
Ctrl + U | 删除光标前的所有内容 |
Ctrl + K | 删除光标后的所有内容 |
Ctrl + W | 删除光标前的一个单词 |
Ctrl + A | 跳转到行首 |
Ctrl + E | 跳转到行尾 |
Ctrl + L | 清屏(相当于 clear) |
Ctrl + R | 搜索历史命令 |
Ctrl + C | 终止当前命令 |
Ctrl + Z | 暂停当前进程 |
上/下箭头 | 浏览历史命令 |
2. 自动激活 Conda 环境
编辑 ~/.bashrc
文件:nano ~/.bashrc实现自动激活conda环境
不用每次都conda activate xxx
3. 代理开关脚本
创建 ~/proxy.sh
文件:
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bash ~/proxy.sh on # 开启代理 bash ~/proxy.sh off # 关闭代理
配置好后只要运行一次proxy.sh on 即可默认开启代理,同时可以在bash脚本中加入测试链接,测试代理是否配置成功
(背后的思想类似于函数的封装,把一些复杂的步骤封装成简单的bash 脚本)
4. Windows 与 WSL 互操作技巧
从 Windows 快速进入 WSL:
Win + E
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 导航到目标文件夹
- 在地址栏输入
wsl
并回车 - 自动在该路径打开 WSL 终端(无论是Linux文件夹还是Window文件夹都可以使用WSL打开,对于Windows文件夹使用WSL打开以后即可使用ls、tree等命令)
从 WSL 打开 VS Code:直接在terminal中输入 code .
第一次连接会安装 VS Code Server,需要等待几秒。在等待期间可以:
Alt + Tab
切回终端- 继续输入其他命令(如启动 AI CLI 工具 gemini、claude等,能节省一点时间)
5. 包管理优化技巧
自动确认安装: pip 或 conda install xxx 后面加-y
自动确认
批量安装策略:
对于新租的服务器环境配置:
不一定每次都要pip install torch 开始,可以先安装大型依赖包,自动解决基础依赖
pip install vllm # 会自动安装 torch 等依赖
这样就只剩下个别包需要手动安装了
- 按
上箭头
调出上一条命令 Ctrl + Backspace
删除最后一个包名- 输入新包名,回车
当然,面临需要多次租服务器时,更好的做法是记录下安装顺序,然后新环境一行安装多个包
pip install vllm scikit-learn xxx -y
六、鼠标使用技巧
1. 侧键功能
现代鼠标通常配备两个侧键,充分利用可以大幅提升效率:
浏览器中:
- 前进/后退页面
- 快速浏览历史记录
VS Code 中:
- 从函数定义返回调用处(Ctrl + 左键进入函数定义以后可以按侧键返回)
- 在代码查看记录中跳转
文件管理器中:
- 快速在文件夹间导航
2. 其他鼠标技巧
- 中键点击链接: 在新标签页打开(浏览器)
- Ctrl + 滚轮: 缩放页面/代码字体大小
- Shift + 滚轮: 水平滚动(部分应用)
- 双击鼠标滚轮: 自动滚动模式
七、编程思维与代码组织
1.规范代码书写逻辑
比如运算符和关键字直接要有空格,括号前面要有空格,什么时候换行、代码段之间要空几行等等
2. 自顶向下编程(Top-Down Programming)
这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编程方法论,类似于写新闻稿——头条在前,细节在后。
核心原则:
# 第一步:写主函数框架
def main():data = load_data()processed = process_data(data)results = analyze(processed)save_results(results)# 第二步:逐步实现子函数
def load_data():# TODO: 实现数据加载passdef process_data(data):# TODO: 实现数据处理pass
优势:
- 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 便于团队协作和代码审查
- 提前发现逻辑问题
- 支持增量开发
3. Newspaper Metaphor(类似报纸的组织方式)
代码应该像新闻报道一样组织:
- 标题层: 函数/类名清晰表达意图
- 导语层: 主函数展现核心逻辑流程
- 正文层: 子函数提供实现细节
- 补充层: 辅助函数和工具方法
示例:
# 标题层:清晰的函数名
def generate_sales_report(start_date, end_date):"""生成导语"""# 正文层:清晰的逻辑流程sales_data = fetch_sales_data(start_date, end_date)summary = calculate_summary_statistics(sales_data)visualizations = create_charts(sales_data)report = format_report(summary, visualizations)return report# 补充层:具体实现细节
def fetch_sales_data(start_date, end_date):# 详细的数据获取逻辑...
3. 函数设计原则
- 单一职责: 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
- 命名清晰: 函数名应该是动词,准确描述功能
- 长度适中: 一个函数最好不超过 50 行
- 减少嵌套: 避免超过 3 层的嵌套
- 提前返回: 使用 guard clauses 减少嵌套
总结
效率的提升来自于对工具的深度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本文介绍的技巧从基础到进阶,覆盖了日常开发的各个方面。建议循序渐进地实践这些技巧,逐步内化为肌肉记忆。记住: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
文中提到的许多技巧是在特定场景在的,比如WSL2中的各种操作,但是他们背后的逻辑可以运用和推广的你的实际项目中,这需要不断的尝试和积累经验。当然本文章绝对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适合读者的tricks合集,只有自行整理累计的技巧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有任何问题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