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G到Wi-Fi 7 中国或将迎来6GHz开放窗口期
在全球通信业迈向6G时代的进程中,6GHz频谱资源正成为决定未来网络格局的关键变量。据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邮电出版社旗下北京信通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的权威媒体——《通信世界网(CWW)》最新报道,随着6G技术逐渐逼近2030年商用的时间节点,6GHz频段的归属和利用已成为通信产业的一场全球性竞争。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经济体在6GHz频谱划分上的态度已基本成形:美国、韩国等国家选择将全部6GHz频段(5925–7125MHz)开放为免授权频谱,用于Wi-Fi 6E与Wi-Fi 7的普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则采取“折中策略”,即将下部频段(5925–6425MHz)开放给Wi-Fi使用,而将上部频段(6425–7125MHz)保留给5G或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欧洲地区的情况更为复杂,目前仅明确开放下部频段(5925–6425MHz)用于Wi-Fi,上部频段的最终归属仍在激烈博弈中。
而在中国,政策节奏相对谨慎但同样具有前瞻性。我国已率先在全球确定6GHz上部频段(6425–7125MHz)作为5G/6G系统专用频谱,为未来6G演进奠定了基础。然而,针对下部频段(5925–6425MHz),2023年7月发布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尚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一“空白地带”,正成为国内通信产业和Wi-Fi生态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过去几年,工信部为推动5G建设先后开放了4.9GHz、3.5GHz、2.6GHz、2.1GHz等中频段资源,以及900MHz、850MHz、700MHz等低频段,用于三大运营商5G网络的铺设。截至目前,全国5G基站数量已超过450万,网络建设规模全球领先。然而,由于5G缺乏驱动数据量级爆发的“杀手级应用”,其利用率与投资回报均不及预期。据统计,5G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仅占全部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到一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固定宽带网络仍是我国互联网连接的主力军。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流量高达18,838亿GB,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的5.6倍,同比增速亦高于移动数据流量。这一结构变化表明,在家庭、企业、教育、工业等典型应用场景中,Wi-Fi依旧承担着最主要的接入任务。
然而,我国当前Wi-Fi可用频段仍仅限于2.4GHz和5GHz。随着流量快速增长、带宽持续受限,网络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仅为99.14 Mbit/s,仍明显低于4G/5G网络的综合下载速率157.53 Mbit/s。由此可见,若不尽快开放6GHz下部频段,Wi-Fi网络的发展势必受到瓶颈制约。
可以预见,随着6GHz频段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中国Wi-Fi 7产业即将迎来加速发展的窗口期。
正是在这样的技术与政策背景下,QOGRISYS顺势推出新一代O2072PM Wi-Fi 7 + Bluetooth 6.0 模组,在6GHz黄金频段实现全带宽支持,抢先卡位Wi-Fi 7产业化的战略高地。该模组基于高通QCC2072芯片平台,全面兼容IEEE 802.11a/b/g/n/ac/ax/be标准,支持2.4GHz、5GHz与6GHz三频协同通信,在6GHz频段实现高达320MHz的信道带宽,峰值速率可达5.8Gbps,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性能领先的代表。
O2072PM支持增强型多链路操作(eMLSR),保障低时延、低丢包的稳定通信。模块支持Aux Radio,可实时监测主射频收发状态,按需唤醒或休眠,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同时支持802.11az Wi-Fi Ranging与高精度距离测量(HADM)技术。
除Wi-Fi性能外,O2072PM还支持Bluetooth 6.0与LE Audio音频传输,可实现低功耗下的高保真音频与控制信号传输。
模组采用M.2 2230 Key E接口设计,结构紧凑、兼容性强,从高速率到低功耗,从多链路并发到智能音频融合,这一模组将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家庭WiFi网络等新兴场景提供高性能无线连接的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