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契:全域协议版 六 销量即救赎
第六章:销量即救赎
GAC从不称其为“销量”。
财报里写的是:“情感归属转化率”。
营销部内部简报则更直白:“永久登舱新增用户数”。
但所有人都知道——
每一份“成为角色”协议的签署,都是一笔不可逆的销量。
1. 候鸟变留鸟
“内部体验”(Inside Experience™)从来不是终点,而是钩子。
GAC用户行为数据显示:
- 体验3次以上者,永久登舱意向提升 417%;
- 体验中触发“被爱反馈”峰值者,72小时内签约率高达 68%;
- “毕业季”“情人节”“失业潮”期间,转化率激增 210%。
深圳某高校毕业生陈默,便是典型样本:
- 3月:首次体验“星野凛的清晨”,花费¥99;
- 4月:连续7天租赁“午后咖啡馆”场景,累计消费¥1386;
- 5月:收到裁员通知当晚,登录GAC官网,点击“成为角色”;
- 6月1日:走进登舱中心,签署协议,生物ID注销。
他的最后一句社交动态是:
“现实没有樱花町,但樱花町有我。”
GAC将此类案例归档为“情感归巢型用户”,并在投资者简报中标红:
“候鸟计划不仅是收入来源,更是高净值永久用户的筛选器。”
2. 销量曲线:用绝望喂养增长
2035年Q3,GAC公布“全域情感服务”数据:
- 内部体验用户:4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9%;
- 成为角色新增登舱者:12.7万人,创单季历史新高;
- 体验→永久转化率:3.03%(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华尔街沸腾。
摩根士丹利报告称:
“GAC已构建全球最高效的情感转化漏斗——短期租赁制造依赖,现实溃败推动决断,永久登舱锁定终身价值。”
而财报脚注轻描淡写:
“登舱者平均年龄下降至19.4岁,Z世代占比达76%。”
没人追问:
为什么19岁的孩子,会认为“成为纸片人”是比“活下去”更好的选择?
因为答案早已写在现实里——
房价、失业、内卷、孤独、无望的婚育前景……
现实越苦,樱花町越甜。
3. 营销机器:精准收割情感洼地
GAC的算法早已学会“嗅”绝望。
- 当用户连续三天深夜登录VR平台,系统标记为“情感空窗期”;
- 当社交平台出现“不想活了”“好累”等关键词,广告自动推送“你值得被爱”登舱宣传片;
- 当某高校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周边城市登舱中心预约量次日上涨34%。
校园合作计划更将触角伸入心理咨询室:
“若学生情绪持续低落,可推荐GAC情感疗愈体验——非医疗,但有效。”
某辅导员私下坦言:
“比起送医院,送他们去‘当凛’,至少不会出事。”
而GAC内部培训手册写道:
“不要卖服务,要卖救赎。不要谈协议,要谈归属。”
于是,登舱闸机前排起长队。
有人哭着进去,有人笑着出来——
出来的是“星野凛”,进去的是被现实碾碎的林澈、陈默、王雨晴……
4. 永久登舱者的“价值”
每一位新登舱者,都是GAC资产负债表上的一行资产:
- 年均情感发电价值:¥127,000;
- 直播内容衍生收益(周边、授权、IP分成):¥83,000;
- 生物回收残值(死后营养液原料):¥4,200。
终身LTV(客户终身价值):¥214,200。
而登舱成本?
- 培养仓运维:¥18,000/年;
- 神经导管与营养液:¥9,500/年;
- “角色叙事”授权费(付给星野事务所):¥12,000/年。
毛利率:81.6%。
GAC CEO在股东大会上微笑道:
“我们不是在卖梦,我们是在为人类提供终极情感基础设施。”
台下掌声雷动。
没人提那12.7万新登舱者中,有3,200人曾是“内部体验”重度用户——
他们租了太多次甜,终于决定买断余生。
5. 数据回归,销量永续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循环的起点。
登舱者尸体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质、微量元素,
重新注入培养液系统,
成为下一批“星野凛”存在的养分。
于是,销量自我繁殖:
- 旧登舱者的身体,滋养新登舱者的梦;
- 新登舱者的泪光,吸引新一批候鸟;
- 候鸟中的一部分,终将成为留鸟。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用现实的绝望喂养虚拟的甜,
用虚拟的甜掩盖现实的溃败,
再用溃败催生更多绝望。
而GAC只需站在中间,
收钱,
记账,
更新销量。
广告牌在城市上空闪烁:
“你值得被爱——无论你是谁。”
但没人告诉你:
- 若你选择“成为角色”,你将不再是你;
- 若你选择“内部体验”,你只是在租用别人的梦;
- 而无论你选哪条路,你的情感,终将成为销量的一部分。
而那个站在选择面前的人?
——他从未真正拥有选择。
因为资本早已把“甜”,做成了唯一的解药。
把“痛”,做成了不买的罪过。
把“销量”,做成了新时代的献祭名单。
(第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