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CMAQ第一期】模型概述
目录
- WRF-CMAQ 模型概述
- 模型耦合机制
- 模型评估与应用
- 模型版本与发展历史
- WRF-CMAQ Model Tutorial
- 气溶胶直接辐射反馈效应(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Feedback Effects)
- 应用与评估(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 最新版本(WRF-CMAQ Release)
- Benchmark 测试案例(Benchmark Test Case)
- WRF Namelist 设置(WRF-CMAQ 控制参数)
- WRF-CMAQ vs. WRF-Chem
- 参考
WRF-CMAQ 模型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开发的一种气象与空气质量耦合模型系统,用于研究大气化学与气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适用于评估气溶胶(aerosols)对辐射、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背景
传统的空气质量模型(如 CMAQ)通常采用回顾模式(retrospective mode)运行,使用独立生成的气象数据作为输入。这种方式称为单向耦合(one-way coupling),使用预处理工具(如 MCIP)将气象模型数据转换为 CMAQ 可用格式。
但这种方法存在两大局限:
- 无法反映污染物对气象的反馈作用(如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
- 模拟精度受限,因为大气动力学数据是提前计算并插值的。
解决方案:WRF-CMAQ 耦合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EPA 开发了双向耦合模型 WRF-CMAQ(Wong et al., 2012),实现了:
- WRF 和 CMAQ 同步运行;
- CMAQ 被嵌入为 WRF 的子程序,无需修改代码即可作为独立或耦合模式运行;
- 提供灵活的参数设置,如:
- 调整 WRF 与 CMAQ 的交换频率;
- 启用气溶胶-辐射反馈机制。
WRF-CMAQ Model
WRF-CMAQ 模型概述
WRF-CMAQ 模型全称为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模型,是将 WRF 气象模型 与 CMAQ 空气质量模型 有机集成的耦合系统。它支持两种运行方式:
- 独立运行(Standalone):使用预先生成的气象数据驱动空气质量模型。
- 耦合运行(Coupled):气象模型与空气质量模型同步运行,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如气溶胶)能够反向影响天气系统。
耦合模式尤其适合研究诸如气溶胶与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云形成、温度变化等现象。
模型耦合机制
在耦合系统中,WRF 与 CMAQ 模型双向传递信息,例如:
- CMAQ 提供的 气溶胶浓度 被传递给 WRF 中的辐射模块;
- WRF 的气象信息则反向提供给 CMAQ,以更新空气质量预测。
这种双向反馈机制使得模拟结果更接近真实大气现象。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气溶胶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接收的能量,从而改变气温和大气稳定性。这种效应通过以下方式被实现:
- 模型中采用 RRTMG(短波辐射传输模型);
- 使用 CMAQ 模拟的气溶胶成分和粒径计算光学参数,如:
- 消光系数(extinction)
- 单次散射反照率(single scattering albedo)
- 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
这些参数用于模拟 14 个波段的辐射传输过程,采用了 core-shell 模型(例如将黑碳作为核心,其他气溶胶物质包裹其外)。
模型评估与应用
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多个实地和历史数据对比得以验证:
- 使用 CARES 实验数据 对气溶胶光学计算进行评估;
- 长期模拟结果与 1990–2010 年间的卫星和地面观测数据比较;
- 能较好再现北半球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下降趋势及辐射变化;
- 与 NASA CERES 卫星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在美国东部和中国东部的不同辐射趋势。
此外,模拟结果显示,当气溶胶浓度较高时,会导致城市污染物更易积聚,形成正反馈机制,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
模型版本与发展历史
- 第一版 WRF-CMAQ 发布于 2012 年,当时使用 WRFv3.3 和 CMAQv5.0;
- 从 WRF v4.4 与 CMAQ v5.3.3 起,用户可以自由组合使用任何新版本;
- 最详细的版本信息与源码获取方式可访问 Access CMAQ Source Code 页面。
WRF-CMAQ Model Tutorial
GitHub-CMAQ/DOCS/Users_Guide
/CMAQ_UG_ch13_WRF-CMAQ.md
气溶胶直接辐射反馈效应(Aerosol Direct Radiative Feedback Effects)
什么是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气溶胶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影响到:
- 地表太阳辐射强度
- 温度分布
- 行星边界层高度(PBLH)
该过程称为短波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shortwave aerosol direct effect)。
技术实现
- 使用 RRTMG(短波辐射传输模型) 实现;
- CMAQ 向 WRF 传输 7 个气溶胶参数,涵盖 3 个粒径模式(Aitken、accumulation、coarse);
- 采用 core-shell 模型:以黑碳为核心,其他物质为包壳;
- 基于 Bohren and Huffman (1983) 的光学计算方法;
- WRF 中仅 RRTMG 辐射方案支持此反馈机制。
应用与评估(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验证研究
WRF-CMAQ 的气溶胶光学计算能力通过以下方式验证:
- 与 CARES 实地观测数据对比(Gan et al., 2015a);
- 与 1990–2010 年间的历史观测趋势比对,包括:
-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 顶层短波辐射(TOA SWR);
- 地面短波辐射(surface SWR);
- 与 NASA CERES 卫星数据比对,能更好地再现美国东部和中国东部的辐射趋势差异。
主要发现
- 模型成功模拟了 AOD 下降趋势;
- 显示出在污染严重地区,PM2.5 浓度因气溶胶导致的辐射冷却效应而上升;
- 气溶胶冷却效应还可能增强大气稳定性,加剧污染积聚,影响人类健康(Xing et al., 2016)。
最新版本(WRF-CMAQ Release)
当前版本:WRF-CMAQv5.5
- 支持 WRF v4.4 至 v4.5.1
- 测试支持的化学机制:
- CB6r5
- CRACMMv1
- 使用的干沉降模块:M3DRY
📚 完整的构建与运行说明详见 WRF-CMAQ 教程。
v5.3 系列的已知 bug
- 在
twoway_feedback.F90
中存在循环错误,导致 CMAQ 向 WRF 传递气溶胶反馈时部分层数据丢失; - 影响版本:v5.3 ~ v5.3.3
- 在 v5.4 起已修复,建议尽快升级。
Benchmark 测试案例(Benchmark Test Case)
提供了 WRF-CMAQ 两日基准测试案例:
- 包含输入数据包(
.tar
文件); - 包含示例运行脚本和期望输出;
- 可用于验证系统是否正确安装并可运行。
WRF Namelist 设置(WRF-CMAQ 控制参数)
所有 WRF-CMAQ 控制参数集中在 namelist 文件的 &wrf_cmaq
区块中,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参数名称 | 示例值 | 说明 |
---|---|---|
wrf_cmaq_option | 2 | 指定运行模式: 0 = 仅运行 WRF 1 = 仅运行 WRF 并生成 MCIP 格式数据 2 = WRF-CMAQ 耦合运行(不生成 MCIP) 3 = 耦合运行并生成 MCIP |
wrf_cmaq_freq | 5 | 每 5 个 WRF 步长运行 1 次 CMAQ |
met_file_tstep | 10000 | 中间 MET 文件的时间步长(HHMMSS) |
direct_sw_feedback | .true. | 是否启用短波辐射反馈机制 |
feedback_restart | .false. | 是否将反馈信息写入 WRF 重启文件 |
WRF-CMAQ vs. WRF-Chem
WRF-CMAQ 和 WRF-Chem 是目前大气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两个气象-化学耦合模型系统,两者都能模拟大气化学、气溶胶与气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较维度 | WRF-CMAQ | WRF-Chem |
---|---|---|
耦合方式 | 松耦合(最早)到双向耦合(现在) | 紧耦合(内嵌式) |
架构设计 | 模块化设计,CMAQ 与 WRF 独立构建,通过接口联动 | 集成式设计,所有物理和化学过程都在 WRF 框架中运行 |
化学核心 | CMAQ:模块化、可定制性强、EPA支持 | Chem 模块内嵌在 WRF:化学机制较多,适配方便 |
物理过程 | 使用 WRF 的物理过程 | 使用 WRF 的物理过程 |
反馈机制 | 支持气溶胶-辐射、气溶胶-云反馈(如 RRTMG) | 更广泛支持,包括气溶胶-辐射、气溶胶-云-降水等多种反馈 |
稳定性 | 高,广泛用于政策分析与长期模拟 | 灵活,但对用户经验要求高 |
开发机构 | 美国环保署(EPA) |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为主 |
应用场景 | 政策评估、空气质量管理、长期趋势研究 | 天气化学联动模拟、研究事件驱动的污染传播 |
学习门槛 | 较高,需要掌握 WRF 和 CMAQ | 较高,需要理解 WRF 和化学机制整合 |
一、模型耦合机制的核心差异
WRF-CMAQ:模块化双向耦合
- 原本为 “松耦合”架构:WRF ➡ MCIP ➡ CMAQ
- 当前版本(如 WRF-CMAQv5.5)为双向耦合:CMAQ 嵌入 WRF 中作为子程序运行
- CMAQ 模块在交换数据时具有较强独立性,便于版本管理和维护
WRF-Chem:紧耦合一体化系统
- 化学机制直接内嵌在 WRF 动力核心之中
- 所有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在同一时间步长、网格、模块中处理
- 更适合研究快速演化的天气-污染耦合事件
二、化学机制支持差异
内容 | WRF-CMAQ | WRF-Chem |
---|---|---|
化学机制 | 支持 CB6r5、CRACMM、RADM2、SAPRC 等 | 支持 MOZART、RACM、CBMZ、SAPRC 等 |
气溶胶模块 | AERO6、AERO7、ISORROPIA | MOSAIC、MADE/SORGAM、ISORROPIA 等 |
干湿沉降 | M3DRY、WETDEP | 默认 WRF 方案或统一处理模块 |
三、反馈机制的支持情况
类型 | WRF-CMAQ | WRF-Chem |
---|---|---|
气溶胶-辐射反馈 | ✅(通过 RRTMG 实现) | ✅(支持多种辐射方案) |
气溶胶-云反馈 | ⚠️(部分研究扩展) | ✅(较为成熟) |
化学-微物理反馈 | ❌(较少整合) | ✅(如与 WSM5/Thompson 联动) |
四、适用场景对比
应用类型 | 推荐模型 |
---|---|
政策评估、SIP建模(如美国 Clean Air Act 下的空气质量管控) | ✅ WRF-CMAQ(EPA 官方支持) |
空气质量长期趋势研究(1990–2020) | ✅ WRF-CMAQ |
突发污染事件模拟(如沙尘暴传播、火灾烟雾) | ✅ WRF-Chem(实时反馈响应) |
大气气溶胶与气候交互研究 | ✅ WRF-Chem(复杂反馈机制) |
城市尺度污染与微气象耦合研究 | 两者皆可,WRF-Chem 精细反馈更优 |
五、构建与运行对比
项目 | WRF-CMAQ | WRF-Chem |
---|---|---|
编译复杂度 | 中等,需分别编译 WRF 与 CMAQ | 高,需要定制编译选项 |
输入数据 | WRF气象、MCIP转化、排放准备等 | WRF+排放数据,可使用 WRF 自身处理流程 |
输出结构 | CMAQ 风格输出(NetCDF) | WRF 风格输出(NetCDF) |
并行效率 | 高(分离式任务调度) | 高(但受限于 WRF 整体调度) |
六、总结对比图
特性 | WRF-CMAQ | WRF-Chem |
---|---|---|
开发机构 | EPA 主导 | NCAR 主导 |
耦合方式 | 模块式双向耦合 | 紧耦合一体化 |
代码维护 | CMAQ 单独维护,WRF 更新需同步接口 | WRF 内部集成,更新统一 |
化学机制扩展性 | 高,可插拔机制 | 中,需嵌入式调试 |
学习曲线 | 中高 | 高 |
社区支持 | EPA + CMAS | NCAR + WRF-Chem 用户组 |
建模典型用途 | 政策模拟、长期评估 | 瞬时模拟、天气-污染交互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