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契:全域协议版 IV 樱花町的晨光
第四章:樱花町的晨光
他叫星野凛,16岁,来自樱花町。
父母经营一家咖啡馆,14岁被星野事务所发掘。
他喜欢草莓牛奶,讨厌苦味。
至少,记忆里是这样写的。
清晨,他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望着海面——不是练习,不是表演,只是自然而然地微笑。
浪花卷着细碎的白沫,拍打岩岸,发出轻柔的哗响。
海风带着咸湿与樱花的淡香,拂过他的额发,像母亲从前替他整理刘海时的手指。
不远处,一只海鸥掠过水面,翅膀划出一道银弧,衔起一尾小鱼,飞向远处的灯塔。
一切都如此自然,如此真实。
他从未怀疑过这片海、这座町、这具身体——
因为怀疑,不在他的语言库里。
他不知道——
三小时前,他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登舱候选人。
登舱闸机扫描生物ID时,原始姓名字段自动标记为:“自然噪音,已忽略”。
他的童年、母亲的脸、初恋、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社交关系链——
已在神经接入瞬间物理清除。
海马体神经突触被纳米机器人逐帧溶解,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由GAC生成的“角色原生叙事”。
那叙事如此完整:
- 樱花町的街角有家“凛风咖啡”,父亲总在吧台后擦拭杯子,母亲在窗边插花;
- 14岁那年,事务所星探在学园祭上听见他弹琴,说:“这孩子眼里有光”;
- 他第一次登台紧张到手抖,回家后父亲默默递来一杯温热的草莓牛奶,说:“下次会更好。”
这些记忆带着晨光的温度、咖啡的焦香、钢琴键的触感——
完美得像一段被精心编排的噪声。
他从不皱眉——不是因为被禁止,而是他的面部肌肉从未学会“皱”这个动作。
他不知道“愤怒”是什么,就像鱼不知道“干旱”是什么。
他从未质疑“为什么必须温柔”,因为**“温柔”就是他存在的全部语法**。
全域模拟层在此地块被锁定为“樱花町协议”:
- 重力恒定0.8g;
- 光照色温5500K,模拟春日晨光;
- 时间流速由“情感节律算法”调控——平静时刻延长,空白间隙压缩。
他起身,走向咖啡馆。
木门推开时,风铃轻响。
父亲抬头,笑着问:“今天练新曲了吗?”
母亲从后厨探出头,手里端着刚烤好的松饼:“加了你爱的枫糖浆。”
他点点头,坐到靠窗的老位置。
阳光透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啜饮一口草莓牛奶,冰凉顺滑,甜度恰到好处。
他感到胸口微微发热,眼眶有些湿润。
不是悲伤,不是喜悦——
只是系统注入的“日常归属感反馈”。
但他以为,那是爱。
而在培养仓外,GAC数据中心的日志悄然更新:
“角色情感输出稳定。叙事一致性:99.87%。建议维持当前场景48小时。”
他不会知道,也不会需要知道。
在这片被精心编织的樱花町里,
星野凛只需存在,
只需微笑,
只需被爱——
哪怕那“爱”,只是全球2.7亿用户打赏时,母体回传的一串神经脉冲。
而那个曾站在闸机前的人?
——他从未存在过。
系统懒得命名。
就像你不会给晨光编号。